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融融,鸟语花香,随着络绎不绝的游人,我慕名游览了闻名全国的名胜古迹——郫县望丛祠。 ![]()
它的大门是由两个门洞组成,因为是纪念两个皇帝的原因,这个造型全国还罕见。
![]()
步入祠内,登临全祠的最高处——望帝陵上,祠内的山、水、林、径、楼、阁、亭、榭,尽收眼底。全祠由望帝陵、丛帝陵、鳖灵湖、荷风亭、临在渊阁、藕香榭、饮绿轩、桃花坞、杜鹃园等景点组成。它们浑然一体,交映成趣,组成了别具特色的园林风光。 ![]()
![]()
大约在是3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川西平原还是一个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沼泽地带,继传说中的鱼凫王后,蜀王杜宇正式称帝,他从岷山高处迁来郫县建都,使蜀族从此由游牧变为了农耕,杜宇(望帝)率领蜀人在这里治理水患,教民务农。 ![]()
但是,他不能根治洪水,便请丞相鳖灵(后来的丛帝)与自己共同来担起治水的重担。他们凿巫山,开金堂峡,治理岷江水患,因而才使这片沼泽变成了天府沃野,盈盈“粮仓”。 ![]()
(左为望帝,右为丛帝,丛帝手上拿的不是兵器,而是治水的工具) 在治水上,鳖灵是立了头功的,所以望帝把皇位让给了鳖灵,改为丛帝。他自己便隐居到西山,死后魂灵化为了杜鹃鸟,因怀念臣民,每到阳春三月,便昼夜啼叫“快割、快黄”,催促人们不要误农时,辛勤耕耘。 唐朝大诗人杜甫诗云:“古时杜宇称望帝,魂化杜鹃何微细。”就是吟咏的这一动人故事。 ![]()
(丛帝的陵墓与墓碑) ![]()
(望帝的陵墓与墓碑) ![]()
据历史记载,丛帝又传了12代,末代蜀王为了贪恋秦王送的金牛,派人修通了金牛道。公元前316年秦王令兵浩浩荡荡沿着这条路南下伐蜀,蜀被秦灭,古蜀国的历史就宣告结束了。 ![]()
秦国统一了四川后,为了东下伐楚国,以川西平原为粮仓,才派有治理关中平原,修郑国渠经历的李冰来当蜀郡太守。后来的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凿开玉垒山,修宝瓶口,其实都是在前蜀人上千年的基础上进行的。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在参观世界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功劳都算在了李冰父子的身上,没有你古蜀国十几代什么事了。 怪不得郫县人的戾气那么重,我们去参观都江堰还要买90块钱的全票,他们本地人随便进去,分钱都不出,哈哈。 ![]()
谢谢你的观赏,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