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决定蜀汉命运的绵竹之战中,有多少开国将帅的子弟,战死沙场?

 炫叶楓雪 2022-05-24 发布于广东

在魏灭蜀之战中,绵竹之战是蜀汉最后的悲歌。在这场战斗中,蜀汉最后的精锐付之一炬。此战之后,蜀汉已经无力抵抗邓艾的军队,刘禅只得开门投降,蜀汉也因之灭亡。但是,在这场战斗中,很多蜀汉开国将帅的子孙无愧先人,不惜杀身成仁,为蜀汉的灭亡增添了一道绚丽的亮色。

一、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

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诸葛亮就把自己毕生的努力奉献给了蜀汉政权。诸葛亮不但为刘备制订了《隆中对》战略计划,还用自己的才能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在长坂坡惨败后,他孤身前往东吴,劝说孙权与刘备结盟,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在刘备获得了荆州的土地后,也是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对地方进行治理,使得刘备足食足兵,得以夺取益州。诸葛亮的治国理政才能得到了敌我双方的认可,曹操的谋士刘晔就评价说,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

在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身为丞相,肩负着蜀汉政权的重任。尤其是在夷陵之战后,刘备丧失了绝大多数军队精锐,病逝于白帝城时向诸葛亮托孤,诸葛亮的身上维系着蜀汉兴亡的重担。诸葛亮不负刘备的嘱托,他内修政治,外抗强敌,让蜀汉重新恢复过来。

让人惋惜的是,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的兴盛耗费了最后的精力。他向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最终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之中。他的精神连敌人都为之感动,司马懿在巡视诸葛亮遗留下来的军营后,也不禁长叹,称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正是由于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贡献和他高尚的人格,使得他得到了蜀汉百姓的爱戴。在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儿子诸葛瞻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诸葛瞻得到了刘禅的重用,在十七岁的时候就与公主结婚,仕途一帆风顺。

不过诸葛瞻的长处在于书画方面,同时还记忆力超群。可是由于大家对诸葛亮的崇拜,使得他承受了不小的赞誉。每当朝廷有什么好的举措,就算是与诸葛瞻无关,大家还是都奔走相告,说这是诸葛瞻所为。因此,在邓艾偷渡阴平时,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了诸葛瞻身上。

诸葛瞻率领蜀汉最后的兵力前去抵抗邓艾,可是他行动迟缓,到了涪县就不再前进。在前锋战败后,诸葛瞻撤退到绵竹坚守。可是他又中了邓艾的激将法,出兵与邓艾决战。在战斗中,诸葛瞻抱着必死的决心,和魏军进行了最后的血战。

在战斗初期,邓艾派出他的儿子邓忠和部下师傅进攻蜀汉的军阵。他们在蜀军面前作战失利,只得撤回,还对邓艾说蜀军不可攻击。邓艾闻言大怒,要杀掉他们。于是为了保命,两人回军再战,终于击溃了蜀军。

邓艾的部下都是他亲自从三万精锐中挑选的精锐,这些将士身强体壮,作战经验丰富。而蜀军则是刘禅的羽林军,缺乏作战经验,从素质上来说根本不是邓艾军队的对手。可是在诸葛瞻的激励下,这些蜀军竟然能够多次击退魏军,打得他们叫苦不迭。由此可以看出诸葛瞻率领的蜀军的勇气。

诸葛瞻在军队溃败之时,依然死战不退,最终他在前线战死,没有辱没父亲的英名。他的儿子诸葛尚也随同他一起出兵,在绵竹之战中,诸葛尚见到蜀军溃败,感叹说自己没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没有脸面活下去。于是诸葛尚直冲魏军阵营,英勇战死沙场。

二、张飞的孙子张遵。

张飞是蜀汉阵营中仅次于关羽的军事将领,他和关羽都是长期跟随刘备的亲信,深得刘备的信任。刘备在长坂坡遭遇危险时,张飞挺身而出,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让刘备脱离险境。在刘备夺取益州之战中,张飞率领荆州援军杀入蜀中,配合刘备顺利夺取了益州。

在汉中之战时,张飞再次脱颖而出。他在与曹魏名将张郃在巴西交手,双方进行了长达五十余日的对峙。张飞在看破了张郃的破绽后,亲自率军迂回包抄张郃,把张郃打得前后不能相救,只得丢弃马匹,率领十几个部下爬山逃命。

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张飞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司隶校尉负责纠察百官的言行,拥有巨大的权力,非皇帝的亲信不得担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张飞的倚重之深。在夷陵之战前,张飞被部下暗害,严重影响了战役的进程。

张飞虽然去世了,但是在刘禅的朝廷中,他的亲族始终是地位尊崇的。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成为了刘禅的皇后。因此他的家族也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外戚。张飞的儿子张苞早逝,张苞的儿子张遵则担任了蜀汉朝廷的官职。

张遵在绵竹之战时担任了朝廷的尚书之职。张遵本是一介文官,但是他却毅然随同诸葛瞻出征,在他的身体中流淌着张飞的血脉。在绵竹之战中,张遵随同诸葛瞻奋勇作战,最后战死沙场。

三、黄权的儿子黄崇。

黄权本是刘备的部下,在夷陵之战中,黄权的归路被东吴截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黄权只得率军向曹丕投降。当时蜀汉的司法官员向刘备报告,要按照律法对黄权留在蜀中的家属进行惩罚。刘备说黄权降魏的原因在自己身上,放过了黄权的家眷。

于是,黄权的家庭中就出现了分别在两个敌对国家为官的情况。刘备对黄权家眷的宽大,使得黄权的家人十分感激。黄崇作为黄权的儿子,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在绵竹之战中,身为尚书郎的他跟随诸葛瞻的军队出征,积极为诸葛瞻出谋划策。

在诸葛瞻出兵的时候,黄崇就向诸葛瞻建议,赶快进军守住山险,把邓艾堵在崇山峻岭之中。可是诸葛瞻犹豫不决,在涪县就不再进军了。黄崇为了劝说诸葛瞻,甚至到了痛哭流涕的地步。可是诸葛瞻最终也没有听取黄崇的建议,丧失了战机。

在绵竹之战时,黄崇知道大势已去。但是他依然率领部下,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在战斗中,黄崇英勇战死。黄崇在绵竹之战中的表现,确实不负父亲黄权智勇双全的名声。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在战死时他还是一个官职较低的尚书郎,未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李恢的侄子李球。

李恢是蜀中人士,他是在刘备夺取益州时,投奔刘备阵营的。他被刘备委以重任,镇守蜀汉的南方。在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时候,李恢独力击破围攻自己的敌人,为蜀汉平定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诸葛亮平定南中回师后,李恢留下来镇守南中。在当地发生叛乱的时候,李恢再次平息了叛乱,稳固了蜀汉的统治。从此,南中成为蜀汉北伐的物资基地,为蜀汉贡献了大批的耕牛、战马、金银、犀革,为蜀汉补充了大批的军资。

李恢的侄子李球,在绵竹之战时官职为羽林右部督。羽林军作为这一次作战的主力,李球的责任重大。在这一次作战中,李球率领部下,随同诸葛瞻出征。在战斗中李球临阵接受诸葛瞻的指挥,最终战死沙场。

结语:

绵竹之战是蜀汉最后的悲歌,在这一次战斗中,蜀汉投入了以刘禅的羽林军为主的部队,与邓艾最后一搏。在这一次战斗中,有大批的勋旧子弟不顾自己的身份,以文职官员的身份投入战斗,为蜀汉政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在这场战斗中,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有张飞的孙子张遵,黄权的儿子黄崇,以及李恢的侄子李球等。这些人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没有辱没祖辈的英名,为蜀汉的灭亡抹上了最后一道亮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