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偷孩子”的误会都不是多余的 近日,广东汕头。有网友称,高丰城路口一男子疑偷小孩被制服。当地政府人士告诉澎湃新闻,男子和小孩亲属双方认识,误会引发不明居民猜测,派出所主动协调双方和解。 (5月22日 澎湃新闻) 男子咬小孩,然后走进了快递站,这被周围群众质疑偷小孩,在快递站将其制服。当地政府回应,男子和小孩家属双方认识,男子的行为被不明真相的群众猜测是“偷小孩”,才导致了误会。现在,双方在派出所民警的协调下和解。 真相水落石出,大家终于放心了——男子并非是“偷小孩”,大家只是一场虚惊。尽管是误会,我们也感谢那些制服男子的“路人”,窃以为,这样的误会并不是多余的。众所周知,虽然在国家持续的“打拐”严打下,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有所收敛,但是,拐卖儿童的犯罪仍没有因此而断绝。所以,我们不应放弃每一个稍纵即逝的嫌疑,也不能停止关注“拐卖孩子”的目光,停下防止儿童被拐的步伐。 防止儿童被拐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警方持续而又严厉的打击。但同时,也需要群众的参与;毕竟,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事实上,打击拐卖是一项社会工程,离不开你我的参与。再者,每一个存疑细节的背后,都可能是一起恶毒的拐卖儿童犯罪。倘若大家都没有敏感的心,都没有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对拐卖儿童的嫌疑见怪不怪,或者仅凭公安部门履行职责,那么,“防拐”工作必然吃力。 防止儿童被拐卖,我们应怀着“宁可误会千次,也不让一个坏人漏网”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个存疑的细节。宁可被误会一场,不让一个坏蛋漏网。误会的确让当事人郁闷,但是,对于孩子的安全,我们还是谨慎些好,所以,我们不必对应当热心的“路人”吝啬掌声。其实,那些热心的“路人”也不必为自己的鲁莽而沮丧,想想看:万一真是不法分子想偷孩子呢?大家的举动岂不是避免了一个悲剧的方式吗?如果不法分子真的拐卖孩子成功,我们再去埋怨路人不报警,黄花菜都凉了。 防拐无小事,每一个误会都不是多余。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筑起一道保护孩童的防火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