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除浑浊 保持清白

 窦旭民图书馆 2022-05-23 发布于陕西

清除浑浊 保持清白

有这么一句话:“当浑浊成为一种常态,清白就成了罪过”。此乃应为一种叹息,面对的乃是社会现实里某些弊病。

有人就这么说:“大家都这样,我看他们都这样,就这么做了”。这就是一种“随潮流”,也叫“跟风走”。

如今,很多事情已经不是单纯的谁对谁错问题,而演变为一种社会常态现象。例如:唯利是图、弄虚作假、道德低下、麻木不仁等等,虽然只是少数人的龌龊行为,但确实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南京一起“老人讹诈被撞案”、孙俪一起“明星扶贫负心案”引起的社会反响,至今还令人心有余悸,成为人们的反面教材。

可以说,所有的社会弊病都是浑浊的、肮脏的,其长期的存在,就会使人们司空见惯,产生麻木感觉。正是在这种状态下,清白可能反倒成了“罪过”,难以正常弘扬,难以发扬光大。

难道不是这样吗——

3·15打假年年都搞,可是仍然年年都有;反腐肃贪力度不断加大,可是大小贪官从未绝迹;各种诈骗活动经常曝光,可是上当受骗者依然存在;人人都知道“走后门”办事很不道德,可是谁又没有过如此的作为……。还有:公共场所的的插队、加塞,住宅社区内的私人违章建筑,手机网络上的胡吹乱扯,贸易市场上的“七、八两秤”,男女婚姻中的“房子车子票子”,人情世故里的金钱财礼等等,哪个不是添加着浓浓的浑浊成分?

  的确,看得多了就习以为惯;经历多了,就麻木痴呆。面对这种现象,正直的人会抨击批评,然而作用有限。这就如同一个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可以不接受上下打点的“礼物”,但如此的清白,则可能对这个链条上的一群人“犯了众怒”,会被列入另册。 

    生活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不少人为了合群,为了让自己融入那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圈子,会身不由己,会蹚浑水,最后整个人就会变样,成为这个浑浊圈子内的成员。

真有很多干部一开始都想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贡献力量,做点好事,可一旦被人引诱拉拢,或者设局陷害,进入贪官的圈子,清白慢慢就会蜕变为浑浊。起先的清白,后来的浑浊,一点清白被抹掉,龌龊浑浊染上身,最后身败名裂、家破人毁。这样圈子,各地都有。

浑浊的社会环境,绝对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境界。老实人觉得事事吃亏,聪明人费心寻找靠山,用金钱就能主导一切。道德信仰丧失,理想目标全无,世界矛盾突出激烈,人类怎么会有安宁幸福生活?!

然而,世上既有浑浊的地方,必然也有干净的地方。浑浊可以抹掉一些清白,但却不能制造漆黑一片。再浓的浑浊,亦可过滤,加工之后,混浊就会成为清白,关键的问题在于怎么样去加工、过滤浑浊。

物质文明建设重要,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二者必须同时加强。社会风气的转变,社会环境的改善,就是将“浑浊”过滤为“清白”,清除浑浊,保持清白,这也是一个漫长的改造过程。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思考:你是想和世上的浑浊同流合污,还是永远保持干净清白?          

                                2022419日渭滨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