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逛道外早市:烟火人情味更浓

 静扯淡 2022-05-24 发布于黑龙江

5月20日,晨5时30分许,我打车前往哈市道外区,想去看看复市以后的早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出租车司机听说我要去道外北七道街早市,话顿时多了起来:“道外早市热闹啊,说实话,在道外住习惯了的人,在哪儿都住不惯。”我问他住在哪儿,他说就在道外小水晶街,“那附近的草市街早市也热闹,不过最近那些摊贩现在都上南极三道街那边去了。”但因为说这话的时候,我们的车已经开过南极三道街,我遂决定还是按照原定路线,先去北七道街早市看看。

地点 北七早市

时间:5时56分

北七早市,并没有我印象中那样热闹喧嚣,摊贩主要都集中在东侧,摆放整齐,道路也显得宽敞整洁。

在挂着“老王头纯卤水豆腐”的摊前,一个老太爷问女摊主:“你这是老王头家的豆腐吗?”女摊主连忙热情地答:“对,就是我家的,没错!”大爷说了句:“那我回头过来买啊。”边走边念叨着:“这是都出来了,嗯,挺好挺好。”

一个还穿着蓝色薄羽绒服的汉子在大声吆喝:“新鲜的大鲢子啊,五块钱一斤!”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又肥又大的鲢子在地面干净的塑料布上还在不停地动弹,男子随手抱起一条:“看,活的,哎哟,这还咬我呢!”

距离端午节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一位老奶奶已经开始卖起了包粽子的马莲:“一块钱一捆,买吧。”

同样一块钱的,还有新鲜的小水萝卜,红红的萝卜绿绿的叶子,甚是新鲜干净,看着喜人。

也有“轻装上阵”的,一位老者推着的蓝色自行车上,就挂着一排澡巾,但吆喝起来,却显得更卖力气:“这澡巾五块钱一个,商店你七块都拿不下来,一年都用不坏!”

快到市场尽头的路边,一个头发全白,穿着一身运动牛仔衣帽的老太,在卖一袋一袋的野菜。我路过时,她正抓起一把野菜,塞到在她这买完菜刚要起身的女子兜子里,那女子忙笑着问:“大娘,你这给我塞的是啥啊!”“嗐,你就回去吃吧,香着呢!”那女的还追着问:“那你得告诉我是啥啊!”老太才说:“柳蒿芽!让你回去尝尝!”

等我逛完再返回北七早市的时候,见老太还在那里卖,就问她这柳蒿芽多钱一大袋,“五块钱的!你自己挑,看哪袋好就拿哪袋!”老太这时站起身来,更显精神矍铄,说话干脆利落,又充满热情。我说要扫码支付,她说:“那些我不会用,这样,”她指了指旁边卖樱桃的,“你扫给她就行!”我翻了翻兜,找出了十块钱,老太显得很高兴:“哎呀,还真有!这多好!”

这时,又有一个年轻女孩过来,买了一袋柳蒿芽,因为没有现金,也按着老太太的指引,去给卖樱桃的大姐扫码,卖樱桃的大姐见我也拿着手机,以为也是扫码的,就直接给了老太十块钱。老太连忙给退了五块钱回去,一个劲儿地说:“哪儿能这样!哪儿能这样!”然后笑着“指责”我:“你看你还拿着个手机在那儿摆弄,她还以为你也扫码了呢!你说咱哪儿能这样啊!”我和周围的人都被逗笑了,路边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等回家后打开袋子来看,才发现这些柳蒿芽全都是摘好了的,非常干净,能把野菜收拾得这么干净再卖,更让我感到那位老太的纯朴和实在。

我觉得北七早市的人气,并没有想象的旺,便向一位刚买完菜的中年女子打听:“这市场的人怎么没有那么多呢?”女子笑了,向旁边一指:“人都在钱塘街早市呢,拐弯就是,热闹着呢!”

地点 钱塘街早市

时间:6时10分

一拐进钱塘街早市,果然热闹起来。在入口处设有围挡,多个工作人员在卡口用大喇叭广播,让市民扫码进入,并不时提醒市民戴好口罩。

虽然热闹,但市场也显得干净有序,只是过了北十二道街街口,因为两侧多有停车,顿显狭窄。

一位大娘拎着一兜子菜,我问她小葱多钱买的,“一块五一斤,你看两块钱这么多!这早市开了,你看多好啊!”我说这钱塘街早市人可够多的,她笑着说:“那是,南岗的都过这边来买。等过些日子,那些在三亚的人回来,还得多!四面八方的全都到这买,便宜啊,东西还好!”

开着电动轮椅的老大爷,轮椅上挂满了菜,虽然市场人多,但他却显得游刃有余,还没等我走过去搭话,就已经开出了老远。

而另一位50岁的男子,则推着85岁的老妈来逛早市,老太太面色红润地坐在轮椅上,把儿子买的菜都搂在怀中。“老妈买了一辈子菜,就爱逛这早市,现在开了,带她来感受一下这烟火气,对她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散心了。”

一个头发略显花白的汉子,把摩托车停在路间,直奔饼摊:“你这饼是不是一毛钱一个?”卖饼的男子说:“哪有一毛钱一个的饼?一块钱!”旁边看似老板娘模样的女子笑着说:“你跟我开玩笑,别跟他开,他不懂幽默!”买饼男子买完饼,把装饼的袋子挂在摩托车上,一边笑着一边开走了。

一对中年夫妻,拎着买好的菜要走出市场,妻子说:“刚才那柿子真好啊!四块五,买了好了。”丈夫说:“反正早市天天开了,明天再过来买吧。”

地点 北十二道街早市

时间:6时20分

虽然紧挨着钱塘街,但拐过去的北十二道街早市,就稍显冷清,因为两侧都有停车,一些商贩就见缝插针,零散地摆放着摊位。

这个早市,卖二手东西的比较多,一个老大爷正在极力向蹲在自己面前的男子,推销着二手灶具:“一个40,俩70拿走!我这是从江北过来,家里装修不用了,拿下来卖,不是坏了。”但男子犹豫了半天,还是走了,边走边嘀咕:“这二手的东西,还是不太敢买啊!”

地点 北十八道街早市

时间:6时45分

北十八道街的早市侧街的街口附近,立着一个红星理发店退休员工露天理发的牌子,理发竟然只要三块钱,要知道,现在进个理发店,普通剃个头至少都得二三十。果然,很快她就忙活上了,真是不愁客人。这个场景,让我想到了脱口秀演员豆豆说的那个理发店,不过这个露天理发摊,不但好像没有水,连豆豆说的吸头发的吸尘器都没有。

“头刀韭菜,三块钱两把!”一个男子卖力地喊着,记者凑过去一看,确实绿得新鲜,煞是喜人。

还有一个卖菜的跟买菜的说:“生菜,两块钱这一大棵啊!”买菜的轻声说了句什么,卖菜的男子爽朗地笑了:“搭你几个叶呗,没问题!”

一个似乎独目的老太太,面前就摆着一盆挺大的长寿花,有人问她多钱,她说20,“你要便宜点儿,这都自己家养的。”那人没买,她似乎也并不失望,继续守着她的那盆花,看着来往的行人。

在卖鱼的摊前,一个中年女子正拿着一铝盆小鱼跟摊主讨价还价。我凑过去问:“这是什么鱼啊?”男摊主答:“黄瓜香!你闻闻,有没有那味儿?这鱼我跟你说,酱焖最香了!”

“14块钱这些呗?”女子端着盆抬头看女摊主。女摊主连连摇头:“我这11块钱抓的货,你总得让我挣点儿吧?”最后商定是13块钱一斤,“这些17块钱的!”女子凑过去看秤:“这是多些啊?”女摊贩笑着说:“哎呀,就多拐你一毛钱。”

女子满意地拎着鱼走了,边走边跟我说:“这鱼,拿回去给孩子煎了吃,连刺都能吃。”

在“老道外风味食品”店前的熟食摊前,挤满了人。“哎,我找到啦!”听到这兴奋的声音,我回头看去,一个穿着白衣服的女孩正拿着手机快步走了过来,不停在换着角度拍摄,之后又跟朋友视频,让朋友也看这里的情形。我问她:“咋的,他家熟食好吃啊?”“好吃!”女孩顾不上跟我说太多,就又忙着找角度视频去了。

一个市场管理人员,开始挨个摊位检查和提醒付款码放置的位置,都要求放到摊位最前面,有时甚至主动帮着找好位置。路过卖鱼的摊位时,他停顿了一下,说:“你今天头一天来,明天再来的时候,做一个跟他们一样的付款码啊!”见旁边卖杏的,也是同样的话。虽然他说是上面要来检查,但并没有因为付款码问题,为难这些摊贩。

我问一个女摊贩,早市什么时候开始收。她笑着说:“7点半就开始嚷嚷了,8点我们就收拾得立正儿的了。”

我遂决定,还是回到一路走来,最大也是最热闹的钱塘街早市,去看看收市的情形。

地点 钱塘街早市

时间:7时40分

7时40分左右,钱塘街早市上,戴着红袖标的市场管理人员,就已经开始各种催促了。7时58分,环卫清洁车辆也已经进入市场。但很多摊贩还是恋恋不舍地不肯收摊。

一个有些胖壮、穿着黑色印花夹克的年轻市场管理人员,纯靠肉嗓子来回地喊,看见一些女摊主时,声音就会小一些:“大娘、阿姨都快收拾了吧,7点50了啊!”

在催促一个女摊贩时,那个女摊贩用哑语似乎在向他诉说自己的不易,他发现其是聋哑人之后,也比划了几下,应该是示意其换个地方什么的,然后也就不再催促,转身离开。

在一处卖大蒜的摊位附近,他大声催促附近摊贩抓紧收摊,卖大蒜的大叔笑着跟他说:“你这嗓门怎么这么大呢?”小伙子说:“喊这么大声,都还不动地方呢!”

另一个看起来岁数稍长、穿蓝色夹克的中年市场管理人员,干的就显得有些“俏”了,他手持一个大喇叭来回走,不断播放“8点之前必须撤出早市”的录音,有时遇到熟识的、还没有动作的摊贩,甚至会把喇叭放到他们的耳边、身后播放,然后笑着离开……

过了8点,他手中的大喇叭依然在喊:“8点之前必须撤出早市!”看见那些还没收的摊贩,他也会不断碎碎念似地说:“都八点多了,差不多就行了啊。”

8时20分左右,当我离开的时候,依然还有近半摊贩并没有撤离,市场管理人员依然在来来回回催促。虽然已经过了规定的收摊时间,但看着这一幕,我却不由得在内心感慨:“唉,都不容易啊!”内心竟然还感到有些温暖。

人间烟火味至浓,犄角旮旯见人情,道外早市走一走,足可以让生活和心灵备感熨帖。

⦁ 静侃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