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缘何成为四大名著之首

 读书学生bpo7aj 2022-05-23 发布于四川
四大名著在中国家喻户晓。四大中,《红楼梦》又因超高的文学价值被许多业内行家评为名著之首。那么,《红楼》缘何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这里就来简单818这个话题。

《红楼梦》有一段广为流颂的卷词:

“陋室空堂,当年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段话可谓全书剧情的高度概括。贾府曾经也金银满地粮食满仓。晚辈们整天于花丛中嘻玩打闹。从不为明天的早餐犯愁,也不为酒盐酱醋茶担忧。但是恍然间,大厦倾倒毫无征兆。万贯家产尽属他人。自己又成流落街头的乞丐。

这段话看似描述的红剧。然而神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将这段话套进去。下面看几个例子,体现了之对人类社会的淋漓尽致的总结。

yun

前面很多年,某yun在华夏绝对是风光无二的人物。金银满箱绝对不足以形容他的财富。一时间,商业巨头仅仅是他半重身份,集慈善家、教育者于一身。若他会有什么焦虑,那只可能是为他人。那时候,如果有谁把他的名字同乞丐划到一起,那这个人肯定被认为有问题。但时过境迁,曾经的国民教父坐如针毡。成为千夫所指的罪恶之。而同时,商界开始崛起后起之秀,开拓新领域,将过时理念挤下舞台。

wei

上个世纪末,一部神剧火透了大江南北。同神剧一同火起来的,自然还有剧中的角。他们携神剧之余威,大多数在圈内,谋取了更好的发展。还有的将挣来的金桶进行融资,滚来了更大的雪球。同时,也继续在圈内打拼,可谓名利双收。真是红灯帐底。有不满所得者,追求更长线的投资。随着收益的增加,野心更是尽皆爆棚。二十几年了,神剧依然在电视台刷屏。而人物的命运,亦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不知不觉中,到了秋后算帐的时节,当黑历史被翻出,突然间,一个个名字竟然出现在法制栏目中,面临牢狱之灾。更有甚者,直接除名于各平台,大有人人喊打之势,哪怕街头乞丐。腰包中资产尽数查封。甚至作个凡人,也要被谤讥于市朝。

燕子和小花的故事

这里也举个童话例子。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小花不满自己生长的土地,欲迁徙,于是找燕子帮忙;在场地选择中,小花总是表达出各种不满;燕子一怒之下将小花扔在路边;不久它就冻死了。

《风云岁月》

大概二十年前,热播过一部商战电视剧。说它的名字可能大家记不得,但它的主题曲可谓火透大江南北。“你说你还是喜欢孤单,”有多少人是直接唱出来的?剧中主角沈家伟可谓贪得无厌的主。原本他是沈氏唯一的合法继承人,而且自己也很有商业头脑,富甲天下不在话下。但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后,发现他并非沈氏老总亲生。继承人身份的旁落自然心有不甘。于是,他要夺回本属自己的一切。凭借天然的生意头脑,他促成了沈氏与于氏的合作,获得了沈氏30%的股份。这已经是一笔莫大的财富。但他不满足于此,又出歪点子与人平分沈氏。最后他竟然还想独吞,栽赃将其他持股者送进监狱,软禁并欲杀害自己的养父。当然事情败漏,他也被绳之与法。狱中他耍横,被一犯人殴打,还辱骂他道:你以为你还是富家子弟啊?真是转眼乞丐谤。从他的经历看,这是典型的“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

《三国演义》

如果说前面的几个案例只代表某个人某个事,还不能服众,那现在将另一部名著套进去。《红楼》中的词不仅高度概括了本书,而且描述了其他历史事件。现在来看《三国演义》。一开始群雄并起各领风骚此消彼长。有的势力强大资金雄厚,甚至一时称霸一方。但也很快被取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随着不段的诸侯更迭,最后只剩三家。但各家兼不满自己的所得,欲扩张甚至一统天下。但始终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天下尽归了外姓权臣。纵观整段历史,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为他人做了嫁妆”。

那么,总结《红楼》的词,为什么能兼容那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呢?因为社会永远绕不开一个话题:人性!那么什么是人性呢?统计学中有一种箱型图。它对每个变量的数据分布,都有直观的表述。同时,每个变量都有它自己的分布特征。中间那一片,代表数据的主要分布,上下有较大小值与异常值。异常值较极端,一般不用着变量的实际水平评估。但人性的特点是什么呢?每个人看到的自己,是最上面那几个点(极大异常值);而看到身边别人,是最下面那几个(极小异常值)。所以,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估,都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准。对别人,都低于实际水准。有的会看到对方中间那一片,成为了朋友或圈子内的人。极少数或没有会看到上面那几个点。所以没有人会对他人有高于他实际水准的评价。这种属性体现于生活中很多场景。读过大学的人都有印象,接触到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但在每个人眼中,自己的家乡总是最好的。正是这种天性的体现。

这种天性又会带来哪些负面效应呢?由于人们总是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所以每个人,都会自以为在圈子中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更直接的体现,就是利益分配。每个人都不满自己的所得,想得到更多。贪婪的心理驱使着人不断捞取,哪怕损人利己,作奸犯科,为非作歹。因为他自以为这是应得的。殊不知,所得的过程,也是罪恶的积累。但,任何事情都应讲个度。如果超出应得太多,所得的渠道,就要伴随着手段被绳之与法。资产也尽数没收。就如沈家伟,30%的股份是他应得;平分也勉强能接受,哪怕是采取了不正当手段;但独吞就不行了,这不仅窃取了他人的利益,同时也使用了极端的手腕。那自然被申请入狱。这也从另外的层面诠释了贾府为什么会被抄家。

所以整部《红》,看似写贾家,实则写透社会,写透人性,写透世态炎凉。这种透析,放到任何朝代都不过时。这种境界是任何文学著作都难以企及的。另外,《红楼》还有个连科学都无法解释的属性。作为高度还原原著的央视版《红楼梦》,演员自然也复刻了书中的人物形象。但神奇的是,数十载过去,剧中的演员,竟然全活书中人物的模样。所谓相由心生,你敢说,演员身上就没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