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家] 沙井与文化 \周思明

 扬美文化 2022-05-23 发布于广东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学杯”第七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沙井与文化

周思明\广东省深圳市

沙井与文化,是两个有区别也有联系的概念。沙井是个名词,文化是另一个名词。但如果联系起来说,沙井乃文化氛围浓郁之地。沙井身为深圳市宝安区的一个城镇,其文化是一种颇富传统色彩的文化。一般来说,传统文化总是以具体事物发端,经过多年的积淀、繁衍和传承、延伸至今日,对今人仍能够起到默化迁移的约束作用和人文影响。沙井文化便是如此。

沙井文化具有丰厚多样的内在组织构成。

文的方面,沙井粤剧是不可不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沙井粤剧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粤剧具有独特人文内涵和完整表演体系,是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古韵沙井”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为弘扬传承沙井粤剧,沙井街道设立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先后成立了蚝乡粤剧团、凯声粤剧团和少儿粤剧艺术中心,并持续开展“粤剧进校园”、“粤剧周末茶座”、“粤剧文化节、“粤剧儿童剧场”等系列活动,可谓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演出,乃至于粤剧粤曲在沙井广受欢迎、流光溢彩。

武的方面,沙井传统文化中乃有华林螳螂拳等“祖产”。我看过资料,说这种拳术流行于沙井及周边地区,发源于山东崂山。上世纪三十年代,冼应登和陈贺球二人,从香港带山东李崑山师傅迁徙沙井,成为南传祖师。1944年,冼应登之父冼稳重与陈氏等人,于沙井二村组织馀庆社,对外称宝安县沙井业余健身社,后请李崑山为拳师,冼应登担任助教,传授螳螂拳。1970年,螳螂拳传到香港,被香港武术界称为山东华林派探腿门。同年,陈培在美国波士顿开设首家华林武馆,将沙井华林功夫螳螂拳传到北美洲。冼润长身为华林派师祖李崑山首徒冼应登之子,对华林派螳螂拳功夫加以继承,他自创拳术,有所创新,参加各种武术比赛,且屡屡获奖,乃华林派螳螂拳代表性传承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双全的沙井文化,是沙井地方民众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集合了沙井人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体现出沙井地域族群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为推动地方文化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可以说,沙井传统文化依然有着不会褪色的价值魅力和正向影响。继承与弘扬沙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它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被打造成新时代现代沙井文化,是今天沙井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沙井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晶体。坚持和发展沙井文化的精神根脉,传承与创新沙井文化,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有必要深化对沙井文化的科学认知,赋予沙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对沙井传统文化,应以理智辩证的态度,既要看到它对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又要明晰和扬弃它所残留的某些劣根糟粕,以“两创”精神实现传统文化的凤凰涅槃,激发其不竭的生命活力,助推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作者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本期摄影:李智杰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