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地理复习重难知识点汇总 (五)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考点一中东 一、知识点 一、三洲五海之地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中东的纬度范围大部分为20°N~40°N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2)海陆位置 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中东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连接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2.中东重要的海峡和运河 (1)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连接了印度洋和大西洋,缩短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程,使中东地区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 (2)土耳其海峡:亚欧两洲分界线﹐是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 (3)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石油向外运输的重要通道。 3.中东的地形与河流 (1)中东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主要地形区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等。 (2)中东的主要河流有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等。 二、世界石油宝库 1.地位及石油分布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中东主要产油国及特点 (1)中东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 (2)本区石油埋藏浅、储量大,出油多、油质好、成本低。 3.中东石油输出路线 (1)航线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东亚。 (2)航线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西欧、美国。 (3)航线3:波斯湾一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一印度洋一好望角一西欧、美国。 (4)管道运输:从波斯湾用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各港口。 4.中东产油国未来发展 中东的产油国家靠出口石油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石油资源不可再生,所以这些产油国家在考虑未来继续发展的问题,实施经济发展多样化战略。 5.石油输出国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OPEC或“欧佩克”)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一部分石油生产国为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改革。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掠夺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1960年,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 三、匮乏的水资源 1.炎热干燥的气候 中东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2.匮乏的水资源 (1)原因:受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了中东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2)解决对策: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实行跨流域调水等,合理分配水资源。 3.中东水资源的分配 (1)巴勒斯坦、以色列共用巴勒斯坦地区的水资源。 (2)以色列、黎巴嫩共用利塔尼河水。 (3)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共用幼发拉底河水。 (4)约旦、以色列共用约旦河水。 (5)叙利亚、以色列共用太巴列湖水。 四、多元的文化 1.人种、民族和语言 中东为多民族汇聚地,人种主要是白种人,主要是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 2.宗教 (1)中东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奉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 (2)中东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3)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城。 (4)宗教信仰差异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信奉伊斯兰教;土耳其人多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主要信仰犹太教。 3.风俗习惯 (1)阿拉伯人喜欢白色,很多建筑外观也是白色的,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色的编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 (2)骆驼:是中东主要的牲畜:中东气候干燥沙漠广布,骆驼有极强的耐饥耐渴性。 (3)很多地区传统民居屋顶是平的,夜晚人们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中东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无防雨之优,且夜晚较凉爽。 二、典型例题 1.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所示国家居民,大多信仰(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原始宗教 (2)图中所示国家的居民大多使用( ) A.法语 B.英语 C.俄语 D.阿拉伯语 2.读中东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题。 (1)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的五海不包括( ) A.红海 B.波斯湾 C.地中海 D.里海 (2)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的原因是( ) A.没有山脉分布,不易发育河流 B.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 C.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D.半岛面积狭小,没有河流发育的空间 3.2020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东非、中东和南亚等20多个国家。读“蝗灾影响部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气候是蝗灾发生的重要因素,下列表示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 ) A. (2)图中乙地是重要的小麦产区,但产量不稳定。其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旱灾害频繁 B.土壤贫瘠 C.热量条件不足 D.平原面积狭小 (3)蝗灾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土地荒漠化 B.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 D.粮食安全危机 4.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石油资源丰富,如图为中东石油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有关中东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国既属于中东,又属于西亚 ②乙国靠近红海,水资源丰富 ③丙海域及其沿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④丁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东石油原来由波斯湾沿岸装船向外运输,现在修通了波斯湾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这种改变缩短了中东部分运油线路的运距,主要受益地区有( ) ①南非 ②北美 ③东亚 ④西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两河流域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中东长期以来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读两河流域聚落分布图和当地民居图,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两河流域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区 ②聚落分布区气候适宜,降水丰沛 ③该地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④石油资源也是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对两河流域所在的中东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宗教文化多元,矛盾冲突不断 B.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 C.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D.全部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B;(2)D 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国家大多位于中东地区,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2)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中东地区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阿拉伯人属白色人种,使用阿拉伯话。读图可知,图示国家的居民大多使用阿拉伯语言。 2.答案:(1)B;(2)C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东的范围。“五海”指的是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三洲”是指亚洲、欧洲、非洲。 (2)本题主要考查阿位伯半岛无河流的原因。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因此该半岛没有河流。 3.答案:(1)C;(2)A;(3)D 解析:(1)由图可知,甲地是位于非洲东部的索马里半岛,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与选项C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 (2)图中乙地区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这里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受西南季风不稳定的影响,经常会遭受旱涝灾害。 (3)蝗灾会给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危害粮食安全,与其他三项的关系小。 4.答案:(1)D;(2)C 解析:(1)甲为埃及,属于中东地区,①错误;乙为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匮乏,②错误;中东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丙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③正确;丁为伊朗,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④正确。 (2)中东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中东石油原来由波斯湾沿岸装船向外运输,现在修通了波斯湾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这种改变缩短了中东部分运油线路的运距,主要受益的地区是美国(美国位于北美洲)和西欧。 5.答案:(1)B;(2)D 解析:(1)两河流域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因此该区域聚落分布区气候炎热,降水稀少。 (2)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除此以外,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考点二欧洲西部 一、知识点 一、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1.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欧洲西部主要位于35°N~60°N之间,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 (2)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3)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2.欧洲西部的地形 欧洲西部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以莱茵河为界,以西为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半岛上,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3.河流 欧洲西部河网较密,水量充沛,河流较短,主要河流有多瑙河、莱茵河等。 4.主要半岛、岛屿、内海 (1)半岛: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自西向东排列) (2)岛屿:大不列颠岛和冰岛。 (3)海域:北面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面的黑海,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5.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1)气候特征: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较多且分配均匀。 (2)气候类型及分布 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为寒带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阿尔卑斯山脉:高原山地气候。 (3)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其气候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如下表所示。
6.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1)工业 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工业工艺精,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高,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处于技术和价值的高端位置。 本区工业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工业中心大致呈“士”字形分布。 自英国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著名的工业中心有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的伦敦地区和英格兰中部地区。 重工业为主,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2)农业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多用机械,自动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 (3)服务业 服务业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产值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4)欧洲西部的国家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二、现代化的畜牧业 1.欧洲西部地形、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多计牧草的生长,大部分草场可常年放牧适合发展畜牧业。 2.欧洲西部多数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欧洲西都很多国家的农业以蓄牧业为主,从事畜牧业的农民以饲养牛、羊等牲畜为主,同时种植谷类作物及牧草。在欧洲西部,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欧洲人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他们的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和奶酪等。 (1)英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70%以上。 (2)法国、德国:畜牧业产值略高于50%。 (3)荷兰、丹麦: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 3.欧洲西部畜牧业的特点 欧洲西部从事畜牧业的农民以饲养牛、羊等牲畜为主,同时种植谷类作物及牧草,主要生产肉类鲜奶及奶制品、羊毛等畜产品。这里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三、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
2.欧洲西部各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1)居民收人高,休闲时间较多,游憩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2)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跨国旅游过境方便。 (3)交通发达,接待服务水平高,设施完善。 3.欧洲西部的旅游国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人境游客数量和旅游收人均居世界前列。 拓展:旅游业属于服务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和对环境基本没有污染等特点,被誉为“无烟工业”。因此,世界各国都努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 四、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区域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典型例题 1.下面为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1)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寒带气候 (2)欧洲西部地形平坦,草场广布,多数国家的主要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2.2020年3月21日,中国专家医疗队携十几吨救援物资抵达欧洲西部国家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等多位政府官员在停机坪迎接,武契奇亲吻五星红旗,并将其国旗与五星红旗系在一起,中国援助塞尔维亚专家医疗队受到最高礼遇迎接。完成下题。 (1)有关欧洲西部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 B.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欠发达 C.工业发达,但部门单一 D.旅游业主要依赖自然旅游资源 (2)有关塞尔维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B.居民多为黄种人 C.盛产油橄榄、柑橘等 D.属于发达国家 3.主席于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据图,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B.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C.畜牧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D.农业发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2)欧洲西部旅游业繁荣,图中旅游胜地位于上述国家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图为欧洲西部地形图和部分城市气候类型图,读图完成下题。 (1)欧洲西部总的地势特征为( ) A.中间高,四周低 B.南北高,中间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2)图中A城市到B城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是( ) ①年降水量变大 ②年降水量变小 ③气温年较差变大 ④气温年较差变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欧洲西部某些国家采取了“让民众保持社交距离”“关闭边境”等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欧洲西部受此影响最大的产业是( ) A.机械制造业 B.畜牧业 C.旅游业 D.海洋捕捞业 (2)欧洲西部的居民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这是因为( ) A.工业发达,人们的收入高,可以用钱大量购买乳畜产品 B.气候寒冷,乳畜产品脂肪含量高,可以增加热量来御寒 C.种植业不发达,粮食产量低,用畜产品来补充食物的不足 D.地理位置和气候适宜,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C;(2)C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西部的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2)欧洲西部平坦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优质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达。 2.答案:(1)A;(2)C 解析:(1)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工业部门多样,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灿烂的文化古迹。 (2)塞尔维亚地处欧洲南部,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居民多为白色人种,属于发展中国家。 3.答案:(1)D;(2)B 解析:(1)虽然欧洲西部农业发达,但大部分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服务业。 (2)图①是英国的巨石阵,图②为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图③是荷兰风车,④为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所以②④符合。 4.答案:(1)B;(2)C 解析:(1)由图可知,欧洲西部的北部、南部海拔高,中部地区海拔低,所以欧洲西部的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 (2)由A、B两城市气候图可知,从沿岸到内陆,年降水量变小,气温年较差变大,说明了气候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 5.答案:(1)C;(2)D 解析:(1)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民众应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是该地区的旅游业。 (2)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的牧草生长,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适合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发达,因此欧洲西部居民的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故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三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知识点 一、黑种人的故乡 1.位置 (1)纬度位置 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 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面积广大。 2.地形 (1)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 (3)山地有乞力马扎罗山。 3.河流与湖泊 河流主要有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径流量小)、刚果河(世界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流,径流量大)、赞比西河、尼日尔河等,湖泊主要有维多利亚湖和坦噶尼喀湖等。
4.气候 (1)气候类型:本区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有“热带大陆”之称。热带草原气候是本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2)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5.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与文化 (1)黑种人的故乡:该区城黑种人古总人口90%以上,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2)历史、文化:撒哈拉以南非洲有着多种多样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黑种人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经济发展的条件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2)生物资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咖啡和油棕的原产地,热带草原上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如羚羊、斑马、狮子等。 2.经济特点、原因及后果 (1)特点及成因:由于受殖民主义者长期侵略和掠夺,该地变成殖民国家农矿产品的供应地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市场,形成了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 品生产的“单一商品经济”。 (2)出口产品:矿产、森林、畜产、热带经济作物;进口商品: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3.后果 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而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解决途径 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的农业,改变本国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的状况,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等产油国发展化学、机械工业,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肯尼亚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5.现状 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商业的发展、消费的增长,成为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人口、 粮食与环境 1.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人口问题: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各大洲首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2)粮食问题 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遍遇到的问题。 (3)环境问题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2.解决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3)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4)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5)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6)引进人才和技术。 二、典型例题 1.读非洲示意图,完成下题。 (1) “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积雪,但雪峰奇景正以惊人的速度逐渐消亡,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下列有关非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称为“高原大陆”“热带大陆” B.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C.刚果河是世界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的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完成下题。 (1)图中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乌干达 B.尼日尔 C.利比里亚 D.乍得 (2)协调该地区人地关系的建议,不可取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 C.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D.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3.某电视台“走进非洲”摄制组曾分北、西、南三路穿越非洲大陆,最后相聚在乞力马扎罗山麓。下图是穿越非洲大陆三条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三路摄制组在非洲大陆上可能拍摄到的相同景观是( ) A.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西线摄制组经过一条干流两次穿越赤道的大河,该河流是( ) A.刚果河 B.尼罗河 C.多瑙河 D.湄公河 4.小朋友汤姆介绍:他的家乡西临大西洋,居民基本上都是黑种人…特别提到他的家乡种有大面积的可可,其他农作物很少,靠出售可可的钱购买粮食。据此完成下题。 (1)汤姆家乡的经济特点是( ) A.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B.工矿业为主的经济 C.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D.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 (2)汤姆所在大洲的景观有( ) ①湿热茂密的雨林 ②广阔无垠的草原 ③星罗棋布的海岛 ④一望无际的沙漠 ⑤陡峭幽深的峡湾 ⑥悬崖壁立的裂谷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5.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非洲( ) A.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海岸线漫长、曲折、破碎 C.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D.东部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2)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这种像多孔的海绵一样的木质最利于储水。与其生长地区气候特征相对应的是( ) A.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D;(2)C 解析:(1)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脚下终年高温多雨,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山顶上(海拔5895米)冰峰峭立,终年积雪,这是地形因素造成的温度差异;但因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雪峰奇景以惊人的速度消亡。 (2)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非洲主要位于热带,有“热带大陆”之称;非洲气候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非洲的刚果河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非洲的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 2.答案:(1)C;(2)B 解析:(1)读图可看出年均人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利比坦亚。 (2)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取的。 3.答案:(1)C;(2)A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三路摄制组都经过了热带草原气候区,南线没有经过地中海气候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区,非洲没有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西线摄制组经过一条干流两次穿越赤道的大河是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刚果河,该河流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水量大。 4.答案:(1)A;(2)D 解析:(1)从材料中可知,该地区以黑种人为主,因此最有可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 (2)汤姆所在大洲为非洲,有大面积的雨林、草原、沙漠,还有大裂谷。 5.答案:(1)C;(2)B 解析:(1)非洲东部和南部以高原为主,地东南高,西北低,A不正确;非洲海岸线平直,B不正确;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C正确;非洲东部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不正确。 (2)猴面包树主要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树干在湿季的时候可以储水。读图可知,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热带草原气候,C是热带沙漠气候,D是地中海气候。 考点四澳大利亚 一、知识点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澳大利亚的位置与范围 (1)纬度位置 澳大利亚大部分在10°S~40°S之间,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2)海陆位置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北面与亚洲隔海相望,南面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3)范围 澳大利亚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些 岛屿,是大洋 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自占有一块大陆的国家。 2.特有动植物 (1)特有动植物:袋鼠、树袋熊(考拉)、鸸鹋、鸭嘴兽、琴鸟、桉树、金合欢等。 (2)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中,海洋阻断了物种的迁徙和交换;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这都使澳大利亚古老和特有生物非常多,所以其被誉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澳大利亚的三大地形区 (1)西部是平均海拔450~600 米的广阔的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右。 (2)中部是平原,分布着世界最大的自流盆地,海拔般不足 200米。 (3)东部是纵贯南北的大分水岭,平均海拔800~1 000米。 2.澳大利亚的河流和湖泊 (1)发源于东部山地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境内最大的河流,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2)中部平原有澳大利亚最大的湖泊一北艾尔湖。 3.澳大利亚的气候 (1)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东南沿海地区温暖湿润。气候与植被呈半环状分布。 (2)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中部是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形成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澳大利亚的农牧业 (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2)三大牧羊带:由东南和西南沿海向内陆依次为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和粗放牧羊带。 (3)牧羊带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这些地区发展了养羊业;东南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发展畜牧业,也适宜发展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4)特点: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5)农牧业的发展变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养羊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澳大利亚工矿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但是,澳大利亚养羊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依然重要。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矿产资源丰富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很多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 2.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和冶金业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发展了采矿业。澳大利亚采矿业经营规模大,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率很高,而且非常注意环境保护。在采矿业的基础上,澳大利亚也发展了冶金业。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生产的矿产品80%以上用于出口,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由于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故也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4.澳大利亚的工业分布 (1)冶金工业中心:布里斯班、纽卡斯尔、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珀斯等。 (2)分布:澳大利亚的工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3)原因: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拥有便利的港口交通,能将货物运往世界各地: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主要分布在东部,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 5.澳大利亚的服务业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超过工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和冶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6.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 (1)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居民主要是白种人,英语是通用语言.信仰基督教。 (2)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是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 早.工农业发达。>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3)首都堪培拉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澳大利亚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二、典型例题 1.细毛羊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半细毛羊适应湿热的环境,惧怕干燥;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气候。据图左、图右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丙牧羊带最适宜放养的绵羊品种为( ) A.细毛羊 B.半细毛羊 C.肉用羊 D.肉毛兼用羊 (2)甲、乙、丙三牧羊带平均每公顷可放养的数量分别为5只、4只、0.2只,导致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 ) A.气温 B.技术 C.海拔 D.降水 2.读下图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 ) A.北部沿海地区 B.中部内陆地区 C.西部高原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2)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河流 ②交通 ③气候 ④地形 ⑤开发历史长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3.伦敦时间2020年1月31日晚11时,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英国“脱欧”协议,英国正式脱欧”,结束其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英国“脱欧”后,欧盟还有27个成员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英国正式“脱欧”的“欧”指的是欧洲联盟,下列关于欧洲联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拥有统一的货币——欧元 B.总部设在法国首都巴黎 C.欧盟成员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 D.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 (2)小明同学对英国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他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下列能够正确反映英国特征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下面是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1)和地下住宅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下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推测澳大利亚当地的特色地下住宅( ) A.室温不变 B.采光很好 C.防潮、防震 D.冬暖夏凉 5.2020年2月,澳大利亚燃烧5个月的森林大火基本得到控制。本次大火受灾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约10亿只动物葬身火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本次山火带来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袋鼠、考拉因火灾数量减少 B.着火期间当地空气质量下降 C.引发火山、地震灾害 D.森林覆盖率减少,对气候产生影响 (2)关于澳大利亚和欧洲西部经济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两地自然条件只适宜畜牧业发展 B.工业密集,是经济支柱 C.出口商品均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D.都以服务业为经济支柱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A;(2)D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概况。由图可知,丙区属于澳大利亚的粗放牧羊带,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温暖干燥,最适宜放养的绵羊品种为细毛羊。故A项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概况。受降水因素影响,牧草生长密度由南向北逐渐变小,因此澳大利亚从南向北形成三大牧羊带,分别是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粗放牧羊带。不同牧羊带放养绵羊数量不同,总体差异表现为由南向北降低。故D项正确。 2.答案:(1)D;(2)C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由图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D选项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城市集中。但②⑤属于社会经济因素,C选项正确。 3.答案:(1)A;(2)A 解析:(1)欧洲联盟拥有统一的货币——欧元,故A正确;欧洲联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故B错误;欧盟成员国的经济以工业、服务业为主,故C错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故D错误,故选A。 (2)①图能反映英国的地理位置,故①正确;②图所示为泰晤士河,是英国著名的河流,故②正确;③图所示为英国国旗,故③正确;④图所示为埃菲尔铁塔,是法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故④错误,故选A。 4.答案:(1)C;(2)D 5.答案:(1)C;(2)D 解析:(1)关于此次澳大利亚山火带来的影响,会导致袋鼠、考拉等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着火期间当地的空气质量下降;与火山、地震灾害无关;会使森林覆盖率减少,对气候产生影响。 (2)澳大利亚和欧洲西部的自然条件更适合畜牧业发展,也不是只适合畜牧业发展;澳大利亚以出口矿产、畜产品为主,欧洲西部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澳大利亚和欧洲西部均以服务业为经济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