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中国封建历史时期受到迷信思想的影响,所以古人们坚定不移地认为,人的死亡仅仅是肉体的死亡,灵魂可以得到永生。所以达官贵人们便开始修建气势恢宏的陵墓,并且在自己去世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陪葬品,长埋于地下。 厚葬制度是对于社会资源的浪费,但是也体现出了建时期等级制度之下财产分配不均的现象。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士居于社会顶层,他们宁愿死后带走大量的金银财宝,也不愿意去帮助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大众,所以这也是封建时期最大的悲哀之处。 厚葬制度也催生了盗墓贼,盗墓本就是一项不光彩的行为,而且出于对于死亡的敬畏,所以盗墓是一项禁忌工作。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趋势之下,依旧有许多的人选择铤而走险。在古时候,曾经有一位非常敬业的盗墓贼,他在古墓上建房子,用了20年的时间,成功地搬空了范增的墓。 在元朝时期有一个居于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他的名字叫做贾胡。按道理讲这样一个人是不应该在史书记载当中留有姓名的,但是偏偏贾胡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因此贾胡才在史书记载当中留下了姓名。 贾胡是一个盗墓贼,而且他也是一个非常敬业的盗墓贼,他为了盗取墓中的财富,甚至至于不惜花费20年的时间在墓上面建了一个房子。因为出身贫困,所以贾胡只能够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但是偏偏他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主,总想着不劳而获,想着一夜暴富。 有一天,贾胡在大街上突然之间看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而他的好朋友也和他一样,都是社会底层人员,也都是一贫如洗。但是这一次见面却让贾胡感到了十分诧异,因为这位朋友衣着光鲜亮丽,一改往日的穷困形象。 因为,贾胡也想要过上富贵的生活,所以便一直询问这位朋友,他到底做了什么样的生意才获得了财富。这位朋友经不住贾胡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所以也告诉了贾胡自己的生财之道。 贾胡从这位朋友的口中得知他发财之路是盗墓,这件事情也引起了贾胡的好奇,贾胡想着如果自己能够挖掘古墓的话,岂不是也能够过富贵的生活,享受人上人的待遇。 但是,贾胡缺乏盗墓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此他还特意地买了古书典籍去学习。学习了一年之后,贾胡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而且经过打听之后,他知道在自己居住的范围附近就有一个古墓。 但是贾胡仅仅有一个人一双手,所以单靠他自己去挖掘古墓的话,工作效率太低了,同时也很容易被别人发现。因此为了能够很顺利地完成盗墓计划,贾胡决定在古墓的上方修建房子,自此之后他白天睡觉,晚上起来挖古墓,整整20年的时间终于挖通了。 贾胡所挖掘的古墓是项羽的亚父范增的墓穴,范增一直陪伴在西楚霸王项羽的身边,并且为其出谋划策。但是,由于后来项羽受到了奸人的挑拨,导致范增离开了项羽。可是范增曾经陪伴在项羽身边,也是社会名流之士,范增去世之后也会有大量的陪葬品。 贾胡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挖通了古墓,并且也过上了自己的富贵人生,但是穷人诈富,则会招摇过市。因为贾胡平日以来一直都是穷困的形象,所以突然之间衣着光鲜亮丽,出手阔绰也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因此乡邻们就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官府,官府经过调查之后发现,贾胡的财富完全都来自于他盗墓所得,因此贾胡也被关押进了监狱,得到了惩罚。 单看贾胡能用20年的时间去挖掘墓,就能够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只是他选择错了方向,选错了道路。如果贾胡能够找到一条对的道路的话,凭借着他的毅力,也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 总结:其实,在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一劳永逸,一夜暴富的事情,所有的财富都需要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而人也只能够赚取自己认知范围内的财富,因此不要走偏门。 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国家严厉打击盗墓行为,所以关于盗墓贼的消息也渐渐少了很多。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只有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让我们深刻地感知到封建文明的璀璨和耀眼,因此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
|
来自: 炫叶楓雪 > 《摸(金)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