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巡视座舰“长江”号的传奇经历

 新用户49686918 2022-05-23 发布于黑龙江

文/ 吴殿卿

文章图片1

1953年,罗瑞卿陪同毛泽东视察海军 “长江”舰


位于青岛海滨的中国海军博物馆海上展区,林林总总地泊展着舰艇若干艘,有驱逐舰、护卫舰等各型水面舰艇,也有型号不同的潜艇。按照惯例,这些舰艇大都是在海军部队服役期满退役后送展的。但有一艘舰不同:它不是退役后的原舰,而是特意为展陈重新建造的。这艘舰即是驻泊在展区最显赫位置的“长江”舰。

中国第一批自造新式战舰,战火中九死一生

“长江”舰,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海军起义的一艘炮舰,原名“民权”舰,由国民政府海军部下辖的上海江南造船所建造,1930年5月“升旗编队”,即正式列编。

虽然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海军即开始酝酿、创建,并逐步成军,但直至20世纪初,舰艇装备依然基本上都是从英、法、日等国购置或定造的。福建、广东船政机构乃至技术最先进的上海江南造船所,建造的舰船均为木壳、木壳铁胁或小型铁甲,舰船上火器、装备也极其落后。

1927年,江南造船所“奉令承造新式浅水炮舰'咸宁’号”,开启了中国真正自行建造新式舰船的序幕。“民权”舰是江南造船所这期间建造的第三艘(中间还建有一艘“永绥”舰)战舰,与相继建造的姊妹舰“民生”舰、轻型巡洋舰“逸仙”舰等,同属近代中国海军自行建造的第一批新式舰船。“民权”舰舰长52米,宽9米,吃水2.2米,排水量464吨,航速17节。舰上装有76毫米主炮2门,40毫米速射炮4门,25毫米高射炮4门。与“咸宁”舰相比,“民权”舰有了明显改进:全舰均用镀铅版制造,以求坚固,并加以避弹版,以资防御。舰型外观也比较漂亮,特别是在军舰后甲板有一个“司令厅”,可供与陆军部队协同作战时的指挥官居住、办公。因此,“民权”舰有“小巡洋舰”之称,曾为国民党海军江防舰队的旗舰。

抗日战争期间,“民权”舰隶属国民政府海军第二舰队。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抵御日军从海上入侵和由长江西进,中国海军部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经过一年多布设水雷、沉船阻敌等各种形式激烈的战斗,至1938年底,中国海军损失惨重。在血战江阴、保卫武汉等多次重要战斗中,第二舰队尽管多为战略预备队,但舰艇也所剩无几。作为主力战舰之一的“民权”舰,虽没有显赫的战绩(曾协同兄弟单位击落敌机1架),却在姊妹舰“民生”号等多艘舰艇被先后炸沉的情况下,一次次冲出火网,死里逃生。在日军飞机疯狂的轰炸中,“民权”舰只受过一次未及要害的轻伤。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重建海军,将战火中留存下来的舰艇、接收日军的舰艇,以及英、美等国赠送的舰艇,统一整编为3个舰队,即海防第一、第二舰队和江防舰队。“民权”舰被编入由叶裕和任司令的江防舰队。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集团为阻拦解放军渡江南下,对海军部队进行了几次调整,大大加强了两个海防舰队的力量,而江防舰队的舰只一再减少。1949年5月,在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江防舰队受命从武汉西撤时,仅剩包括“民权”舰在内的“常德”“英德”“英山”“永平”“永安”“郝穴”“威宁”等8艘舰。“威宁”舰因锅炉损坏不能远驶,最后只有“民权”舰等7艘舰溯江西进,驶往四川重庆。

文章图片2

1930年2月,上海江南造船所 (江南造船集团的前身)建造完工的 “民权”舰

当时,“民权”舰为江防舰队旗舰,舰长由江防舰队上校参谋长程法侃兼任。程早年在烟台海军学校学习时,曾秘密参加过共产主义青年团和进步学生组织的“新海军社”。长期以来,他一直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腐败极端不满,反对打内战。

11月底,江防舰队的“郝穴”“永安”两舰抓住外出执行任务的契机在四川忠县江面宣布起义,令败退重庆的蒋介石大为恼火。闻讯,蒋当即将江防舰队司令叶裕和召至市郊山洞林园,严厉问责:“'郝穴’'永安’两舰在忠县叛变,你知不知道?”“你由汉口率队西驶,路经尺八口为什么不向附近匪区开炮?”“据说你眷属仍在上海,不遵命移往定海和台湾,什么意思?”叶虽然一一应对过去,蒋介石仍极不放心,遂一面以“保护”为名派人监视叶裕和的行动,一面下令凿沉所有舰艇,阻止解放军渡江北上。见此情形,程法侃感到时机到了,遂趁势做叶裕和的工作,鼓动他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率舰队余部起义。叶裕和原本已有这种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并立即派人与重庆南岸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联系。

12月1日天一亮,“民权”舰与“常德”舰等江防舰队尚存的5艘舰艇统一悬挂出“重庆人民海军军舰”旗帜。各舰官兵及随同江防舰队撤至重庆的汉口海军警卫连官兵等,在叶裕和、程法侃带领下全部在江岸列队,各舰齐声鸣笛,欢迎人民解放军从长江南岸渡江入城。之后,“民权”舰与其他4艘舰均由华东军区海军接收,加入人民海军的行列。

1950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南京草鞋峡江面举行盛典,庆祝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一周年并为军舰命名、授旗。遵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民权”舰被正式命名为“长江”艇(当时曾将部分吨位较小的军舰称“江防炮艇”,后改称“炮舰”或“护卫舰”),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七舰队,驻泊上海吴淞码头。

成为毛泽东巡视座舰,一次堪垂青史的航行

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几乎每年都有计划地深入城乡巡视、考察。从安全方面考虑,当时中央曾作出规定,限制毛泽东乘坐飞机,所以他出巡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车、汽车。但有两次例外,走的是水路。第一次,即为1953年2月考察长江及长江中、下游各省沿岸地市,乘坐的是人民海军的军舰。座舰即是“长江”舰。

1953年2月14日,农历春节。这天一早,上海海军淞沪基地的官兵尚未起床,“长江”舰政委刘松突然接到大队部紧急通知:“长江”舰立即启航,到武汉执行任务。执行什么任务?大队领导没有讲,但刘松心里明白,节日期间紧急行动,且有第六舰队的“洛阳”舰同行,大队长王德祥亲任编队指挥,一定十分重要,非同寻常。全舰官兵迅疾备航,不到两个小时,“长江”舰便与“洛阳”舰一起驶离吴淞码头,向武汉进发。

经过三天三夜的航行,“长江”舰编队于2月17日抵达汉口。军舰刚靠上江汉关码头,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海政保卫部副部长杨怀珠便登上“长江”舰,向王德祥及刘松、代理舰长王内修等宣布:中央和海军机关交给你们的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最光荣的任务,护送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沿江考察,直至南京!任务一下达,在场人员都有说不出的振奋和激动。

19日11时,“长江”舰载着毛泽东、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等,稳稳地离开江汉关码头,向下游驶去。

毛泽东身为三军统帅,挥师百万征战数十年,但乘坐军舰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次来到海军舰艇部队官兵中间。多少年来就期望有一支人民自己的海军的毛泽东,对军舰既感到亲切又觉得新鲜。登舰后,他依次视察了各个战位,询问了各部门的职能及官兵们掌握本职技术的情况、学习生活情况。他一边看一边与官兵们亲切交谈。毛泽东说,过去我们只有陆军,部队在陆地上,我们爱山、爱土,现在你们是海军,就要爱舰、爱岛、爱海洋。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必须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过去我们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现在已经有了飞机,有了军舰。虽然现在我们的海军还不够强大,舰艇也不先进,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干,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不行,再来一个五年计划,到那时我们就有先进的军舰。

通过和官兵们交谈,毛泽东了解到新、老海军(老海军,即起义和招募的原国民党海军部队的官兵)关系融洽,看到年轻的水兵已掌握了操作舰艇的技能,大家工作热情高,很是满意。但获悉“长江”舰不仅技术落后,且主炮已打不响,只是在那里“摆样子”,他感慨很多。在20日的航行中,王内修以全体舰员的名义请主席题词,毛泽东欣然答应,但并没有立即动笔。直到晚上,送走应约上舰汇报工作的安庆地、市党政领导后,他才为“长江”舰和“洛阳”舰书写了同一内容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两天后,编队抵达南京,接受检阅的“南昌”“黄河”“广州”三舰请求题词,毛泽东再次为它们书写了相同内容的三幅题词。

时过不久,毛泽东的题词及其与“长江”舰、“洛阳”舰官兵的谈话,便以“毛主席首次视察海军部队的指示”为主题传达到海军各部队,成为指导海军建设、鼓舞海军官兵献身祖国海防的强大精神力量。

毛泽东上舰与各战位官兵见面后走进会议厅,一边落座一边向林一山提出话题:“滔滔江水白白流入大海,还会给沿江百姓带来灾害,一场暴雨一次洪峰就死几万人、十几万人。你是管水的,这次请你来,就要听你说说怎样才能解决长江的水患。”林一山具体汇报了治理长江水患和水利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毛泽东听得非常认真。

当林一山提出拟用扩建水库和多建支流水库的方法吸纳洪水、削弱洪峰时,毛泽东说:“修这许多支流水库,为什么不在三峡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修三峡大水库?”这是林一山不敢想的!毛泽东的话使他为之一震,他当即兴奋地说:“我们希望修三峡大坝。把三峡工程建成至少能够使用200年,但现在还不敢这样想。”为什么?林一山详细介绍了有关三峡的历史资料后说,三峡工程建成,消水灾、发电、通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举世无双。但移民、建坝、修闸,经济、社会投入也是天文数字。

听了林一山的介绍,毛泽东指出:正如你所说,三峡工程是百年大计。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到过三峡工程一事。我的老对手也请过美国人帮助建三峡,只是他没有真心建三峡,他的全部心思都花在怎么吃掉我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身上,所以他是搞不成的。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了。我们有能力搞三峡工程,也一定能胜利建成三峡工程!

就这样,在毛泽东与专家的倾心交谈中,一个关于建设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三峡超级水利工程的决心和初步构想,在航行中的“长江”舰上诞生了!很快,三峡工程便被正式列入新中国决策者们的议事日程。1958年,毛泽东再次巡行长江,乘坐“江峡”号轮船从重庆顺流东下,实地考察了长江三峡……

文章图片3

1953年2月,毛泽东在 “长江”舰上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汇报

授荣誉舷号、设馆列展,纪念馆兴建又撤销

20世纪60年代,人民海军的装备已有较大的改善和发展。随着从苏联购置的舰艇、中国仿造和自行研制的舰艇陆续下水,具有30多年舰龄且在战争中曾受创的“长江”舰,已不再作为主力战舰。但考虑到其特殊身份,很长一段时间对其没有像其他舰艇一样作退役处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城乡“三忠于”(即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活动一度开展得异常热烈。在此氛围下,海军司令部于1968年2月15日发出通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海军舰艇部队15周年,将1953年2月毛主席视察过的5艘战舰、2艘鱼雷艇,均授予荣誉代(舷)号。依毛泽东上舰的时间,授“长江”舰的荣誉舷号为“53-219”。此后,“长江”舰很少担负重大战备执勤任务,但备受部队呵护和广大官兵尊崇,成为对部队进行“爱舰爱岛爱海洋”教育,鼓舞官兵们献身祖国海防的教材和课堂。

1976年10月,为稳定上海政治形势,清除“四人帮”的影响,海军政治委员苏振华带领中央工作组进驻上海,并兼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在此期间,东海舰队(华东军区海军于1955年更名为“海军东海舰队”)领导汇报装备工作时谈到,“长江”舰舰龄已近50年,授荣誉舷号也已近10年,从舰况性能看已不堪再用,请示如何处理。苏振华明确指示,既不能用可按规定作退役处理。但“长江”舰退役后不要拆,可作为纪念舰设馆保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遵照苏政委的指示,东海舰队机关于1979年初在上海吴淞港筹建了“长江舰纪念馆”,并正式向海军司令部呈报了请示报告,建议将“长江”舰按规定作退役处理;退役后不拆毁,作纪念舰移送纪念馆展陈,进行传统教育。

6月4日,海军司令部批复同意了东海舰队的报告:“决定'长江’舰退出战斗序列,移至陈列室。”接到批复,东海舰队迅疾组织将整修油饰一新的“长江”舰,移入纪念馆拱体结构的展示大厅。毛泽东在舰上与全舰官兵的合影、与官兵交谈的照片以及“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全部放大、装裱,悬挂在展室内。8月1日前,正式开馆接待参观。

“长江”舰是中国海军史上第一艘通过正式发文确定的纪念舰,专为一艘退役舰艇设立纪念馆,更是史无前例。所以,“长江舰纪念馆”开馆后,在上海乃至全国影响很大,深受欢迎。不仅前来参观的海军官兵络绎不绝,兄弟部队、地方党政部门领导、各界群众,也经常有组织地前来参观学习。但时过不久,随着思想上拨乱反正的深入,“文革”期间一些带有“左”的色彩的言论和做法逐步被纠正,“长江舰纪念馆”的参观活动也逐渐冷下来。

1981年初,由于纪念馆人手不足、管理保养不及时,“长江”舰舰体出现较严重锈蚀。东海舰队机关有人提议抓紧整修,加强管理。同时,也有人提出,“长江舰纪念馆”没有正式编制,且有明显的个人崇拜意味,是否将其撤销?据此,东海舰队司令部经过慎重研究起草请示件,向海军司令部提出撤销“长江舰纪念馆”的建议。4月18日,海军司令部正式批复同意东海舰队处理意见,“将陈列室陈列之'长江’舰作报废处理”。接到批复,东海舰队于6月即付诸落实,撤销纪念馆,将展陈的“长江”舰送厂拆毁。

数年后,东海舰队在“长江舰纪念馆”旧址建立了“海军上海博览馆”,介绍海军历史、装备和海洋文化艺术。

迎接建党百年庆典,“长江”舰隆重复造呈展

2020年底,海军党委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作出一个决定:抓紧推进已启动数年,正在调整、充实的海军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务必在建党百年纪念日前完成布展,正式开馆。

接到海军党委的指示,海军机关业务部门和海军博物馆筹展人员迅疾召开会议,研究梳理了正在紧张进行的文物征集和布展工作。讨论到展陈舰只,大家又不约而同想到了“长江”舰。当时,海上展区已驻泊列展的部分舰艇,都是经过精选保留下来的。它们都以独特的身份反映着新中国海军发展的一段非凡的历史和文化。但分析起来,无论哪艘舰艇都没有“长江”舰历史文化蕴含更丰盈:在毛泽东主席乘坐过的为数不多的海军舰艇中,“长江”舰是时间最长、实践活动最多的;具有近代中国第一代新式国产战舰的身份;抗日战争中九死一生的经历;毛泽东为海军最著名的题词的诞生之所;赫然震世的三峡工程发端。有人提出:“古代、近代海军史馆一些战船不是做模型吗?'长江’舰可不可以复造?”经认真讨论研究,主管业务部门将这一想法报告海军首长。党委经过慎重研究,作出决定:作为海军博物馆,“长江”舰的确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展品。抓紧时间,按照1∶1比例,重新建造“长江”舰!

时间紧迫,机关业务部门、海军博物馆筹展人员迅疾行动起来。2021年2月19日,是毛主席登上“长江”舰68周年的日子,海军机关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上海江南造船厂正式签约,交付“长江”舰复造任务,并明确要求在6月20日前竣工交付送展。

既然是“复造”,当然要逼真,吨位、大小比例1∶1,船体各部一切“如旧”。这诚然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技术工程。江南造船厂党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指挥的项目团队。在详细技术论证的基础上,调集各方技术力量组织了七个复古工艺攻关,突击加工建造。经过全厂上下116天的协力拼搏,“长江”舰复造工程于6月15日胜利竣工,油饰一新的“长江”舰正式入驻青岛海军博物馆。

6月26日,青岛海军博物馆隆重举行了开馆仪式。7月2日,在举国上下满怀豪情和喜悦欢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海军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开放。久违的“长江”舰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海军官兵和参观群众的目光。7月21日,为感谢造船厂对“长江”舰复造工作的大力支持,海军党委专门派出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李道明给江南造船厂送去了感谢信,并赠送了写有“铸舰留史传百世,携手长江助强军”字样的锦旗。


责编:张欣羽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