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通铁路二道河隧道全长2109m,位于京通线赤峰西杨家营~五十家子车站区间,是铁九师京通铁路东湾子~通辽长445.3公里管段中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也是全线重难点控制工期工程。二道河隧道设计在内蒙古赤峰县二道河水库右侧,隧道与水库平行,此处群峰耸立,隧道在地下穿山而过,最大埋深350m,铁路设计路基顶面标高高于水库最高洪水位标高。隧道进口位于水库中部右侧支沟中,出口位于赤峰县西老府公社二道河子大队东南面半山腰上。隧道斜井距出口760m,设在二道河村南面山沟中,斜井井身长96m,井身坡度25°。隧道为单线单坡隧道,洞内坡度6‰ 。隧道地质大部分为墨绿色安山岩结构,且隧道位于赤峰西老府大地质断裂带,个别地段石质较破碎。正洞内铺设50kg/m钢轨,70型扣板式扣件,300级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式整体道床。洞内两侧为防寒水沟,洞身采用150级混凝土衬砌,洞门采用200级混凝土浇筑。二道河隧道是在边设计、边施工、边安家情况下进行的,属“三边”工程。部队及当地民兵团于1973年4月进场,边安家边开工,当年6月进出口进洞,1974年8月完成主体工程,1975年8月完成洞内整体道床等收尾配套工程,1976年2月接轨通车。2公里长的隧道在当时的施工能力、施工机械、施工方法下只用了1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隧道主体工程,在今天施工进度也是快的。 担负隧道施工的铁九师42团从辽西线转战京通线,进驻西老府,团部设在西老府中学。各营连1973年4月进场部署沿线安营扎寨。二道河隧道进口由二营反坡施工,兵力部署较少,曾一度改为全断面施工,因为作业难度大,又改回上下导坑法施工。出口为顺坡,确定为主攻方向,由三营3个施工连队和一个机械连及内蒙古翁牛特旗民兵团两个连队近700人负责施工。一营1、3连施工斜井。隧道采用矿山法爆破开挖,上下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有轨运输。 隧道进出口两端均位于陡峭的山坡上,施工机械进场、材料运输、电力架设、场地平整等都很困难。进出口在完成洞口桥涵、路基土石方同时狠抓了洞外盘山公路、炸药库、水泥库、砼拌合机自动配料平台,洞口轨道、出口至山下上料轨道、碎石机安装,洞口照明、配电充电室、风枪室、爆破室、材料库、医疗室、值班室等配套工程。同时抓了山下发电站、压风机站、锻钎机房、澡堂的建设,河边水泵房、大口井、上山高压水管、山上水池及进出口高压线的架设。进洞的三管两路(风、水、通风管,电路、轨道运输线路)也一次通到洞口。在完成洞口一系列配套工程同时隧道出口上导坑1973年5月21日正式进洞,下导坑6月3日进洞,6月中旬完成了洞门的混凝土浇筑。隧道进口也在同年6月进洞。隧道掘进采用芬兰进口及国产“反帝修一号”风动凿岩机湿式凿岩,2号岩石硝铵炸药普通火雷管导火索爆破,洞内铺设双线轨距762mm、32kg/m钢轨。下导坑电动装碴机装碴,株州产韶山牌电瓶车牵引,V型0.75m3矿车出碴,木排架支撑。上导坑每隔5米开个漏斗将中槽打通,采用漏斗法人工扒碴溜到下导坑斗车中,中槽、马口人工装碴。隧道衬砌拱部采用钢拱架、钢模板支护,边墙采用钢模木立带支撑。混凝土在洞门左侧上方拌合站拌合,手推车通过上导坑高排架步行板运输进洞,人工入模浇灌混凝土,振动棒电动捣固作业。斜井采用电雷管爆破,将掌子面各段电雷管连到起爆导线上引出洞外,在井口一次起爆。V型斗车出碴进料,洞口大功率卷扬机牵引提升,轨道运输。1973年6月隧道出口进洞后,由部队、民兵组成的四个掘进台班和两个混凝土衬砌台班夜以继日地向大山腹地猛攻。进洞200米以后洞内出现花岗岩地带,石质坚硬,钻孔进度慢,爆破后又炸不下来,炮根剩的多,掘进进度受到了影响。部队领导又组成了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技术攻关小组,深入到掌子面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分析石质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后采取了加密加深掏槽眼、断面炮眼加密、注意周边眼的角度、用黄泥封堵炮眼、底眼用水炮等方法,使每排炮的掘进尺寸有所上升。为提高进尺,控制超欠挖,减少出碴及回填量,又推行光面爆破施工方法,要求一排炮一画断面,控制导坑断面开挖尺寸。当时团总工程师到掌子面亲自给风枪班上技术课,边干边教,严格控制炮眼位置、密度、角度、点炮的顺序,减少了超欠挖现象,加快了施工进度。为提高工效,防止隧道马口错开开挖炸坏边墙钢模板及木立带,马口开挖又采用对挖方法,挖一对、灌一对。减少了马口跳步程序,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材料消耗。经过全体参战人员的日夜奋战,1974年3月10日出口下导坑与斜井贯通,斜井向进口方向开挖正洞下导坑200多米。两支队伍合为一股,挑顶上导坑增开工作面,继续向大山腹地挺进。抓隧道施工进度主要看下导坑掘进,只有下导坑超前才能拉开工作面,形成快速施工的局面。下导坑打眼放炮按进尺的60%计算进度,出碴支护接轨等按40%计算进尺,有的台班到交班时间了,炮没响,就不交掌子面,想放完炮再交班,接班就不干。为了保证掌子面交班时间准确,三营12连连长廖金才下狠心花了两个月工资买了120元一块的上海牌手表,站在掌子面上对着新表交班,一分钟不差。每个班交接班时量进度,都非常较真。交接班的统计员在掌子面上拉皮尺量进度,有时把皮尺都拉断了。14连统计员王瑞召在下导坑交接班拉坏了几把皮尺,真是一公分不让。更为争进度的是斜井1、3连连长韩朝玺和苏明顺两位63年同年入伍的山东老乡,在掌子面当着战士的面互搧嘴巴,谁也不让谁,两个连长在掌子面争进度,弄的脸红脖子粗。过后两个人喝酒报头痛哭,这是为了啥?那时真是革命加拼命,一心干革命。百米成洞就是单口、单面、单月各工序折合累计成洞100米,那时是隧道施工进度的高指标,一般不容易达到。1974年3月隧道出口进入直线段并与斜井贯通,二道河隧道具备创高产条件,师团领导决心4月份在出口搞月百米成洞,为此进行了战前动员。我们3月份就开始做施工技术、物资材料、机械设备、后勤保障等充分准备,月底在隧道出口工地召开了“大战四月份迎接红五月百米成洞誓师大会”。指战员们群情激昂,跃跃欲试,一致表示要创高产向五一节献礼。4月1日零点起,百米大战正式开始。洞内昼夜灯火通明、炮声隆隆,洞外机械轰鸣,工地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广播里播放着每天的各工班进度,施工战报,好人好事,进行宣传鼓动。每天下午5点在工地值班室开工地碰头会,各连汇报当日工作,第二天的工作安排,需解决的问题。值班的营领导提出总体安排和要求,团里还派工作组进驻工地。营里主要抓风水电的保证、机械设备保证、物资材料保证、技术保证等。工地值班员主要抓掌子面时间,争分夺秒,日夜奋战。能否实现月百米成洞主要决定下导坑的掘进进度。下导坑是超前导坑,一般超上导坑20多米,才能拉开工作面。下导坑每排炮一般打3m深的炮眼,爆下2.5m以上,留50cm左右的炮根,残眼率的指标一般是炮眼深度的5%。岩变我变,根据掌子面石质情况及时调整炮眼深度、角度、密度,尽量减少残眼率。每班根据爆破效果及时总结调整爆破方案,每排炮进尺不断提升。台班主要抓工序循环,采取短进尺快循环的办法,力争每台班8小时放二排炮。抓工序衔接,抓掌子面时间,上道工序提前为下道工序准备,人员工具材料提前送到掌子面,一切为了进度,一切为下导坑掘进让路。下导坑掘进纪录不断刷新,最高工班8小时掘进6.5m。4月份双百米成洞胜利再望。各级领导亲自跟班作业,蹲在洞子里掌子面上,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争分夺秒大干快上。工地值班员把值班室搬到洞内避人车洞里,随时处理洞内问题,提前出洞叫人接班,缩短了工序衔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政治工作到现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顶着烟淌着水冲峰在前。上导坑烟大,衬砌班打拱顶着烟干,一个排都呛晕了,人抬出来透透气清醒了又进洞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硬拼,先进班组不断涌现。抓大事、促大干,后勤工作到工地,饭送到掌子面,各种工程材料提前备齐,各种机械设备及时维修养护,服务到工地。上班又下班,工地连轴转;加班再加班,高产再高产。从洞口到掌子面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热气腾腾、你追我赶的大干社会主义场面。由于参战人员的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精神,一切为了进度,出口下导坑掘进进尺不断刷新,日最高掘进20m。最快一个工班灌注混凝土拱圈30m,战报频传。在全体指战员的共同奋战下,4月份二道河隧道出口首创沙通线单口月成洞201m的好成绩,受到了铁道兵及沙通线指挥部的通电表扬。在4月份大战的基础上,5~6月份又连续两个月创百米成洞,1974年6月18日下导坑贯通,出口共掘进1313m。同年7月底上导坑贯通,8月份完成隧道主体工程。1975年春开始二道河隧道整体道床施工。沙通线隧道整体道床施工我们是第一家,设计院很重视。铁三院派线路处的余宗启(整体道床设计专册负责人)住到我们营部,指导我们施作。为了搞好整体道床工程,铁三院的《设计通讯》专出一集《整体道床施工技术》,我们组织部队进行学习。营长李庆德还专门以营党委的名义下发了《整体道床施工技术要求》,在首页的右上角还盖上了营党委的公章。整体道床施工质量要求很严,那时铁道部下发了文件,通报了北京~山西原平铁路驿马岭隧道整体道床基底翻浆冒泥影响行车的情况,要求各单位整体道床施工一定严把基底清底关,基底不能有虚碴,松动石块,基底必须建立在坚硬稳定的基面上。设计要求基底超挖在15cm以内用与道床同级别混凝土回填,超挖大于15cm部分用浆砌片石回填。搞好整体道床基底质量是保证以后通车运营的关键。整体道床施工对我们是新项目,以前从没有搞过,我们认真组织学习和技术交底。整体道床施工前先将洞内双侧水沟电缆槽施作完,然后进行道床基底清理,经检查合格后才能浇筑道床基底超挖部分混凝土,浇到道床板底面。道床板底面至轨面设计高度550mm,道床板厚度368mm,用300#混凝土浇筑。 二道河隧道设计是支撑块式整体道床。就是将标准50kg/25m长钢轨运进洞内在两侧水沟顶面摆好,曲线段要提前计算配置标准缩短轨,然后安装轨排支撑架。支撑架两端用螺旋式立柱立在水沟电缆槽顶面,将两条钢轨悬空架在支撑架两端的承轨台上,每对钢轨安装6根支撑架。通过支撑架的垂直丝杠调整高低,承轨台内两侧水平丝杠左右调整轨向轨距。按照设计的枕木根数,将预制的长约600mm的钢筋混凝土枕木头悬挂在钢轨上。在道床中间沿线路中线每6.25m埋设一个方形混凝土方台,方台顶上预埋一个预制的103mm的立方体混凝土块,块顶部装有预埋的上螺杆套筒,螺栓杆下边再反套一个螺帽,用于固定精测点。待中线水平测量调整准后,在螺杆帽上打孔做点,用反套帽反转将螺杆固定,固紧螺栓控制点。用特制的“寸”字形道尺立在控制点上,调正轨道中线水平等要素,检查基底、中线水平合格后才能浇灌道床混凝土。砼道床每块板6.25m长留工作缝,用沥青木板填塞。那时进洞混凝土是将762mm轨距的轻轨铺在进洞右侧的水沟电缆槽上,用铁斗车人工推混凝土进洞。每个班8小时一般能浇25m,三班倒一天完成75m,二道河隧道8月份就全部完成了整体道床施工。我们又转入1880米长的计代沟隧道整体道床施工。 为了保证整体道床轨道精度,施工期间我们请了铁路局线路工老师傅指导,进行轨道精调。整个隧道铺完轨后,我们又请老师傅利用扣件及轨下橡胶垫板调整轨距、长平,做到曲线圆顺、直线平直。经检查验交,整体道床轨道附合设计标准。二道河隧道施工后期对于隧道边墙二衬接缝错台部分、拱墙渗漏水点进行整修。拱顶背后脱空部分采用在轨道平板车上搭作业排架,轨道车牵引,压风机压砂。利用临运天窗时间,灌砂注浆回填加固,取得一定效果。我参加了二道河隧道施工的全过程,我当时主要负责出口的施工测量工作,后期任营技术主管。1979年8月27日我离开了战斗6年多的沙通线到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上学,以后再也没去过二道河。近几年来好多战友重返故地,寻找当年的记忆,难忘铁兵的辉煌。大前年原铁九师42团一营五连80多名战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聚赤峰重返老府,重新穿上军装列队行进在老府的大街上,找回当年的英姿,受到当群众载歌载舞热列欢迎。他们到洞口、车站、路基、桥梁瞻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凭吊老府烈士陵园,祭奠42团在沙通线牺牲的战友;到老府中学找当年团部旧址,拜访当年的老乡。当年的铁道兵又回来了,一生不忘的京通铁路战斗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