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兰克拉科夫老城-2017中东欧之旅(22)

 西子08 2022-05-24 发布于福建


    克拉科夫是波兰第三大城市,历史上波兰的古·都,上图为老城区市政广场 。

     克拉科夫是波兰最大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建于700年前后,是中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为维斯瓦族的故乡。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是欧洲东部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由于能够从立陶宛和俄罗斯那里接触到蒙古和中原文化的先进知识,波兰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美誉。而克拉科夫则是欧洲文化和科学的中心。(摘自出团通知)   6月5日下午4点半离开奥斯维辛前往波兰城市克拉科夫,沿途又见蓝天下一片片黄灿灿的油菜花 (手机车拍)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进入波兰境内高速路收费站 (车拍)    将近晚上六点半,来到克拉科夫的母亲河维斯瓦河畔。 过去只知道波兰的华沙,此次行前才知道波兰还有一个克拉科夫,到了这里,发现原来这个城市这么漂亮 维斯瓦河边绿草如茵

    维斯瓦河、远处的瓦维尔城堡,一下子把大家吸引住了,团友们纷纷停留拍照,脚挪不动了   在这里见到当地导游、在克拉科夫攻读建筑设计博士的留学生小张,(导游的姓不知有否记错)沿着河边堤坝前行 今天要先去逛老城区,明天才去游览瓦维尔城堡和教堂 大巴停在这广场,开始跟着小张步行前往老城 街头公用自行车 迎面而来是盛装的观光马车,车夫边上还有一位美女 头戴红缨,身披红球、斑点的马拉着白色的车、美女驭手,是克拉科夫街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克拉科夫一直被旅游杂志称为新布拉格,是座文学气息很浓厚的城市。城市内有11所高等学校。 经过这座红砖外墙建筑,是成立于1364年的雅盖隆大学,哥白尼和教皇保罗二世曾就读于此 从瓦维尔城堡旁走过 城堡入口处外墙上镶嵌一块块白色的砖,上面刻着城堡捐款人姓名 行走老城老街,感觉这外墙的团案和CK小镇城堡外墙相似    二战期间,克拉科夫被并入德国版图的“总督辖区”,从而在波兰全境陷入战火中,唯独克拉科夫幸免于难,完整保留了中世纪的旧城风貌 街边鲜花装点的餐馆让人不禁又停住脚步 没有机会坐在这用餐 边走边欣赏身边的建筑,真是艺术享受 这座外墙像长疤的建筑是建于11世纪,罗马风格的圣安德鲁教堂 整洁的街道,没有机动车 图片左侧柱子上站立的是耶稣会彼得·斯卡尔加神父,对面阳光照射下的是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 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 教堂前站立着十二门徒的石雕像 教堂曾经作为皇家临时避难所

   教堂前的十二门徒    从教堂左侧小铁门望去,小张指着深处那座橙黄色的房子,这是他加入的建筑设计工作室。 虽然工作室只有十个人,但他们可以承担如北京鸟巢那么大的设计工程,因为在这里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设计工作室的名气和大小 美美的门廊 美美的观光马车 这家餐馆用一排平底锅做店招,是吃煎饼还是煎牛排?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克拉科夫旧城区列为世界遗产 街头艺人

即将走进老城区中央集市广场,也是克拉科夫经济商业活动中心。远处高高的建筑不是教堂而是钟楼  前方广场原是市政厅广场,十六世纪拆除原市政厅后留下这座钟楼。钟楼旁有很多拱门的建筑是纺织会馆   14世纪开始,商人在这建筑里交易各种纺织品,所以把这里称为纺织会馆。现在会馆一楼是手工艺品商店,二楼是博物馆。自由活动时女性团友到一楼去淘宝。 经过纺织会馆一楼,各种小商品、纪念品,非常热闹   通道地上的铜雕标志是表示什么,没有记住,不知哪位博友知道 走出通道,前往广场 纺织会馆一楼漂亮的长廊   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座红砖外墙、高耸尖塔的建筑,是建于1222年的圣玛丽大教堂。教堂的两座塔尖高度不一,塔尖也各有不同。      圣玛利大教堂最为特别的是,每隔一小时,教堂顶部会发出长号声,这个传统是为了纪念一位号手。几百年前,当有入侵者来袭这座城市,号手吹响长号报警。有一次号手正在吹号时被敌人的箭射死。

     很幸运,我们抵达广场时快要晚上七点,小张导游提醒大家注意观看教堂塔楼,听号声。七点到了,看到在教堂较高的那座顶部、窄窄的窗口伸出长号,吹响号声,长号在阳光照射下闪亮,只听到几秒长号声就戛然而止。

     据介绍这是体现当年号手在吹号时被射杀,号声中断的场景。号手还分别在塔楼四个方向吹响长号。 在我们前往乘车的途中,小张指着一小巷深处城墙,说那就是当年号手牺牲的地方。 先生的老同学来过克拉科夫,行前他提醒:这个大教堂钟楼是开放的,花2欧元可以上楼看全景,还可以与号手合影,钟楼没有电梯要爬楼梯。问了小张,说现在太晚教堂关门了,很遗憾。 导游给了自由活动时间,到广场四周逛逛 纺织会馆外墙,精美的装饰 会馆一楼开满餐馆     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次公布《世界遗产名录》,当年全世界只有十二个项目入选,波兰就有两个。中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此后中国十分积极申遗,世界遗产项目不断增加。今年7月在克拉科夫举行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8日厦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 此次旅行看到多处世界文化遗产都保护得很好,希望家乡鼓浪屿申遗成功后还要加把劲,把鼓浪屿保护得更好。

   纺织会馆长廊上坐满不怕晒、喜欢在室外用餐聊天的老外

旧市政厅广场摆满露天餐位 将近晚上八点,阳光还这么耀眼 夏季到欧洲旅游,天黑得晚,有更多游览时间 不忘去     旧市政厅钟楼旁看到小张介绍的雕塑,受伤的爱神“Bendato”青铜雕塑,波兰雕塑家米托拉吉的作品,去年还送到美国参展。爱神的脸部缠着绷带,重达2吨,不知如何运到美国的。 游客纷纷进入铜像里拍照,我也进入,铜像里光溜溜、坑坑洼洼,很不好走,生怕摔倒。   结束短暂的游览,前往停车场,就要告别克拉科夫老城,再次见到盛装的马车、美女驭手

    前往乘车的路上经过这个简陋的十字架,小张介绍这是卡廷惨案纪念碑。 

    卡廷惨案,又称“卡廷森林大屠杀”、“卡廷事件”。1940年春,大约202万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加里宁等地遭到苏联军队的集体杀害。其中在卡廷森林被害的就有4000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卡廷惨案”。据介绍当年在卡廷森林的房子里,苏军将一个个波兰战俘叫入审讯,走出房间就被枪杀了,这些战俘当时都是波兰的精英。1943年发现波兰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是苏联所为,遭苏联否认。直到1990年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联才正式承认对卡廷惨案夫全部责任,称其是“斯大林主义严重罪行之一”。苏联对波兰社会精英的斩尽杀绝目的是使这个被征服的民族彻底失去重新崛起的能力和希望。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在赴斯摩棱斯克参加纪念卡廷惨案70周年的途中,其乘坐的飞机在俄罗斯坠毁,包括总统在内的97人遇难。

     七年前在电视上看到这一报道,这次波兰行才进一步了解“卡廷事件”。 2017年8月17日上网观看波兰电影《卡廷惨案》,看完心情沉重、心痛。该片于2007年出品,对视觉和心灵极大震撼,2008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据介绍,当年试映结束后整整五分钟全场观众静默。 看完电影,先生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留下评论:”回想这次东欧旅行所见所闻,这些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苏联、斯大林刻骨铭心的仇恨有深刻的理解。战争是残忍的,政治是黑暗的“。   晚上8点在这里用餐  米饭和菜品都不错,把饭菜摆在盘子后再拍照,免得先生说拍照影响团友用餐   9点到达克拉科夫最佳西方酒店:BESTWESTERN Efekt Express Kraków 天黑了,酒店大门口

     房间不大,酒店提供开水壶,赠送一瓶矿泉水和一瓶气泡水。原本不知道其中一瓶是气泡水,加了一点到开水里,味道有点苦。一团友把气泡水加热发现烧开的水是苦的,真是经历了长见识。 中午吃饭时,王导介绍在克拉科夫附近有个在地下的“维利奇卡盐矿”,属自费项目要不要去,我们马上报名了。参观盐矿需要提前预约,要去就要早起去那抢票。结果报名人数太少,小张说拿不到票,很遗憾失去前往游览这个著名盐矿的机会。

     早出晚归,一天走两个国家,尤其都是逛老城,收获满满。 

         (图片由先生拍摄于2017.06.05,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博文于 2017-08-16 05:53:44发布在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