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志光老师讲:中医一般治疗原则与步骤之三“气机不疏,先理郁滞”…

 栖凤轩2013 2022-05-24 发布于辽宁
郭志光老师讲:中医一般治疗原则与步骤之三“气机不疏,先理郁滞”…续上

…续上篇…
若是瘀血阻滞,
其瘀不除,
病必不减。




瘀血之治,
以活血化瘀为总则,
但有分部论治与审因论治两法。

分部论治
以王清任几个逐瘀汤为代表。

审因论治
包括行气活血、
益气活血、
温经活血、
凉血化瘀、
攻下逐瘀、
解毒散瘀等,
各施其宜。

结石郁滞,
阻塞窍道、管道,
以致气化不行,
也只有排除或溶解结石之后,
才能使气机畅利。

如尿路结石、
胆道结石、胃结石等。
古书只记载了肉眼可见的砂石淋,
其余均须借助现代检测手段,
方可得知。

治疗结石原无定法,
大体结石在脏者,
多虚多寒,
在腑者多热多实,
结石郁久又常兼气郁血瘀,
故治法之要亦在探本索源。

不过,
结石梗阻发生较痛之时大忌补涩,
当以排石治法为主,
不可不知。

凡未经气化而停聚之水液,
均称浊水。
浊水停聚胸胁者是为胸水,
古称悬饮;
聚于腹中者是为腹水,
古称水臌;
漫于全身肌肤则形成水肿。

浊水停聚必定使气机郁滞,
当升不升,当降不升,
当化行不得化行,
故凡浊水积滞
都当以消水为先。

然而,
此等病人多是虚中实证,
只是虚实的程度不同而已。
又因浊水停聚的部位不同,
寒热性质有异,
采取的消水方法也不一样。

有从大肠泄下夺水者,
如胸水、腹水。

有从小肠化气行水者,
如腹水、水肿。

有发汗散水者,
如半身以上浮肿。

若是阳虚寒盛者,
当温阳化气以行水。

若是阴虚湿热者,
又当清热除湿、
滋阴化气以利水。

浊水停聚未有不气郁者,
气郁日久又常兼血瘀,
气郁血瘀又必加重水停,
水停、气郁、血瘀交互影响,
呈恶性循环,
不断加重病情。

治水当行气,
气行则水行,
病久还当佐以活血化瘀之品,
方可奏效,
但亲滞太久,
以致形质变异者,难治。

痰为津液凝聚、煎灼而成,
可留滞于人体任何部位,
引起气机郁滞而为病。

痰阻气道,
则咳嗽、咯痰、喘息,
见于肺与气管、支气管疾病:

痰郁咽喉,
使咽喉不适,
见于慢性咽炎、喉炎:

痰阻心窍,
引起神志昏迷、精神错乱,
见于发热性疾病、脑血管异外、精神病等;

痰停胃院,
胃失和降,
引起呕吐、胀满等症,
见于慢性胃、食道疾病:

痰留胸隔,
引起胁肋满痛,
见于胸膜疾病;

痰阻胞宫,
可致月经失调、不孕等病;

痰流经脉,
见于淋巴结核之类;

痰留肌肤,
见于一些良性包块、结节:

痰挟风上扰,
又可引起抽风痉挛,
见于癫痫等。

痰之为病,
表现多样而奇特,
故有怪病从痰治之说。

实际上,
痰与水饮皆津液为病之实邪,
稀稠之别而已,
但都有寒热性质之辨。

如痰有风痰、热痰、
湿痰、寒痰、痰瘀等不同性质,
又因其郁滞之部位不同,
故痰无定证,治无定方。

在临床上,
除有咯痰可征之外,
凡遇证候奇特莫辨,
久治无效者,
皆需考虑痰郁之可能。

至于治痰之药,
则各有专长,
当随证选择。

如半夏、茯苓治湿痰,
竹黄、竹沥治热痰,
南星、僵蚕治风痰,
干姜、生姜治寒痰,
白芥子善祛脂膜之痰,
川贝母善化肺中之热痰,
白附善搜络中之风痰等,
各施其宜,
效验益彰。

同时,
痰郁日久必兼气滞,
故有治痰当治气,
气顺则痰降之说。

痰郁日久,
又必致血瘀,
故有痰瘀同源之论。

故治郁久之痰,
不忘调气、化瘀,
是其要领。

有形实邪
还有宿食、虫积、异物等,
就不一一列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