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职场智慧:暴贵不祥,36岁作宰相却横死,趣聊晚唐宰相路岩作死人生路!!

 理史论谋 2022-05-24 发布于河北

历史的职场智慧:暴贵不祥,36岁作宰相却横死,趣聊晚唐宰相路岩作死人生路!

  

路岩827-874年),山东冠县人路群之子,路岩自幼聪敏过人862年官至大唐宰相,时年36岁,任相8年,在位收受贿赂,任人唯亲,任用小人边咸,伙同韦保衡权势熏人,被称为牛头阿旁”,如同魔鬼一样险恶可畏,让人觉得憎恶,874年被赐死。

1)路岩优良家风未传承

路岩父亲路群堪称守正君子。

《新唐书・路岩传》

【原文】:父群,字正夫,通经术,善属文。性志纯洁,亲殁,终身不肉食。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文宗优遇之。居循循谦饬,若不在势位者。所与交,虽褐衣之贱,待以礼,始终一节。

【译文】:路岩父亲路群,字号为正夫,通,善长写志纯正高洁,父母过世后,终再吃肉食。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文宗特别礼遇善待他路群立身谦君子如同没有当官一样普通平凡凡是和路群交往的人,即使是平民百姓,路岩都不分贵贱,以礼待,都信守气节。

路群人品、道德与修养都是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可惜儿子路岩只遗传了他的绝顶聪明,亦为这份聪明所害。

2)名相崔铉以为“物禁太盛,暴贵不祥”,断言路岩必不久常

862年聪明的路岩官至宰相,时年36岁,堪称少年英才,但崔铉并不看好他,路岩曾作过崔铉幕僚,崔铉曾在843年作过宰相,深识宦海与人生体悟,看人非常准确。

玉泉子

【原文】:岩淮南与崔铉支使,除监察。不十年,城门不出,而致位卿相。物禁太盛,暴贵不祥,良有以哉!初铉以岩为必贵。常曰:"路十终须与他那一位也。"自监察入翰林,铉犹在淮南,闻之曰:"路十如今便入翰林,如何到老!"皆如所言。

【译文】:开始时,路岩在淮南给崔铉作佐官(副手),最后当了宰相。物质享受不应过火,人若是很快达到显贵,便是不祥之兆,这就是例子。初时,崔铉认为路岩必然显贵。他曾经说,路十(路岩)终究是要做宰相的。路岩从监察御史到翰林府,崔铉一直在淮南,听到了这件事说,路十现在就当了翰林,到老怎么办?后来证明正如崔铉所说的那样。

当我们职场一路畅达,想想崔铉的老人言,常怀敬畏之心,越是顺境越要修身养德,做到慎独求真,千万不要迷失了方向。

显然路岩就是被顺境遮住蒙蔽双眼的人。

3)路岩居相位只是祸国殃民

少年得志的路岩显然并没有把聪明用在正地方,成为祸国殃民的蛀虫。

《新唐书・路岩传》

【原文】:于是王政秕僻,宰相得用事。岩顾天子荒暗,且以政委己,乃通赂遗,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译文】:当时皇帝政治不清明,宰相能够完全掌握权柄看皇帝昏庸无能,都把政权交给自己处理就上下贿赂通行,奢侈尽欲,妄行不法,肆无忌惮,不久和驸马韦保衡一起同为宰相他们两个人搅动天下形势,当时被称为牛头阿旁意思是他们如恶魔一样阴险狡诈而面目可憎。

路岩都把肥己利己为己任,并且没有满足与止境。唐懿宗时大部分宰相都是这样为官的,宰相韦宙在江南有良田上千顷,而且都是膏腆之田韦宙被唐懿宗称为足谷翁史称路岩的亲戚和朋党,搜刮的钱财更是可以赡养全国的军队两年。

这是一辆不带刹车的跑车,天夺之鉴而益其疾天夺其魄,死期将至。路岩将官场顺境视为其必,而忘掉所有的敬畏与修德,天天做着天怒人怨之事为当然,他本能在最好的年华做出耀眼夺目的非凡成绩,他本应在最好的年华做出让人敬仰的传世伟业,但可惜,这是一个被利欲蒙蔽双相的人,走在让人唾弃的路人反而长得意洋洋。

4)路岩与虎谋皮,自受其祸

驸马韦保衡是个阴险的人,更是个有野心的人,他本来想通过扳倒路岩上位,经过权衡分析后,发现难度有点大,于是他改变策略,就拼命巴结和结交示好路岩。

为了让路岩把他当作知己,韦保衡多次和路岩一道弹劾迫害揭发路岩的人,还对唐懿宗说要和路岩共进退,路岩非常感动,对韦保衡再不防范,在路岩大力荐举下,韦保衡也被提升为宰相。

韦保衡暗中培植党羽,广招亲信,他自觉时机成熟时,便开始排挤路岩,指使党羽上书弹劾路岩,亲自向唐懿宗进谗陷害路岩。

其实也不完全是栽赃陷害,毕竟路岩一直在干着坏事。

王通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则人伤;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显然韦保衡和路岩这种以权利相交的人则尽是玻璃情塑料谊。《素书》说“同美相妒”和“同利相害”的职场铁律决定了这两个卑鄙的小人必然会对着干。

最终路岩出局被贬。

5)路岩亲任小人,作茧自缚

《新唐书・路岩传》

【原文】:始,为相时,委事亲吏边咸。会至德令陈蟠叟奏书愿请间言财利,帝召见,则曰:臣愿破边咸家,可佐军兴。帝问:咸何人?对曰:宰相岩亲吏也。帝怒,斥蟠叟,自是人无敢言。

【原文】:刚开始,路岩被任宰相他把政事交给亲信心腹边咸处理恰巧至德县令陈蟠叟是书说想报告如何增加收入,唐懿宗就召见他,他建议说如果把边咸的家财抄没足可供给全国军队两年的费用。皇帝问他边咸是谁呢陈蟠叟回答说:是路岩亲信官吏”唐懿宗怒,斥责了陈蟠叟,从此以后再没人于说真话

这个情节重要的启示,一是当领导要保持信息渠道多样性,不能因人废言,更不能因言废人,如果仅是因为高兴不高兴就处理人,则只会自闭视听;二是作为臣下,其实要牢记,卑不谋尊的道理,象陈蟠叟越级越位去建言,既起不了作用,只能害了自己。职场更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这个小情节,也可以看出路岩心腹边咸多么胆大妄为,后来边咸更是在军队中策划生事,也连累路岩一贬再贬。

路岩人品这样,眼界如此,要让他找到高明而品德好的心腹也是有点难为他。

路岩曾经向皇帝建议,臣子犯有死罪,被处死,应当令使者以刀截取喉部三寸喉管,进献皇帝,以此验证必死无疑。后来路岩被赐死也被取出喉管。

路岩的用人和路岩的胡乱建议,都让他尝到了作茧自缚滋味。

史书说岩体貌伟丽,美须髯,至江陵两昔皆白路岩是个美男子,但被贬后一惯顺风顺水的幼弱心灵饱受摧残,一下头发全白了。

《尚书·太甲》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路岩年少得志,心中毫无敬畏,在错误的人生路上越走越远,夜半临渊而不惧,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逆境,须增胆气争天地;

顺境,须存敬畏躬卑微;

一顺一逆,尽见人生得失;看古人行事,走好自己人生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