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中 “脖子痛”背后的真面目? 吕维名 今天来了一位阿姨,一进诊室门就机关枪似的:说不清什么原因,突然就觉得咽部疼痛难忍,可又不象平常感冒的那种痛。感冒导致的咽喉痛一般外面没什么感觉,可这次的咽喉肿痛,除了吞咽时疼痛加剧,同时还有着明显的压痛,以至在搓澡时毛巾绝对不敢触及。心中觉得怪怪的,却没有把它当回事,也懒得去医院检查,一直作为感冒和炎症治疗。现在已经转了很多科室,折磨了好长时间,最后来到你们科就诊,真是内分泌科疾病吗? “脖子痛”为什么容易误诊延诊或漏诊呢?
由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引起的甲状腺疼痛,最为常见。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1904年被De Quervain首发报道,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多发于女性,由于本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化,因而也是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的疾病之一,治疗不当可致甲状腺机能永久性减退。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甲状腺疾病。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腮腺炎病史,1~3周后发病。早期起病急,发展迅速,多伴有发热、寒战、疲乏无力等临床症状。 临床上最典型的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和压痛,此症状为临床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重要依据。甲状腺疼痛多为突然发生,常向同侧耳后、咽喉或颈部等处放射,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伴有淋巴结肿大,少数声音嘶哑。也有地区发病聚集倾向。甲状腺弥漫或不对称轻/中度肿大,伴或不伴结节,质地较硬,无震颤及血管杂音。 在症状较轻或不典型患者中,甲状腺可能稍微肿大,轻微疼痛和压痛,无发热症状,全身症状也较轻,临床上也未必有甲亢或甲减表现。 病程长短不一,一般为2~3个月。经临床治疗缓解后病情有复发的可能。 临床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高度怀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可能:①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伴咽腔或颈部不适,特别是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怕热、多汗、无突眼伴发热、甲状腺疼痛者。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改善较快,通常为7~10d,有的经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者。③颈部有甲状腺肿块伴疼痛和压痛,疼痛常突然或逐渐发生,常放射至同侧耳后、咽喉等部位,疼痛在咀嚼食物和吞咽时加重,且伴有发热,予激素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 容易误诊的疾病原因:①临床上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早期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而出现发热、怕冷等症状,同时伴有颈前区疼痛压痛、咽喉痛,吞咽时候疼痛加重等现象,因此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咽炎。如疼痛放射至耳后,易误诊为中耳炎,医生一般给予头孢氨苄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常导致病情延误。②亚急性甲状腺炎因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组织被破坏,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T3、T4升高,出现心悸、出汗、怕热、乏力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易被误诊为甲亢,从而给予大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甚至手术而造成误诊误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发作时T3、T4升高,而甲状腺吸碘率反而降低,出现 T3、T4升高/甲状腺吸碘率降低的分离现象,而甲亢患者二者同时升高,此点可与甲亢相鉴别。甲亢患者一般伴发突眼等症状,而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无突眼等症状,也可做出鉴别。 2.暴风骤雨---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本病具有化脓性感染的共同特点,全身表现为寒战、高热、心率加快、乏力、全身不适等急性炎症感染的全身症状。局部则表现为甲状腺表面皮肤红肿、热、痛、腺体增大等。患者颈部往往前屈、偏向患侧,头颈转动困难。在头后仰或吞咽时出现“喉痛”,有时伴有耳、下颌或头枕部放射痛。严重者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可以形成脓肿,因位置较深,其浅表组织常有浸润硬结现象,脓肿的波动感不明显。如果对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有所认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对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早期行抗感染治疗,包括局部理疗和全身抗感染治疗。一般宜静脉给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经B超证实已有脓肿形成者,则应在B超引导下谨慎进行脓肿穿刺抽脓或引流,亦可行切开排脓。但切排时不同于一般的体表脓肿,出血多,易伤及重要组织,故宜收入院在手术室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一般在切排后2-4周内痊愈。 3.沉默中爆发---甲状腺结节或腺瘤破裂出血 如何治疗? 避免反复挤压或触摸颈部;如果出血量小,颈部胀痛不明显,可用微创消融术治疗;如果出血量大,伴呼吸困难、窒息感,需手术切除治疗。 4.温温吞吞---桥本甲状腺炎 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随访是最为主要的处理措施。一般主张每半年到1年随访1次,主要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可行甲状腺超声检查。鉴于桥本甲状腺炎甲亢表现最多呈现一过性,目前ATD(抗甲亢药物)这类的药物不需要用。出现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时需要按照情况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甲状腺疾病中各种“脖子痛”背后的真面目,你了解清楚了吗?甲状腺健康,你才能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