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味人生】我为老师写本书——《笔耕甘苦录》之三十五/马 达

 我的卧虎湾 2022-05-23 发布于福建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总  编 审:马  达
副总编审:李庆国
执行主编:傅群雄



《一位乡村教师的命运交响》一书封面



退休生活是惬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时间由自己支配,可以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愿意见到的人。
2017年暑期,我和老伴一起到北戴河疗养院度夏。期间,我专门抽出时间与老伴和四弟、妹妹一起,去看望晚年同儿子一起定居秦皇岛的小学老师李玉杰先生。
那天上午,与李老师相见是在一个度假村的院落里。盛夏,海风习习吹来,远处的渤海海面上,依稀可见翩翩起舞的一群群海鸥。院子里植物茂密,绿树成荫,池塘碧水如镜,主人精心打造的温馨氛围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我们和李老师一起忆起往日时光,感慨世事沧桑,惊叹岁月流逝。他的笑声还是那么爽朗,一笑一颦还能让我回到上小学五年级时的时段。我把一幅写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的书法习作赠与李老师,书法的落款处写的是:“书赠敬爱的李玉杰老师,您的学生马誉炜”。李老师接过来仔细端详着,眼镜框里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儿,如同当年审视我交给他的作业。尔后笑呵呵乐着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2017年7月作者与其四弟和李老师在秦皇岛合影

李玉杰老师是山东省德州市原平县人,上世纪50年代末毕业于著名的河北泊头师范学校,是我在邻村小德厢小学五年级时的教师,那时候全年级就他一人教学,从语文、算术,到音乐、体育,里里外外“一把抓”。我一直以为,我的文学兴趣和素养,最初一个是受家庭熏陶,一个是得益于李玉杰老师的培养。那时候,每次作文课讲评,我的作文必是李老师诵读的“范文”。在跟他上学的一年时间里,以治学严厉著称的李老师一次也没有批评过我。包括有一次我把刚捉到的蝈蝈带进教室,这小怪物竟在课堂上“蝈蝈、蝈蝈”地叫个不停,李老师也凭着成见将我的邻桌同学训斥了一顿,然后将那蝈蝈笼子猛地甩出窗外。我牢记在心的那次“蝈蝈风波”,李老师似乎并没有记忆,他在晚年写的回忆录里却记述着我早已忘记了的另一件事儿:说是有一次上作文课时,班上的同学们都在埋头写作文。忽然村子里一家办丧事儿的出殡,吹鼓手吹吹打打、亲属们哭丧哀嚎着经过学校门口,许多同学经不住诱惑一个劲儿地朝窗外张望,有的还边看边取笑。只见我仍聚精会神地写作,丝毫也不理会窗外正在发生的事情。


应了那句老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小学五年级毕业后的几十年里,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李老师对我的器重和培养。当兵后每次回老家探亲,我都要抽出时间去邻村看望已退休回到小村子的李老师;每次有自己的新书出版,也想着给李老师寄上一册。他也经常给我写信勉励我好好干,说我是他最为看好的学生,尤其欣赏我写的那些不像样子的散文、诗歌等作品,有时看到报章上有我的作品也兴高采烈一番,还在信里大段大段地抄录我写的文字,就像上学时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我的作文时一样。同时,他还把我写的《磨合人生》一书,拿给他老家的哥哥看,称这本书写的有感情,接地气,看着不比某些文学大家差。这自然是李老师的袒护偏爱之语。
就在我那年暑期与李玉杰老师见面相隔不到半年,2018年1月4日晚间,突然接到在河北省保定市工作的四弟来的信息,告诉我李玉杰老师当天晚上8时20分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我顿感惊愕!那个精神矍铄、温文尔雅、谈笑风生的李老师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接到信息,我几乎一夜翻来覆去睡不着,眼前总是浮现着与李老师相处的一幕幕往事。

李老师2005年11月写给作者的信。

几十年来,在我熟识的人中,李玉杰老师可以称得上命运多舛的人。他的家庭出身不好,以至于毕业后没有能回山东老家,而被分配到我们那一带乡村任教。1959年毕业后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因回山东探家回来议论说集体食堂社员吃不饱饭而被同事“告密”,后被打成“右倾分子”遭到批判;“文革”开始后,又因当众揭发学校校长“性侵女学生”,反被污为“反革命分子”,再次遭到轮番批斗。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婚姻大事迟迟得不到解决,直到快而立之年时,才与曾是他的学生的一位农村姑娘结婚,倒插门常年住在岳父母家。由于师母性格内向,在一次与同村村民发生肢体冲突纠纷之后,犯了精神疾病,此后许多年饱受病痛折磨,也使家庭幸福指数降得很低。李老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智商高,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先是考入河北大学哲学系,后又考取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二儿子在中学阶段突患精神疾病,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大负担,25岁上因服药过量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
多年来,李玉杰老师就是在这样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接连打击下,从事教育工作的。他对工作无比热爱,对学生无比热爱。无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再大,一站到三尺讲台上,他依然是一副激情澎湃的样子。他争强好胜,遇有比赛汇演等活动,不干则已,要干就争第一;他秉性直爽、爱憎分明,眼里揉不进沙子;他对学生掏出自己的心窝子来,设身处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他屡遭挫折而不怨天尤人,最大的愿望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信奉“我与祖国同命运,国运兴就有家运兴”。他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四弟誉峰和妹妹誉纯,以及后辈大侄子吉兆的老师,老师对他们也都像对我一样好。一个人,在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够遇到好的老师,至关重要,乃一生幸事。李老师对我们家兄妹来说,可以说恩重如山,师恩难忘。


2018年初,我除了练习书法以外,又对画画产生了浓厚兴趣。李老师离世那几天里,他温文清瘦的形象在我眼前挥之不去,于是就坐在桌前凭着记忆画起老师来。画着画着,我突发奇想,李老师的经历曲折坎坷、跌宕起伏;他的为人坦荡真诚,属于这个时代所稀缺;他的教学能力强,爱好亦广泛;他的信念坚定,认准的人生方向一直走到底;他的晚年很幸福,应了善有善报的因果效应。我为什么不能搜集一下资料,为他写一本书呢?于己,是作为他的学生报答师恩的实际行动;于人,会使更多的人从李老师身上受到人生启迪。
说干就干。从1月6日开始,写到当月23日,历时17天,边写边在《我的卧虎湾》微信公众号上连载,这些系列记述李玉杰老师生平的文章,我将其定名为《一个乡村教师的命运交响》,不含序言和后记,共写了19章,近10万字。写作过程中,每天都有许多网友“追剧”。这里摘录当时几位读者的留言:
中国有句老话:“一日为师,百年为父”。应该写写他们!我上小学时,有位叫郑淑芳的老师曾为我把雪天淋湿的棉袄烤干,到现在想起来还感动不已。
——姜自申 北京


命运多舛之人。不知道为什么,上天把所有的苦难都给了他,世所罕见!比黄连还苦的人生,不忍卒读。
——赤色东方 河北


好文写好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齐遥 北京


坎坷人生,并不言弃,真才实学好园丁;命运多舛,社会缩影,桃李芬芳念恩师。
——刘建朝 北京


人生坎坷不足惜,勇敢面对写忠诚。为李玉杰老师故事而歌,为此书作者点赞,为卧虎湾原创鼓掌!
——任志民 天津


旷达之人,经验之谈。
——韩宪瑞 北京


感同身受!那个年代的老师都那样。读将军的文章,就像又回到那个年代!
——申淑梅 河北


连日来家乡很多微信群、朋友圈都在传看此连载,李玉杰老师教过的学生们,以及没有教过的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缅怀这位好老师。
——常万顺 河北


读着这些文字,给我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历史课,越来越了解中国的历史,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教育了我,让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和来之不易。
 —— 黄香诚 江西


时间走过,斯人已逝!这一切都在证明,李玉杰老师是一位响当当的硬汉子!
——吉 明 河北


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尹世光 内蒙古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好老师!文章非常感人,李老师师德高尚。
——王运斌 安徽


青松百尺接苍穹/鹤立鸡群品不同/毕生敬业献忠魂/青龙闻惊悲歌声/知音雅言沉驰思/生似红梅别样红/德高望重众人赞/九天雨露旱躬逢。
——李石庄 河北


这些留言,被我作为后记,留在了书的末尾。网络时代的写作就是这样,群众的参与度高,一本书、一篇文章,是否受欢迎,一看点击量、点赞量、留言量便可知晓。同时,网友的鼓励又是写作的巨大动力,牵引着作者奋力前行。


《一个乡村教师的命运交响》,当年6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和燕山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去年冬天还有一位素不相识的电影导演辗转找到我说,这位李老师的故事完全可以搬上影视荧屏。
李玉杰老师虽然只教过我一年,但却给了我包括做人做事在内终身受益的知识。为这样师德高尚的老师写一本书,是我今生的荣幸,也权作我作为学生向这位值得尊敬和怀念的老师交上的最后一篇作文。
一眨眼,李玉杰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四年多了。天堂虽远,但想必他也已收到我这个学生为他写了一本书的消息了。
 
2022.5.23于北京知行斋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