分享

执业律师快突破75万,中国律师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将是怎样?

 激扬文字 2022-05-23 发布于四川


Image
数据来源:司法部2016年—2025年(规划)律师人数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受疫情影响和清理违规兼职律师等的情况下,2020年的律师人数仍然比2019年增长了近5万,增幅超过10%。而近五年,中国律师行业从业人数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所以法律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是什么样的呢?律鲸平台为大家分享来自合作伙伴—法蝉联合创始人赵晓阳的一篇文章,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Image



法蝉团队在服务了近50000名律师、4000家律所和团队、并实地拜访了1000多家律所和其管理者后发现:过去五年里,中国律师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在未来十年里持续发生。

 
本文梳理了司法部从2017年开始公布的律师工作统计数据,借以分析中国律师行业发展的现象问题趋势与破局之路,干货很多,建议收藏。


01
律师行业发展问题与趋势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52.2万多人。律师人数超过1万人的省(区、市)有21个,其中超过3万人的省(市)有5个(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

Image
数据来源:司法部网站;整理:法蝉

从2017年的36.5万律师到2020年的52.2万律师,四年增长了15.7万人,与其他很多行业相比较,律师行业目前都是处在高速成长期的。

法律服务市场在律师人数递增情况下,供应端将出现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以下趋势和特点:
 

1.从业者大幅度增加,新的供给出现
 
以十年为周期,2010年底,我国有20.4万律师;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律师总人数达到52.2万,十年时间,律师人数增长近270%。

同时按照司法部印发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目标,2025年,全国律师总数达到75万。
 
Image
 
按照这个递增速度,2030年左右中国律师可能超过100万人,20年间中国律师行业将有80万以上新加入行业的律师,这些性价比高、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形成了法律服务市场「新的供给」

这种「新的供给」将对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产生深刻的变化,倒逼法律服务市场自我完成供给侧改革,推动法律服务供应链的升级和需求端变化。(详见文章:拜访了315家律所之后,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行业变化、红利和创新都将围绕着这些「新的供给」发生,无论是律所还是泛法律服务机构,谁能抓住这些「新的供给」,谁就将获得最大红利。

 
2.行业更受重视、更加规范、市场更加有序
 
律师人数大幅度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人民法治意识增强、法律服务需求增加。

同时,在政府法治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律师行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将迎来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的监管。

过去的“野蛮生长”、“不规范执业”将得到管控,在法律服务市场体量增加的同时,市场将更加有序,更加市场化。

 
3.行业处于老中青共存、交融传承阶段
 
因为律师制度仅仅恢复42年,中国律师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新老交替,目前行业仍然处在老中青共存、交融和将要大规模传承的阶段。

但从下图可以看出,30岁到50岁年龄段的律师是目前行业的主要力量,而且30岁以下律师逐步上升的同时,50岁以上律师人数也在上升。
 
Image
数据来源:司法部网站;整理:法蝉
注:2020年司法部统计规则发生小部分变化,上述表格2020年30-50岁律师可能有细微数据不准

从2020年开始,中国律师行业将开始第一轮大退休浪潮,50后律师逐渐年满70岁,开始大规模面临退休问题,律所面临传承问题,市场和客户将面临交接问题(部分市场一定会出现交接期的空白)
 
2030年左右,60后律师将面临同样问题。

 
02
律师事务所发展问题与趋势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3.4万多家。其中,合伙所2.06万多家,占60.59%;国资所870多家,占2.56%;个人所9400多家,占27.65%。

Image
数据来源:司法部网站;整理:法蝉

因为律师从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国内律所同样处在高速发展期,具体表现为:
 

1.腰部律所力量减弱,规模化律所和小型所发展加速
 
因为竞争与马太效应,近年来我们在行业内感受到都是律所各种合并、翻牌、布局等规模化发展。而事实上,10人以下律所形态不仅仍然是行业主要构成(65%以上),并且近四年来增长最多主要也是10人以下的律所——从2017年1.7万家到2020年2.27万家,仅仅四年10人以下律所增长了5700家。
 
在不同规模律所发展中,100人以上大所在这四年里增幅比是最大的——从2017年的200家到2020年的360家,增幅高达180%。国内已经出现单体过万名律师的律所(盈科)。

或许因为规模化合并发展以及10人以下小所分裂,10~50人规模的律所在近四年来有3%下降。

 
2.竞争加剧,行业变革
 
在前述法律行业「新的供给」出现,而需求端短期内没有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现阶段与未来,随着价格、专业、服务、组织、技术各个方面的持续创新,律师行业内部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
 
Image

新的理论与实践也会层出不穷,整个行业将会重新洗牌,通过竞争、创新与淘汰,整体提升律师行业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说,未来十年是中国律师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更是行业变革与竞争加剧的十年。
 
03
行业创新与改革的5大趋势


根据上文描述的数据,面对行业的发展与竞争,我们认为有市场、服务、组织、业态、数字化五个方面的创新趋势:
 
Image


1.市场层面,从被动到主动

2000年,我国律师人数只有11万(数据来源:中国法律年鉴2001)。相对人口总数而言,长期以来,律师都是专业性较强的稀缺性资源。同时,传统律师成长是口碑式的被动传播,且区域法律服务的市场竞争也呈现出不充分的现象。

因此,惯性思维导致行业普遍认为,律师的市场获客是被动的——当律师个体素质和技巧的提升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有业务和客户找上门来。
 
这个思维对于拥有资源的资深律师是可行,这或许也是不少资深律师对于青年律师营销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是邪门歪道的原因。但当竞争越来越充分的时候,被动的市场获客必须得向主动的市场获客转化,市场的创新是律师创新的第一个趋势。
 

2.服务层面,从粗放到精细

无论是诉讼还是非诉,律师提供的是法律服务,关键不仅是法律,还有服务,服务将是律师行业创新和实现差异化关键。
 
客户层面,因为市场竞争,客户选择律师的空间越来越大,客户对于律师服务的期待一直在不断提高,更愿意选择有品牌、有差异化、有服务保障的律所;在律所层面,仍然是因为市场竞争,律所和律师开始关注客户体验,加大力度提升自己的客户服务水平,以期获得更多客户的青睐。
 

3.组织层面,从个人到团队

无论律所的形态如何发展,律师行业的整体环境都将对个人执业越来越不友好,个人律师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并可能将会逐步被淘汰。在几个一线城市,实习一年就独立的律师越来越少了。团队化是必然趋势,每一个律师都会成为团队作业中一个环节。
 

4.业态层面,从行业到产业

产业是围绕交易相关行业的总和,是行业规模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过往的法律服务因为市场体量和行业发展规模受限,产值有限,没有科技、培训、媒体等相关配套等行业,法律服务行业一直孤立发展,没有进入产业化阶段。
 
随着中国律师人数达到52.2万人,律师人均创收30万,法律服务市场规模超过千亿级,法律服务由行业向产业化的发展,是业态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深化依法治国和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何况近年来,随着法律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诞生了许多法律科技行业公司、法律培训行业公司和法律媒体行业公司,同时还有政府推动形成的法律服务产业聚集区。这些法律服务相关配套行业出现,开始形成了法律服务产业化初步格局。(详见文章:当我们设想法律服务产业化的时候,这个城市已经落地了
 

5.技术层面,数字化创新发展

凯文凯利提到过,拥有数据比拥有客户本身更加重要。与福特相比,特斯拉的现在和未来都有更大的价值。
 
数字化将是下一轮律所发展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与信息化是面向内部整合资源,提升效率不同,数字化除了解决内部协作之外,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走出去,面向案源提供者和客户,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我们将数字化在律所变革核心关键点整理如下。
 
Image
数字化律所示意图

所以,在未来的法律行业中,律师和律所的办案能力、效率将迎来更大的挑战,法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目前市面上律师和律所使用的数字化工具也有很多选择性,拿法蝉来举例,2017年,“法蝉”智能化律师办案平台诞生,它将专业知识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将案例法规大数据、工商大数据、合同数据库、智能对客服务、案件管理、客户管理、卷宗管理、律所行政管理全业务流程打通,可以有效助力律师行业全面实现在线化、数字化。


Image
Image

5年里,法蝉经历过数百次的迭代,形成了完整的功能体系,现正服务着9600+律所和51000+律师。帮助律师/律所解决了以下难题:

  • 证据材料管理难

  • 业务进度把控难

  • 梳理工作报告难

  • 量化工作价值难

  • 法律信息检索难

  • 对客索要证据难

    ........


这大大提高了律师的办案效率,降低了律所的管理难度。

Image

小程序、web端、app端全线打通,更是满足律师多元化的办案场景应用需求。

Image

由此可见,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与实践的重要性,它是有效帮助律师提高办案效率,帮助律所实现降本增效、数据贯通、精益管理的重要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