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脞谈之四 诗句的秩序与无序

 三自之我 2022-05-23 发布于天津
诗词脞谈之四

诗句的秩序与无序

顾 农

  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往往喜欢按时间先后或空间关系来安排诗句,试举两首来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这里各有其时间的秩序,顺流而下,一气呵成。叙事为主的诗,一般也按时间先后来叙述,例如杜甫的《石壕吏》,从“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开始,接下来记录老妇对该吏的一段话,最后写到“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样安排,头绪清楚,便于操作,也很便于读者接受。当然,诗句里的时间安排,也可以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做种种切换。

  另外,又有按空间序列来排列的,典型的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先叙空中所见,再写门窗外的景观,可以据此画出一幅画来。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属于空间式结构,但并列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又略具时间元素,很受读者喜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另外有一些诗,各句之间的秩序就不那么清晰了,这里往往没有十分明朗的时空结构,显得比较混沌,需要仔细体会。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前一半按空间结构写眼前之景,然后忽然离开这星夜孤舟而大发感慨,又以自嘲结束,前后似乎脱节而其实不然,又是漂泊中的一个不眠之夜啊。

  又如欧阳修有一首七绝写道:“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四句之间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又似乎包含某种深意,形成一种值得回味的诗境。这首诗的标题是《梦中作》。诗歌写梦境的不少,诗人在这里可以打破常见的秩序,从而解放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