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志伟:木樨香处育金花——探访赛金花故居

 新用户7391BFGL 2022-05-23 发布于安徽

木樨香处育金花

——探访赛金花故居

安徽 江志伟/文、图


  我们是在驱车前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安徽省黟县宏村的途中意外地发现了赛金花故居的,在“北庄”的路牌下边赫然写着“赛金花故居欢迎您”的一行小字。停车一问,方知这里是龙江乡上轴郑村,赛金花故居近在咫尺,大门正对这块路牌。
  赛金花(1864-1936年)原名郑彩云,人们一般只知道她是一代名妓,其实她更是一位“曾与我国国难史有一段不可分离的关系”的、贯穿晚清史事的风云人物。其最叱咤风云之韵事有二:一为清光绪年间,充任出使德、俄、荷兰、奥等国公使的徽州人洪钧的公使夫人,五年间学会了英、德、法诸国语言;一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期间,力劝德军统帅瓦德西“保护善良,不能妄杀人民”和“保护文物,不能重演焚毁圆明园悲剧”而奏效。


  映入眼帘的赛金花故居虽然有些破旧,但原貌犹存,在故居的花园、厅堂间徜徉,依然能遥见当年的富丽堂皇。据村人告知,这座故居占地至少有3亩,由于一直有三户人家居住着,所以没有受到多大破坏。我们发现:村人们并不愿意称呼她的那个广为人知的妓名,口口声声仍然喊着“郑彩云”的名字,就像喊着左邻右舍的村姑。
  故居大门就显出豪华气,门框是用整块的黟县青石料立就的,两旁的八字砖墙气宇轩昂。入门见院,是故居的花园,花木中除了高大的枇杷树、石榴树外,最显眼的就是村人们习称为“木樨树”的桂花树了,难怪进入主屋的门楣上方隐约可见的四字横匾为“木樨香处”,让人怦然心动涌出“木樨香处育金花”的诗句来。


  主屋是个建有上厅、下厅和回廊的大型二层徽派古民居,中间长方形的天井既保证了厅堂、房间的采光又保证了室内的空气流通,天井下的大花盆里栽种的也是几株木樨树,丹桂飘香,金桂飘香。这里的雀替、斗拱、撑拱和门窗隔扇等木结构部位,不但均施以精雕细刻,而且均施浓墨重彩,这是其他古民居中所少见的,不知道赛金花的乳名之“彩”是否与此有关。故居建筑的另一个少见之处,是所谓“夹墙”设计,即几堵外露的墙体均为双层结构,村人说这是为了安全考虑的,万一盗贼打洞入室,双层墙体将会令其莫名其妙受挡而退。


  故居留给赛金花的印象应该是十分美好的,依仗在苏州经商的父亲郑八哥每月捎来的“家用”,她和母亲在这儿相依为命欢度青春年少时光。只是由于母亲病逝之后才离开这儿到苏州随父生活,父亲病逝后她才被迫于1886年步入青楼生涯。她的再次重返故乡,是1903年因为一宗冤案而被清府发配回原籍,幸得黟县名流、后任安徽省文史馆员、省政协常委的程梦余老先生的鼎力相助才又回到了上海。这么说来,故居给予赛金花的则是“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桑梓一隅了。


  赛金花的风云一生是在1936年12月4日在北京结束的,安葬在北京陶然亭公园。包括北京大学写过《赛金花本事》专著的刘半农教授和郑颖孙教授在内的许多知名人士和北京黟县会馆的乡人们都参加了她的葬礼。现在,北京陶然亭公园里的赛金花墓,早在“文革”损坏之后得以复原;这黟县龙江村的赛金花故居的修缮和开放,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补记:然而,我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情况是真的故居被拆除,而在其对面建了座人造景观,我这篇文字便成为赛金花故居的留此存照式的写真绝唱了)。我想届时赛金花本人的那篇《追述庚子国难讲演录》是应该陈列出来的,并在那句“国家是人人的国家,爱国是人人的本分”的深明大义的文字下边划上红线。同时,我也为赛金花故居拟了这么一幅楹联,希望届时能够派上用场,楹联云:金花魂系陶然风流任评说;彩云梦归上轴故事长流传。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江志伟,男, 安徽黟县人。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山市屯溪区文联主席,《屯溪文艺》杂志主编;中华全国集邮联会员,安徽省集邮协会宣传学术委员会委员,黄山市集邮协会副会长;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编委,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黄山市委党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连心锁》、《皖南风景线》、《老街与少女》、《黄山松宣言》、《花山谜窟揭谜》、《黄山恐龙之谜》、《算神大位》、《花山谜窟》、《珠坛撷韵》、《算神大位》、《郑寒砚集赏析》、《徽菜飘香》、《走近程大位》、《韩再芬》、《周诒春》等多部,合著的有《黄山与徽文化》(与朱万曙、程亚星合著)等。此外,编有《旅游文学讲义》及其配套教材《旅游文学作品选》各一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