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笔法“八面出锋”的代表作,提按顿挫,笔力千钧称绝900年!

 看书童 2022-05-23 发布于山东



公元1082年,是米芾笔法由“集古”向“自我”转变极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米芾前往黄州拜访了因“乌台诗案”被贬于此的苏东坡,受到苏东坡的启发,米芾开始师古求真,潜心研究魏晋书法。
在受到苏东坡启发,师古求真之前,米芾主要学习的是唐代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笔法。
这个时期米芾称自己的书法为“集古字”,顾名思义此时的米芾认为自己的书法仍处于对前人的模仿阶段,欠缺个人特色。
米芾之字,筋骨得于颜真卿,皮肉承接褚遂良,润泽取自欧阳询,风神韵致则属“二王”。
米芾虽对“二王”书法曾经加以贬损,但实际上他的书法仍具“小圣”献之笔意,尤善作行、草二书。
米芾这个人是出了名的洁癖,只是他大概率不只有洁癖,同时还是个强迫症患者。
他对自己书法的要求极为苛刻,作书十分认真,米芾自己曾坦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因此我们在他存世的书法作品中,极少能见到涂改痕迹,间或有时可见几处回笔填色,也不过是米芾为求完美,所做的补救。
可贵的是,米芾书虽谨慎,但并不拘泥,反而逸趣横生,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若以个性与意趣论,米芾当为“宋四家”第一。
米芾的这种气静神闲,自得意趣大概也是因为他历来生活无忧,毕竟米芾是古代名家中鲜少几位,从未被牵涉进官场争斗的人,这也是米芾最具有大智慧的所在,即人生在世,难得糊涂,故又得名“米颠”。
但在书法上米芾从不糊涂,他对书法有着独具特色的自我要求,他要自己所书之字“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米芾写字就如郑板桥画竹“胸有成竹”,米芾是“胸有完字”,他写字遒劲而迅捷,丰神俊伟,笔势飞扬。
米芾自称“刷字”明面上是面对宋徽宗时的自谦之语,实则一语中的,点明了自己书法的一大特点,善作快书。
尤其是在书写这幅《蜀素帖》时,因书写材料素绢难以着色,绢布主人林希得此绢后,无人能书,只得先行装裱,自题于卷末“以待善书者书于前”
直到米芾的出现,这块素绢才真正得以物尽其用,但见米芾饱蘸浓墨,沉着片刻,提笔便书,洋洋洒洒数百字,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蜀素帖》线条长短粗细不一而足,全篇虽多见枯墨,但也正因如此,显得墨色浓淡变化丰富,更具情致,反而成了此作的一大特色。
米芾用笔独具特色的“八面出锋”,也在《蜀素帖》中有很好的展现,书作中,起笔重,行笔轻,收笔急,似瀑布倾泻之势,急转直下,用笔多变,正侧藏锋,转折、顿挫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其“刷”字之风。
董其昌曾在卷尾作跋评价此作:“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齐名。
米芾的这幅行书真迹《蜀素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直被作为重点文物绝密珍藏,只在2011年展出过一次,实在是难得一见。
而今,我们将此作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博物馆级别的复刻,复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以便于大家学习临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