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证不治病6-7

 钟家台 2022-05-23 发布于湖北

形态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存的需要,主观愿望不能去干预和阻扰。人类创造出来的文化,不是去改变进化的自然选择,当然也不能破坏多维联系的自然环境,而是为自然生存的人类提供合乎生命之道的文化服务,减少病痛,减少灾变,提高健康长寿的几率。阴阳应象思维保持了本真的生命自然状态,思考象与应的关系,分析生命现象因应变化的气化活动的本质,就形成了从象循气,以知生知病知死的认识路线。

生命之应,“应”的是自然气候,是文化氛围,既有所立-气的动态联系,又有所本-神的原动作用。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通过由盛而衰而败的形象表现出来,是气化活动的主导下因应变化。如有了“肾气盛”的生命之应,才有看得见的“齿更发长”;有了“天癸至”的生命之应,才有看得见的“月事以时下”、“精气溢写”等。生、长、壮、老、已过程的长短、体质的刚柔,先天元神为主导,自然环境之气为联系。没有生命之神,就没有生命之应;没有多维相关的气,就没有气化活动,就谈不上生、长、壮、老、已等看得见的形态的变化。

人的生命之应分感应性和反应性,反应性是因应调节的生命活动,有固有调节和随机调节的不同,有内调节和外调节的区别。内调节隐而不显,五藏气化活动,升降出入敷布,除了呼吸二便等,我们大都看不见、摸不着。外调节是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主观活动所进行的调节,有的十分直接,如饿而进食,寒而增衣,有的就很间接了,如春耕秋收,科研生产,甚至政策法规、文化形成等等,都根植于外调节。科技文化、商业文化等所有的文化技术,都属于外调节,这好像并不因为生命感应而发生,但要追根溯源,无不都发端于生命感应性,存在生命感应性的原发性动力作用。

固有调节都是生命的内调节,体现为五藏主应的时序特征和应时而变的节律性。随机调节则有内调节和外调节的区别。“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承天而行之”的随机性调节是内调节,如春暖返寒,人体腠理固密,卫阳之气增加外发量,以对抗非其时之气,不然寒邪内袭,要生病。像这样的随机性的反应性调节,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一般是临时性的,一旦春寒消散,春暖恢复,腠理与卫气就会恢复春天的固有反应性调节,否则,生发之气就可能郁阻于内,同样要生病。

主观活动做出的调节,就是外调节了,存在价值取向的问题,即以健康长寿为本,还是热衷于野性之争。人是很聪明、很能干的一种生物,可以通过外调节改变自然环境,让自然环境来适应我们。

外调节创立了文化技术,文化技术反过来影响生命,改变着多维联系的生存环境,使人们象与应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把“应象”-生命因应自然,在自然完整性的基础上分析生命之应,颠倒为“象应”-改造自然满足人的需要,用技术手段去规定象。“应象”关系不能颠倒为“象应”关系。“应象”是生命存在的保证,人类外调节能力再强大,也不可能把自然掌控在自己手中,让自然按照“我”的意愿来顺应生命。显微镜逻辑虽然可以改变微观之象,科技可以按照主观愿望制造环境,但是不能改变生命在几十亿年中形成的与自然相因相应的气化活动,不能改变天地气交的阴阳规律,无法令日月倒转-西升东降。

中医是阴阳应象思维形成的理论体系,讲阴阳,不只是形象区分的阴阳,更主要是相因相应的生命阴阳;讲生命,不是肉体的内在结构,更主要是阴阳相系、“神气”相应的生命;观天地之象,最终目的不在天地之象的动态变化,而在生命的因应协调性。把“应象”变成“象应”,用主观手段肢解自然之象,打开象之形,让自然之象、生命之象顺从于主观文化,转化为技术之象,破坏了生命自然的基本位序。

生命之象反应生命之应,自然之象反应天地之化。草木有生命,人也有生命,都在地球上生存,草木的春化秋实,反应春夏秋冬的气化活动规律,人也不能例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的客观基础,包含了生命之象、自然之象和社会环境之象,从象之形的生、长、壮、老、已的盛衰变化规律中,把握“神气”协调共振的生、长、化、收、藏的因应规律。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生命自然的动态关联性,这是中医的基本立场。

4.应的动态特征

“应”是生命的内在规律,是生命活力的内在规定性,分为五藏,统称为“神”。内在之“神”,“应”于外而激发气化活动,气化活动通过象反应出来。“应”和象的关系,是内在“神气”因应调节和因应变化的气化活动的关系。气化活动,有两种基本状态,一是“化”的状态,在维持事物基本属性的范围内的因应变化,呈现为一种涵蓄、内化、自用的动态平衡的气化活动;一是“变”的状态,事物稳定性被打破,从一种事物转化为另一种事物,反应为显露、剧烈、快速、短暂的气化活动。

《素问·六微旨大论》:“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物生成之后,从乎于“化”的动态过程。“化”是在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基础上的动态过程,是中和状态下的变化。当“化”不能回到中和状态,朝着某个方向走极端,事物发生质变,“则变作矣”,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诞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