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如何开展研究型审计的?

 新用户08669AhR 2022-05-23 发布于浙江
开展研究型审计不仅是当前内部审计人员找准审计项目切入点和着力点、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推动内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发挥内审计增值功能、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我个人浅显理解总结之。
研究型审计是什么?
研究型审计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根据相关研究和文件,有三种观点,具体包括审计的“应用研究观”、审计的“工作模式观”、审计的“科学理念观”。
审计的“应用研究观”。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2009年提出研究型审计。他们认为,研究型审计是一种调查研究,不是纯理论的学术型研究,也不是一事一议的课题式研究,而是建立在审计实践基础上,与审计实践高度融合的应用型研究,把审计项目当成课题进行调研、分析、求证,从研究的视角,用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审计观念、思维方式、审计内容、技术方法和审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李玲,2012)。
审计的“工作模式观”。审计工作模式包括审计策略、审计思维、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等。从广义上讲,研究型审计是在审计工作中更加注重调查、分析、研究,探求审计事项的真相、性质、发展规律等;从狭义上讲,研究型审计是在完成审计项目特别是重大审计项目任务过程中嵌入专题理论研究,把促进体制机制制度健全完善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的审计工作模式(许芷浩、胡友良,2020)。
审计的“科学理念观”。《“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创新审计理念思路。转变审计思路,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注重解决问题,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根据审计实践需要,强化审计理论研究,推动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和审计制度创新。”
关于研究型审计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我最喜欢的概念:
研究型审计是从现象说明深入本质揭示。研究型审计不单单是解释表面经济现象,而是找出经济现象背后的根源性问题。要从立项背景、预期的审计价值,到审计对象及相关行业领域的政治地位与意义、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情况,吃透相关业务类型、重点难点,找准审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通过深入分析经济问题、权力问题,从而揭示其制度、文化问题。从个别到一般,从树木到森林的审计模式。

如何开展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
审前阶段
第一,梳理被审计单位制度及其出台背景。研究其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责履行、业务运行、管理模式。在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审计对象资料库,定期收集整理、归纳分析,把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具体做法:
审前学习研究非常重要
到图书馆学习。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面对一个全新的审计项目,我往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带领审计组到所在城市藏书量最大的书店(杭州博库书城),围坐一起学习讨论。系统性学习该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如营销专项审计,我们学习营销学;如预算管理审计,学习预算管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审计组没有分工,只有学习。一天学习下来,各自分享自己学到的重点,组合在一起,基本就会系统地诠释该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个环节,第一保证审计人员在该领域不说外行话,第二,有一个基本体系化的工作流程审计工具。如信息化审计中,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有世界公认的COBIT信息内控管理思想及信息系统建设从战略到灾难恢复方案等。否则,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就像一群无头苍蝇或盲人摸象,被人耻笑了。
到标杆单位学习,研究树立审计标准。
审计组利用各种人脉关系找到相关行业领域标杆单位学习。注意,这里不仅仅是找标杆单位的审计人员学习,重点是找相关业务标杆单位专家请教。如我们开展信息化审计准备阶段,我带领审计组到世界500强“海康威视“请教信息专家,两个小时的讲解、演示,我们初步将从书本里学到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感性认识大大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该领域的知识理论体系,不仅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了怎么样?如何做?审计前期调查应当通过现场问询、基本资料收集、利用网络“天眼查” “企查查”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及相关业务执行情况,并可以在审前调查阶段将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将初步发现的重大风险问题、疑点线索等融入到审计实施方案中,做到有的放矢,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组认真研究通过。

审中阶段
开好审计研讨会。研讨会有以下重点。
审计实施方案的实施
审计方案一经制订并经审定后,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应定期召开审计研讨会,按审计方案进行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其次,由于审计所面临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审计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随时要根据现场审计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并告知所有审计组成员;最后,将审计实施方案作为检查审计实施成果的对照标准,在现场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前,对照检查审计成果,确保不存在未实施或需要进一步实施的审计程序。
审计取证
审计取证注重证据严谨性,提升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审计底稿是查证思路、取证过程的反映。在底稿编制过程中,审计组内部应对问题的定性、遵循的法律法规、提取的数据质量方面,进行充分研究与讨论。同时在研讨过程中,对取证工作反复琢磨,总结经验,及时查漏补缺。
审计发现
审计发现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注重以点带面。对待审计中发现的多发性问题不能止于表面,止于个别问题,要学会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从样本到总体抓取数据,如有必要还要考虑扩大实质性审计程序,要进一步挖掘问题背后的本质;在形成审计意见前必须做足研究工作。以提升审计结论的客观性。
审计报告阶段
开好审计报告研讨会,对审计报告要深入研究,应把好五关。
--The  end--

本文是威姐一孔之见,期待您私信与我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