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長性思維”與“自律性格

 sumfelix3smr2u 2022-05-24 发布于中国香港

人生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而在投資自己的組合中,特別值得重倉投資的就是“成長性思維”與“自律性格”這兩個精神裝置。

以下,Enjoy:

常識君|有話說

01

高潛能人才

普遍擁有兩個優點

上周有讀者給我發了一條短信,問我:世界五百強的公司都招什麼樣的人?

我的回答是:比起知識與文憑,我們更看重一個員工的潛能。員工給組織帶來的貢獻價值不是正態平均分佈的,而是冪律分佈的。

一個高潛能的員工能帶給組織的貢獻可以是普通員工的十倍乃至百倍,就像巴菲特投資的股票中,最優質的幾隻股票貢獻了盈利的90%之多。

那如何找到高潛力的員工呢?

我綜合自己三十年的管理經驗,總結出了高潛能人才普遍擁有的最明顯的兩個優點,成長性思維與自律的性格,以這兩個維度,我們可以畫出下面的四象限圖。

這四個像限分別是:

第一象限:淺嚐即止的夢想家,原型人物小A

第二象限:言出必行的追夢者,原型人物小B

第三象限:徹底躺平的內捲者,原型人物小C

第四象限:戰略上懶惰的勤奮者,原型人物小D

下面分別說一下這些人物。

小A第一次找我輔導給我留下了非常正面的印象,她說她要在40歲前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CFO,我當時給她的建議是先從知識積累做起,每週寫一篇知識總結。

過了六個月,她發我短信說最近在忙著考證,又過了六個月,她給我打電話,想與人合夥做稅務諮詢,我便問她,每週一篇的知識總結你寫了多少篇?她沉默了。

小B並沒有投簡歷給我所在的公司,倒是我的一個朋友拿不准主意,想讓我幫著面試一下,我一打開小B的簡歷,就被一條信息震撼到了:每周堅持跑40公里。

然後與他聊的過程中得知,雖然讀研還沒畢業,已經在籌劃他的第二本書了,書的原創性雖然不夠,但這種有明確成長目標的年輕人,前途可期。

小C其實不是某個人,是一群人,我且稱之為小C們吧。我每次做培訓,不論是給集團內部做,還是給外面的機構講課,人數多一點的,我都會做一個“走東走西”的暖場遊戲,其實就是了解大家工作生活習慣的一種方式。

在我問出的“你是否經常鍛煉”,“你是否經常閱讀”這兩個問題中,有很多人是站在原地不動的。

一個有閱讀習慣的人,Ta對世界的好奇會引發自我成長的驅動力;一個經常鍛煉的人,Ta的恆心與自律精神幾乎是肉眼可見的。

當我看到一個組織中絕大多數人在這兩個問題上站著不動時,我對這個組織的員工潛力是高度存疑的。

小C們在年終考評時也會和你振振有詞地說想輪崗之類的成長打算,但你知道他們只是這麼一說而已,並沒有認真仔細地規劃自己的前程,工作上稍有難度就往後退縮了。他們內心早就做好了躺平的準備,集體躺平的結果便是一場內捲。

小D很不一樣,我和小D的深談是在他遞辭職報告的那天。

小D很勤奮,人緣也好。正因為人緣太好,接了很多不該接的活,一會幫供應商查個付款狀態,一會幫某個女生寫一份會議紀要,然後每天加班到九、十點回家。

他說太累了,準備考研,他人大的老師答應他只要過分數線一定優先錄取他。他性格上的一個瓶頸問題阻礙了他的發展,他不會對無價值的事說“不”,所以我給他的建議是:

與其花幾年升級一張文憑,不如去做半年的全職銷售,提升自己人際交流上的短板。比如去賣6個月保險,然後你回來,我的門隨時為你開著。

小D認真想了一下,最後還是去考研了。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我有點為他感傷,一個人不願正視自己的性格瓶頸,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這樣的勤奮只怕是原地踏步而已。

這A、B、C、D四號人,只有小B真正的牛B了。對了,說一下小B的後續發展。

小B加入朋友的公司,在一個國際併購項目中充分發揮了善於學習的能力,績效獲得高層認可,收入每年大幅提升,工作不到五年就在一線城市買房了。

小B每回見到我都要感謝我的面試推薦,其實我的推薦沒那麼重要,一個懂得投資自己未來的年輕人,閃光發亮是遲早的事。

02

成長性思維與自律性

為什麼重要?

看一個人的潛力為什麼要看成長性思維與自律性呢?

因為這兩樣分別代表了一個人身上形成效能閉環的兩個精神裝置:成長性思維是一個人成長的方向轉向器,而自律性格則是一個將目標轉變成行動的轉換器。

前者確保方向準確,後者負責輸送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個人身上如果兼有轉向器與轉換器這兩個裝置,其人生道路基本上是跑贏人生的康莊大道。

下面具體說說這兩個裝置。

1.轉向器-成長性思維


成長性思維這一概念出自德維克《終身成長》一書(英文名Mindset),他把人的思維分為兩種,Growth Mindset的成長性思維與Fixed Mindset的固化性思維。

一個人的思維是成長性的還是固化式的,一個簡單就是看他找工作的選擇傾向,他是注重發揮自己的現有專長還是尋找沒做過但有發展前景的新領域,簡單來講,Ta是在享受存量還是擁抱增量?


我很感謝我西門子新加坡公司的上司Pow先生。他是撥動我人生轉向器的啟蒙老師。記得我加入公司的第一周,他就提議讓我擔任一個跨部門的商務項目組長。


我當時很驚訝,對他說:這些人我一個都不認識,我怎麼做組長?Pow回答我時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正是因為你不認識他們才要當項目組長,項目做完,你與他們每個人就有深度接觸了。


那次的成功經歷讓我明白了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一個精神裝置:以價值為導向的轉向裝置。這個裝置不問過去的經驗與積累,只看未來的方向。沒有經驗就去創造經驗。

為什麼說它是個精神裝置呢?因為它可以無差別複製應用。


你不了解某個領域,就去學習,並在學習後回來講授給其他人聽;你以前不擅長的東西,比如柔韌性比較差,那就去報個瑜伽班刻意練習,然後做雙手垂地的動作時,你可以秒殺周圍大部分的女生。


在這個轉向器的精神裝置驅動下,你永遠在玩一個探索自我的無限遊戲,這樣的人生與成功目標無關,你在享受自我精進的過程當然做著做著,一不小心做出了讓自己驚訝的成果。

2.轉換器-自律性格

其實定目標並不是最難的,真正難倒眾人的是將目標轉換成行動並最終修成正果的轉換能力,這就對應了一個人身上的另一個精神裝置,自律的性格。

言必行,行必果,這就是自律這一轉換器的工作原理。

自律性就像人的肌肉一樣,是可以一點點鍛煉的。第一次鍛煉,只能做30秒的平板支撐,第二次多5秒,第三次再多5秒,慢慢地,你可以做1分鐘,2分鐘,甚至5分鐘。


這自律的肌肉一旦練出來,你也可以復制粘貼到很多別的人生目標上,因為其背後所需要的支撐要素是相通的。

比如馬上行動的自我動員能力,萬事開頭難,快速行動起來後面就順理成章了。在要不要出門跑步的猶豫中,你先把跑鞋給換了。


比如獎勵自我的即時反饋,每次完成一個有挑戰的目標就放鬆享受一下。我每次做完身體鍛煉就允許自己玩一把數獨填字遊戲。


再比如遇到挫折時哄騙自己的講故事能力。我有時寫的文章閱讀數出乎預料的低,我會對自己說:沒事,別人只是產生了審美疲勞,拓展點題材,繼續寫。


反正,人生的道路泥濘陡峭,一路向上太不容易,不管是什麼軟磨硬泡的方法,什麼好用就用,用得多了,你的工具箱裡的工具就多了,你的轉換器裝置也會越用越靈,於是靜摩擦變成了較小的滑動摩擦,一步一步,你越走越遠。

人生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而在投資自己的組合中,特別值得重倉投資的就是“成長性思維”與“自律性格”這兩個精神裝置。


一顆樹,它的根每向下延申1米,它向上成長的空間可以多出3米。投資的槓桿價值就在於把事情做在體系裡,然後讓時間產生復利效應。


擁抱增量,找對了方向後堅持不放棄。不論專業領域,不管外在是否認可,只要是做在這個體系裡的事,都是我們對自己未來的最好投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