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生湿的习惯今年夏季一定要改掉,否则喝再多祛湿汤都没有用

 woainijingzhi 2022-05-23 发布于广东

最近两周,广东地区迎来了今年最强的一轮降雨,有不少学校、幼儿园都停课了。长时间的降雨会让空气中的湿度一再升高,如果是碰上出太阳的日子,地面上的水汽就会向上蒸腾,湿气会更大,天气会更闷热。所以,在接下来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做好帮孩子祛湿的工作,今天我就来讲解一下衣食住行各方面到底要怎么做。

中医把湿气致病分为内湿和外湿。

所谓的“外湿”就是外界环境的潮湿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比如岭南地区一年四季都比较潮湿多雨,北方地区比较干燥,那么岭南地区的“外湿”就自然比北方重。

“内湿”就是指由于饮食不节、饮食不当造成脾的功能受到损伤。人体内的水液是要靠脾来运化的,脾运化不利,水湿内停就会形成湿浊和痰湿。

因此,在夏季,家长帮孩子祛湿,“外湿”与“内湿”都不可忽视。

 

这6大生活习惯最容易生湿气

我经常强调,调理孩子体质要关注衣食住行,家长不能只想着给孩子喝什么汤,更不能想着依靠一碗汤就能把问题解决。

临床上,我发现了不少孩子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而这些生活习惯也正是滋生湿气的来源。特别是在潮湿的夏季,家长更应该及时帮孩子纠正过来。

● 阴雨天出门、淋雨

在阴雨天出门,或不小心淋到雨,都会让孩子最直接地接触到外湿。《时病论》曰:“春雨潇潇,夏雨淋淋,秋雨霏霏,冬雨纷纷,人感之者,皆为湿病。”有的孩子贪玩,喜欢在雨天玩水、踩水,先不论雨水沉降时裹挟的尘土病邪,光是淋湿这点,其实就最容易让外湿侵体。

● 出汗后立刻吹风扇、吹空调

夏季天气越来越热,孩子在外跑跳、玩耍都很容易出汗。此时,孩子的身体为了排汗散热,皮肤毛孔都是大开的,如果马上让孩子吹风扇、吹空调,皮肤毛孔一遇冷就会立即闭缩,极易把外邪收束入里。中医把这种情况称为“汗出当风”,一些体质弱的孩子,汗出当风时极容易外感。而如果外界湿气较大,湿邪就会乘着风邪,或兼裹挟寒暑热邪,通过毛孔这个“快速通道”直达体内。简单来说,汗出当风就是在邀请外湿入侵。

● 穿没干透的衣服

现在气候潮湿,洗完的衣服晾个一两天,摸着都是粘粘的、湿湿的感觉。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皮肤腠理都是比成人要疏松的,这时候,如果家长让孩子穿上还没有干透的衣服,衣服上的湿气就会通过皮肤腠理入侵人体。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把衣服烘干,或用电风筒吹干再给孩子穿。

● 洗完头没有彻底吹干

洗澡、洗头时受寒,或让孩子湿着头发吹风扇、吹空调,都会助长湿气。尤其是洗完头后放任孩子湿着头发睡觉,第二天醒来,小枕头、睡衣、头发都是潮潮的,肯定会助长孩子体内的湿气。长期以往,一些孩子还会出现头痛的症状,就是老人家常说的“入头风”。所以,孩子洗头以后一定要帮他吹干,特别一些长头发的女孩子。

● 经常喝酸奶、冷饮、吃雪糕

夏季天气热,很多家长觉得给孩子吃点雪糕、喝点冷饮无所谓,尤其是在炎热的暑假,这种情况就更多见。

但实际上,人体内的阳气在夏季是向外扩散、虚浮肌表的,内里反而是虚寒一片。加上,孩子的体质特点就是“儿为虚寒”、“脾常不足”,他们的脾胃天生就是虚寒的,如果不加节制地进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就会损伤脾阳。脾阳不足,脾的运化就失去了原动力,无法运化水湿,导致内湿的出现。

《小儿病原方论》曰:“脾为黄婆,胃为金翁,主养五脏六腑。温则固养元阳,冷则败伤真气,是以脾土宜温。”所以,在夏季要让孩子少吃生冷寒凉,要多用偏温的食物帮孩子固摄住阳气。

● 天天吃水果

夏季天气炎热,又是水果季,家长都喜欢给孩子买水果吃。尤其是那些偏食、挑食、不肯吃蔬菜的孩子,水果往往被认为能代替蔬菜,帮孩子补充维生素。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水果水分多,适量吃能生津,但过量了就会生湿,特别是在潮湿的夏季,我是不建议大量地长期地吃水果的。

一些偏温热的水果,如夏季当令的榴莲、芒果、荔枝,稍微一吃多,就容易直接导致孩子湿热;而寒凉的水果吃多了,如西瓜、香蕉、火龙果,往往会先生寒湿,寒湿久了,郁而化热,也会变为湿热。这种一吃水果就生湿、上火的情况,在脾虚、易消化不良的孩子中更明显。

所以,家长如果不懂辨证,不懂根据孩子的脾胃状态来安排饮食内涵,经常给孩子吃大量的水果,很容易让脾胃受累,运化无力,也就会积食化热、化湿。

 

夏季要祛湿,既要防外湿,又要祛内湿

家长帮孩子祛湿,一定要内外兼施,既要防外湿,也要祛内湿,双管齐下,祛湿效果才会好。否则,吃再多的祛湿食疗,也只会事倍功半。

一些居住在岭南地区的家庭,特别是在低楼层、长期无日晒、家中环境偏阴冷潮湿的,都建议准备抽湿机,或定时开空调抽湿;家长要注意,不要给孩子穿潮湿、没有干透的衣服;同时,阴雨天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门,要避免让孩子淋雨,不慎淋雨,应立即回家洗热水澡,更换干爽衣物,吹干头发。

其实,当外界环境湿气重的时候,外湿会先从机表开始侵犯,此时孩子只要消化好、不积食,并且日常生活中注意好以上几点,受外湿影响的最多只在于肌表。反之,孩子脾胃虚弱,卫外功能差,外湿就会长驱直入。所以,家长要继续做好以下三点:

1、控制好消化,及时消积是关键

判断孩子消化情况好不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10秒判消化”。家长每天在早餐后30分钟,花10秒钟的时间观察一下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是否正常,如果有一项或以上不正常,就代表他积食了。

积食时,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喝新三星汤,配合素食,坚持2~3天。新三星汤由山楂、麦芽、莱菔子组成,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归脾、胃、肺经,具有消食化积、降气化痰、通便的功效。大多数的孩子喝完新三星汤后,排便次数都会增加,或排出稀烂便,这都是正常现象,还对排积、排湿、排邪有一定的帮助。

2、消化好时勤健脾,才是根本

脾主运化,我们人体的水液代谢就是依靠脾的功能。所以,要帮孩子祛湿,最根本的一步就是健脾。脾胃强健,孩子就可以自己完成水液代谢,也会把饮食中的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到全身,支撑他的生长发育。

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每周可以安排2~3次的新四神汤。新四神汤是由山药、芡实、白扁豆、南杏仁四味材料组成,其中山药、芡实能健脾,白扁豆能祛湿,南杏仁能润肠通便,四种食材搭配起来既能健脾祛湿,又能利肠通便。

3、调整饮食内涵,少吃易生湿的食物很重要

除了控制消化,积极健脾,调整孩子的饮食内涵也很重要。在夏季,要少给孩子吃易生湿的食物,特别是在积食、湿气重的情况下,要少吃或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雪糕、酸奶、西瓜、火龙果、海鲜等;也要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如糖果、肥猪肉、炸鸡、薯条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