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革命低潮时建阎家山村党支部领导工人运动成青岛“第二火种”

 小园耕夫 2022-05-23 发布于山东
1926年鲁伯俊等人在该村建立党组织成为继中共青岛支部后的又一个领导基地



    混杂在村落民居中的普通砖瓦平房,却是青岛近代革命史中“第二火种”的遗址。位于四方阎家山村的中共阎家山党支部旧址,虽然设立时当地还属于郊区农村,但却不是农村党支部。阎家山党支部建立后,成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核心”,并利用工人小报的形式,有效宣传了共产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随着阎家山村旧村改造的临近,这处革命遗址也面临拆迁。
工运低潮谋划组建支部
    阎家山村建于明朝初年,几百年来,阎家山村就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农业村庄。 1897年德占青岛以后,为解决饮水及其他用水问题,先在汇泉一带打机井取水,又在海泊河建水源地,以后又在阎家山村北建了水源地,在这里打井14口,在水源地工作的工人中多为阎家山村村民。
    1925年2月9日,在李立三、邓中夏等领导下,上海沪西工友俱乐部就日商内外棉八厂日本领班毒打女童工、开除男工、工人自动罢工等事件,提出“反对东洋人打人”的口号,动员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随后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又先后组织了三次同盟大罢工,被镇压后,大康纱厂、内外棉纱厂、隆兴纱厂等工会遭到破坏,工会积极分子被开除,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1925年8月,由于中共青岛支部、中共四方支部领导人或被捕,或被通缉,组织被破坏,中共山东地委决定重建中共青岛支部,同年秋,中共山东地委派鲁伯俊到青岛工作。鲁伯俊利用父亲鲁佛民担任胶澳督办公署教育科长的关系,谋得阎家山村水道局工人子弟小学校长的职位后,开始了联络工人、发展党员、建立党的支部的工作。
在阎家山村点“第二火种”
鲁伯俊原名鲁广德。 “五四”运动兴起时,鲁伯俊开始结识了王尽美、邓恩铭等进步青年。 1924年夏,他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非基督教大同盟”的活动,经常到街头演讲,揭露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文化侵略行径。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深入到鲁丰纱厂等工厂进行革命活动。为此,反动教育当局指责他为“过激党”,革除了他的教员职务。从此,他成为职业革命家。
    1925年来到青岛后,鲁伯俊白天教学,晚上为工人办夜校,利用学习文化的机会对工人进行革命教育。以阎家山为基地,鲁伯俊又把斗争的触角伸向四方、沧口一带的工厂。 1925年冬,他直接领导了钟渊纱厂工人向日商资本家要求 “增加工资、缩短工时、保障人权”的斗争,组织了宝来纱厂工人同封建把头的斗争。 1926年春,鲁伯俊在阎家山村先后发展了水道局工人阎昌居、阎恒珍等人为党员,建立了阎家山党支部,并任书记。无论是鲁伯俊本人还是所发展的党员,都不是农民,加上阎家山党支部开展的主要是工人运动,因此在党史上并不认为其是农村党支部。阎家山党支部是在岛城工运低潮形势下建立起来的,成为继中共青岛支部后的“第二火种”。
党员被捕支部停止活动
    北伐军胜利进军后,北方革命浪潮日趋高涨,青岛的民众运动也更加活跃。在这种形势下,阎家山村党的活动引起了胶澳当局和日商资本家的极大不安。胶澳商埠水道局局长奉命到阎家山追查工人小报的印发人,胶澳商埠局总办赵琪也亲往阎家山水源地查看工人名册。
    12月16日,大批军警突然封闭阎家山水道局工人俱乐部和子弟小学,搜捕共产党员,捉拿鲁伯俊。有3名党员未及转移被捕。鲁伯俊事先获知消息,于前一天夜间,化装乘车回到济南。鲁伯俊走后,李兴圃接任书记。
    1927年1月,李兴圃等人被捕,其他党员被迫离开青岛,支部停止活动。 1927年5月21日,鲁伯俊被捕,23日在济南千佛山下英勇就义,时年32岁。
    虽然阎家山的地下党组织存在时间不长,但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阎家山村成了四方、沧口、李村一带的革命策源地,把革命的火种播向四面八方,后人是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的。
记者 徐美中
党的足迹 寻访之旅
1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2中共浮山后村支部旧址3中共崇德中学支部成立旧址4萧军、萧红、舒群故居5中共青岛地下党联络站旧址6中共阎家山支部旧址7大康纱厂工人大罢工旧址8铁骑山战斗遗址9中共即墨市党组织早期活动基点纪念馆10中共胶县宋家屯支部遗址11红色革命老区-杨家山里12平度抗日战争纪念馆(石雷战遗址)13店埠镇抗日烈士纪念碑


革命低潮时建阎家山村党支部领导工人运动成青岛“第二火种”
1926年鲁伯俊等人在该村建立党组织成为继中共青岛支部后的又一个领导基地



    混杂在村落民居中的普通砖瓦平房,却是青岛近代革命史中“第二火种”的遗址。位于四方阎家山村的中共阎家山党支部旧址,虽然设立时当地还属于郊区农村,但却不是农村党支部。阎家山党支部建立后,成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核心”,并利用工人小报的形式,有效宣传了共产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随着阎家山村旧村改造的临近,这处革命遗址也面临拆迁。
工运低潮谋划组建支部
    阎家山村建于明朝初年,几百年来,阎家山村就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农业村庄。 1897年德占青岛以后,为解决饮水及其他用水问题,先在汇泉一带打机井取水,又在海泊河建水源地,以后又在阎家山村北建了水源地,在这里打井14口,在水源地工作的工人中多为阎家山村村民。
    1925年2月9日,在李立三、邓中夏等领导下,上海沪西工友俱乐部就日商内外棉八厂日本领班毒打女童工、开除男工、工人自动罢工等事件,提出“反对东洋人打人”的口号,动员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随后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又先后组织了三次同盟大罢工,被镇压后,大康纱厂、内外棉纱厂、隆兴纱厂等工会遭到破坏,工会积极分子被开除,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1925年8月,由于中共青岛支部、中共四方支部领导人或被捕,或被通缉,组织被破坏,中共山东地委决定重建中共青岛支部,同年秋,中共山东地委派鲁伯俊到青岛工作。鲁伯俊利用父亲鲁佛民担任胶澳督办公署教育科长的关系,谋得阎家山村水道局工人子弟小学校长的职位后,开始了联络工人、发展党员、建立党的支部的工作。
在阎家山村点“第二火种”
鲁伯俊原名鲁广德。 “五四”运动兴起时,鲁伯俊开始结识了王尽美、邓恩铭等进步青年。 1924年夏,他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非基督教大同盟”的活动,经常到街头演讲,揭露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文化侵略行径。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深入到鲁丰纱厂等工厂进行革命活动。为此,反动教育当局指责他为“过激党”,革除了他的教员职务。从此,他成为职业革命家。
    1925年来到青岛后,鲁伯俊白天教学,晚上为工人办夜校,利用学习文化的机会对工人进行革命教育。以阎家山为基地,鲁伯俊又把斗争的触角伸向四方、沧口一带的工厂。 1925年冬,他直接领导了钟渊纱厂工人向日商资本家要求 “增加工资、缩短工时、保障人权”的斗争,组织了宝来纱厂工人同封建把头的斗争。 1926年春,鲁伯俊在阎家山村先后发展了水道局工人阎昌居、阎恒珍等人为党员,建立了阎家山党支部,并任书记。无论是鲁伯俊本人还是所发展的党员,都不是农民,加上阎家山党支部开展的主要是工人运动,因此在党史上并不认为其是农村党支部。阎家山党支部是在岛城工运低潮形势下建立起来的,成为继中共青岛支部后的“第二火种”。
党员被捕支部停止活动
    北伐军胜利进军后,北方革命浪潮日趋高涨,青岛的民众运动也更加活跃。在这种形势下,阎家山村党的活动引起了胶澳当局和日商资本家的极大不安。胶澳商埠水道局局长奉命到阎家山追查工人小报的印发人,胶澳商埠局总办赵琪也亲往阎家山水源地查看工人名册。
    12月16日,大批军警突然封闭阎家山水道局工人俱乐部和子弟小学,搜捕共产党员,捉拿鲁伯俊。有3名党员未及转移被捕。鲁伯俊事先获知消息,于前一天夜间,化装乘车回到济南。鲁伯俊走后,李兴圃接任书记。
    1927年1月,李兴圃等人被捕,其他党员被迫离开青岛,支部停止活动。 1927年5月21日,鲁伯俊被捕,23日在济南千佛山下英勇就义,时年32岁。
    虽然阎家山的地下党组织存在时间不长,但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阎家山村成了四方、沧口、李村一带的革命策源地,把革命的火种播向四面八方,后人是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的。
记者 徐美中
党的足迹 寻访之旅
1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2中共浮山后村支部旧址3中共崇德中学支部成立旧址4萧军、萧红、舒群故居5中共青岛地下党联络站旧址6中共阎家山支部旧址7大康纱厂工人大罢工旧址8铁骑山战斗遗址9中共即墨市党组织早期活动基点纪念馆10中共胶县宋家屯支部遗址11红色革命老区-杨家山里12平度抗日战争纪念馆(石雷战遗址)13店埠镇抗日烈士纪念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