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的绝地反击:甩出这张“王炸”,让科研实力站上西部之巅!

 djx0614 2022-05-23 发布于重庆

图片

图片

你可能想象不到,重庆在科研这一块的短板曾经有多大。

一位从上海来重庆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曾经感慨,重庆与上海在科研之间的差距,起码有15年。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重庆人骄傲的心。

但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人家说得有道理。

摊开科技部的数据:

2001年,上海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的支出为222.5亿元,重庆R&D的支出为10亿元。

2005年,上海的R&D的支出为208.4亿元,重庆的R&D的支出为32亿元。

2010年,上海的R&D的支出为481.7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81%,重庆的R&D支出为100.3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1.27%。

2015年,上海的R&D的支出为936.1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73%,重庆的R&D支出247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1.57%。

重庆2015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差不多是上海2001年的水平。

但重庆不甘心沉沦,它准备奋起直追,重拾往日的荣光。

2017年开始,重庆开始加码研发。

有一个声音响彻云霄:“全市上下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重庆人开始四处出击,招揽大学和科研院所。

重庆人开始前赴后继,大手笔投入研发。

2017年,上海的R&D的支出为1205.2亿元,重庆的R&D的支出为364.6亿元。

2018年,上海的R&D的支出为1359.2亿元,重庆的R&D的支出为410.2亿元。

2019年,上海的R&D的支出为1524.6亿元,重庆的R&D的支出为469.6亿元。

2020年,上海的R&D的支出为1615.7亿元,重庆的R&D的支出为526.8亿元。

2021年,上海的R&D的支出为1700亿元,重庆的说法是“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21%,据此推算,重庆的研发经费支出约为616亿元。

整整20年,尤其是最近五年,重庆在拼命追赶上海,R&D支出从占上海的4.5%提升到36%。

在追赶上海的过程当中,重庆的步伐越来越快,逐渐看到了上海的后背,同时超过了天津等省市,重庆的R&D支出逐渐从全国的下游水平跃升至全国的中游水平,而且还有更上一层楼的趋势。

图片

重庆明白,经济发展与沿海省份有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一段路会有崎岖,会有险峻,但它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因为重庆已经找到了指引自己的“灯塔”,那就是科研引领,照亮前行的道路。

如果说,重庆的固资引擎是两江新区。

那么,重庆的科研引擎是哪里呢?

答案是:西部(重庆)科学城!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一个十年,重庆的政策高地在两江新区下一个十年,重庆的政策高地在西部(重庆)科学城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以前重庆走的是一条投资拉动经济的道路,GDP会立竿见影出效果,但含金量不是特别高。现在重庆痛定思痛,决定让西部(重庆)科学城成为创新的策源地,科研来拉动经济,这条道路虽然见效慢而且难度大,不过一旦成功的话,将给一座城市提供源源不动的上升动力。因此预计许多优惠政策,会向西部(重庆)科学城倾斜。

时间回到2020年。

这一年的1月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

至此,重庆向西,成都向东的战略已经框定,两座城市将相向发展。

重庆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

在重庆西部槽谷地区,一个“科研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0年4月,重庆市规划委员会和市城市提升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2020年9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动员大会召开科学大道、科学公园、科学会堂陆续开工建设。

2021年5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

2022年2月,西部(重庆)科学城打响项目建设“攻坚战”。

重庆把未来十年的命运,押注在了西部(重庆)科学城身上。

西部(重庆)科学城是一个崭新的载体,它的核心区是金凤、西永、大学城,面积为313平方公里;拓展区则包括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璧山5个区的部分区域,面积达到885平方公里。

每个月,重庆高层人士都会抽出一天时间亲赴西部(重庆)科学城现场办公,重庆市政府各个部门都会以督办的形式解决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发展路径,将有别于重庆38个区县。

重庆38个区县修建的是厂房,招商引资的对象是企业。

西部(重庆)科学城修建的是实验室,招揽的对象是人才。

近期,西部(重庆)科学城有一个重磅喜讯,那就是金凤实验室将于2022年5月下旬正式投入使用。

金凤实验室位于凤栖湖畔,绿植环绕,景色怡人。

它是重庆最顶级的实验室,地位相当于深圳湾实验室和杭州西湖实验室。

据悉,金凤实验室将配置一大批国际先进科研设备,它的首批采购清单就包含了流式细胞仪、高通量长时间活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采购的总费用达到了8029.3万元。

金凤实验室目标是建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生命健康创新策源地。

目前,金凤实验室有五个项尖的科研团队正在全球招兵买马。

这五个科研团队分别由五位知名教授领衔,他们是刘新东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微环境)、仰毅教授(研究方向为脑胶质瘤与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及治疗抵抗机制)、田甘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型纳米药物在重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王岩教授(研究方向为肿瘤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平轶芳教授(研究方向为肿瘤微环境调控及智能诊断),接下来,这五个科研团队会陆续入驻金凤实验室。

图片

西部(重庆)科学城有一个响亮的口号:“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灵魂是科研。

科研的高度,将决定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高度,乃至决定重庆的高度。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运行逻辑跟重庆38个区县是不一样的。

重庆38个区县抓的是经济,评价指标是GDP。

西部(重庆)科学城抓的是科研,评价指标是R&D。

这反映在招商动作上是不一样的。

重庆38个区县的眼中,这个企业牛,因此我要把它招过来;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眼中,这个科研团队很厉害,因此我要把它所在的企业招过来。

卞修武,中科院院士,他在肿瘤干细胞领域取得的成就在全世界都有目共睹。

刘双翼,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他是一名企业家,创办了重庆中科超容科技公司,所在公司在超级电容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周继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航天新通科技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曾怀望,香港人,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阶段选择微电子工艺技术和材料学,一直专注于硅基光电子技术的研发。

这四人要么是科学家,要么是创业者。

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拥有先进的技术。

西部(重庆)科学城认为,这些技术具备产业化的基础,于是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这些人也欣然来到西部(重庆)科学城研究和创业。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

西部(重庆)科学城坚信,大量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到来,会让这一片土地发生量变,然后再是质变。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的R&D经费投入强度约为4.2%。

按照重庆市政府2022年2月下发的《关于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以上。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但同时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旦实现,重庆的科技创新能力,将站上一个新台阶。

让人无限遐想的是,如果重庆按照5%的GDP增速发展,2025年GDP将达到3.39万亿元,若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重庆的R&D支出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到那个时候,重庆的科研实力将站上西部之巅。

3400万重庆人,都在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