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物气味指南:出虚汗不吃香菜,肠胃弱不吃紫菜,红糖水、玫瑰茶浓淡功效不同…

 _八月天_ 2022-05-23 发布于新疆

   本  期  导  读    

粗茶淡饭才是健康吗?

酸苦甘辛咸,不同的体质、运气该吃哪一味?

电视剧《大长今》里面,皇帝生病了,厨师要和御医一起去。御医诊断完毕,厨师要根据御医的诊断来搭配食物,每个食物的功效,应怎么做,口味还要好吃,都是讲究。

这个实际上是来源于我们中国的文化——食医。

以《周礼》上的分类,食医是区别于其他三医的医生。四类医生分别是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疾医是生病时的医生,疡医可归宗于外科医生,就是用「手术刀」的,兽医是治马、骡等兽类的医生。

而食医排在其他三类医生前面,是根据你的身体状况,看平时需要吃些什么,调理体质,防止发生疾病。

图片

食物之性:

偏气则升,偏味则沉

吃东西当然是有学问的,比如《黄帝内经》中讲饮食滋味的作用,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五味。

《黄帝内经》讲到:「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这是一个我们平常就可以见到的现象。

对比大蒜和辣椒。辣椒是辛的,是气。「阳气出上窍」,所以吃辣椒多了,会损害人的上窍,比如口疮、眼睛红痒痛、脸上长痤疮。

这是源于辣椒的气,「气热则破血」,所以很多吃辣的人会发生痔疮、拉血。

但是蒜不同,你吃了蒜,口里首先会臭,说话会有浓重的大蒜味,尿也会臊,这都是「阴味出下窍」的表现。

图片

即,阳的、气的药和食物,它所走的是气;而味的药和食物,所走的是血,所走的是浊窍,是下窍。

阴、阳、气、味,是我们要注意的。

像香菜,也叫芫荽 [yán sui],是一个气药,气则上升,所以它可以解表。而紫菜就是味为主,它就走下窍,味咸,咸是味。

因为它走下窍,所以紫菜可以有软坚、滑肠这些作用。这是气和味在运用中最大的方向和特点。

所以说,香菜可以解表、发散,那么有一些禁止发散的病症,就不要吃香菜。容易虚、易出汗的人,也不能吃香菜。

而紫菜属于「味」药,像脾虚下陷这类问题,就要少吃。并且紫菜性寒,所以脾胃虚寒、腹痛腹泻、肠胃弱的人就不应该吃紫菜。

这是阴阳在气味方面的一个具体应用例子。

图片

经期喝红糖水,

该喝浓的还是淡的?

古人在认识药食的时候,有很多方法,一个是观察象,看外在;一个是去体会,体会它在身体里所产生的一些变化。

味还有不同。刚才说了阴阳,味还可以分四象,「味厚者为阴,薄为阳」。

味本身就是个阴,厚者是阴中之阴,薄者为阴中之阳,那么这就是阴阳分成为四象。

那么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中之阴,气也分阴阳,和「味」相对应,这就是四象。

「味厚则泄,薄则通」,这个地方要注意了,一个偏气的东西,如果这个气薄,它就有发泄的作用,而厚了,就能发热。

也即当我们用一个气的药,如果用的量小可以泄,用的量大、浓缩,它就可以发热。

如果我们用一个「味」药,它很厚,这个时候会有泄的作用,如果小量的用,它就有通的作用。

什么是气?什么是味?味者,凝重。

你吃任何一个东西,如糖,它进入口腔以后,粘而凝重,没有马上就散开、马上就走形的特点,这就称为「味」药。

如红糖,味厚,但是如果我们沏个红糖,搁很多红糖沏开,喝下去,这时叫「味厚则泄」。

红糖是一个偏味的药,你用的浓度很高,就能泄,往下行。

图片

如果女性在行经期,有血块,腹痛,这时喝浓的红糖水,就有泄的作用,能让瘀血快点下来。

但同样是红糖,用淡淡的,它只能起到一个通的作用。

这个「通」有什么不同呢?泄,力猛下行。通,力薄横行,也可以上行,但下行得少。

我们平时所研究的运用法则里面,容易忽视浓厚淡薄的区别。

同样是玫瑰花,如果用大量浓缩的玫瑰汁,它活血、泄血的作用就更强,而如果用淡淡的玫瑰花,它就有通行而上的作用。

如果我们希望它能活乳腺气血的,活上方的血,我们就应该用淡淡的玫瑰,这称为「味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什么是气?葱是气,芫荽是气。

如果想用它们达到泄的目的,比如用大葱、芫荽来解表,熬的时间就不能太长,熬的时间长了,味就厚了。

所谓厚就是用它来发热、温通,发热不就是温了吗?

当我们用葱的时候,如果想让葱来发热、来温阳,比如《伤寒论》中的「白葱汤」,用葱白,这个时候熬的时间要长,气厚则发热。

「气薄则发泄」,如果想让它解表,可用滚烫的开水,把香菜、葱、姜都切碎,放在碗里一冲,这时候有气,这个气薄,发泄。

认识到气味的上下行、厚薄的不同,还要知道不同气味的功效,才能随心所欲地应用。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也就是说,辛甘之味能发散,酸苦之味能涌泄。还有一个淡味,淡味能利,利小便、利五脏、利气机。

图片

胃不好还想吃辣,吃对了吗?

所以说,粗茶淡饭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是粗茶呢?茶愈精,功效越强;茶愈粗,功力越平。

日常所喝之茶,需粗而淡薄,浓茶、精茶不宜长喝久喝,喝精茶最好配点心。

茶末由于粗糙,有梗,茶味比较淡,这种对养生反而更好,这是所谓的粗茶。

淡饭,就是说一切味道偏于淡的,对五脏的干扰就越少,更加健康。

但当我们的身体有偏差时,就不喜欢味道淡的,这是五脏六腑的偏性造成的。

比如偏于臃滞时,就喜欢吃浓厚的味道。

有的人明明胃不好,却还喜欢吃辣,这不是会导致胃更加不好吗,为什么还喜欢这样吃呢?

我们从原理上去探讨,当脾胃不好时,也即土气太薄、消化力弱,食辛辣之味可以发散。

发散什么呢,升其木气。木气一升,土气下降,食欲才开,这就是五味五行的运用。

五味进入胃中,各归其所喜。酸味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这个入法,「五味归五脏」,在我们经典当中有不同的说法。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呢?过去有人说这是矛盾,说明《黄帝内经》不是一个人所写。五脏各有其体用。肝,其体酸,其用辛。

酸虽入肝,但过食酸则伤肝,肝伤,则筋萎软不用。苦入于心,过食苦,则令心中空洞。

也即上面说的五味入五脏,大多是其体,而不是用。关于五脏味道的体用,大家可以去参考《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图。

图片

因此五味入五脏不能模糊,一定要讲得很具体,五脏所喜、所苦、所缓,这个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都有。

在运气方面,不同的运气里也存在吃不同的味道会更健康的现象。如「木为之主,其泄以酸,其补以辛」。

木为之主,是木运。木运之时,用酸味来泄它,用辛味来补它。

《黄帝内经》上有:「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酸泄之,以辛补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这些五脏补泄,实际上用的是味道。精确的五脏的补泄,在选择味道以后,再选择具体的食物,就是精确的五脏补泄。

也就是说,这个人的肝很实,你只要用到泄它的酸味,就是泄了,具体用什么是下一步。只要你知道它是肝实,那么就是用酸的,醋、酸梅等,都可以。

所谓望梅止渴,肝实的时候,哪怕仅仅是想象一个酸梅,也有泄肝的作用。

假如主运是火,用甘味泄,用咸味补;主运是水,以咸来泄,以苦来补。

不同的年份、运气里,五脏补泄的方法都不同,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常规五脏补泄法是不一样的。

图片

苦味吃对了,也能补肾

我个人体会,咱们后世所学的五脏补泄,力量比较小。而用《黄帝内经》《辅行诀》的五味互相合化、制化,更巧妙、更准确。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补肾用地黄」,但我曾经有一位患者,每到晚上,小便就比较多,用补肾的方法,用肾气丸等,效果寥寥。

后来我想,也许我们平时所用的这种补五脏的方法不够准确,我用正宗的,《内经》的、伊尹所创造的五味补泄,用苦来补,于是用了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有黄连、黄芩,都是很苦的,有芍药,是酸的,加上鸡子黄,那是咸的。它又叫朱鸟汤。为何它能补肾呢?

因为补火用咸,补水用苦。其实朱鸟汤是一个「取南补北」的方子。就像南水北调,南方最热而水多,北方虽寒而水少,取南方之水补北方之水,这就是取南补北。

这就是五味妙用,它的效果超越我们平常的理解。

因此,食医不是通常所说的食疗那么简单,不是吃绿豆、吃萝卜就更健康了。

食医的源头是伊尹,伊尹是最早被奉为「医中之圣人」的。

他本身是厨师,又是五朝宰相,既能治国又能治人,还会烹饪,正应了《道德经》中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里我希望能领一个头,让大家一起注重食医,认识饮食滋味,认知「万物皆可为药」。

会吃的人少生病

一份系统又实用的食物气味使用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