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湿热痢证候: 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瘀滞。 治法:清肠化湿,调和气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疫毒痢证候: 起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 病机: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阴虚痢证候: 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粘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病机:阴虚湿热,肠络受损。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痢疾万应散【处方】杏仁(去皮,炒)1两5钱,羌活4两,草乌(炙)1两,苍术(炒)6两,酒大黄1两。 【制法】共研细粉,过罗。 【功能主治】解肌散寒,祛湿化痢。主寒热凝结,红白痢疾,腹痛下坠,小水涩赤。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开水送服,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百效散【处方】大黄8两,牙皂2两,当归4两,全蝎1两,黄土5钱,神曲(炒)4两,天麻4两,僵蚕(炒)2两,赤金150张,朱砂4两。 【制法】上为细末,袋装,每袋6厘。 【功能主治】清热化滞,镇惊安神。主食滞火盛,急热惊风,呕吐乳食,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1袋,温开水送下,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调中化痢丸【处方】黄连1两,白头翁1两,大黄4两,山楂4两,槟榔3两,厚朴(炙)5钱,木香4钱,小枳实(炒)8钱。 【制法】共研为细粉,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滑石3两5钱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顺气化滞,清热止痢。主气血凝结,湿热伤脾,红白痢疾,脐腹坠痛,口渴身烧。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日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幼科直言》:加味香连散【处方】白术4两(米泔汤拌炒),黄芩3两,黄连1两(土炒),砂仁2两5钱,厚朴3两(炒),薄荷2两,白茯苓3两,白芍3两(酒炒),木香2两,陈皮2两,甘草2两,山楂肉4两,红花1两,扁豆3两(炒),柴胡2两,车前子3两,当归3两(隔纸烘干另磨,或晒干)。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痢疾初起,毒气深重,米谷汤水不能进,而成噤口者;并治一切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男妇大人每服2钱或3钱,3-5岁者,每服1钱或2钱,乳孩每服5-6分。一切痢疾,俱用白滚汤化下;水泻用生姜汤化下。此方药味平和,须宜多服,以愈为度。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易简方便医书》:甘露茶【处方】柴胡1两,厚朴1两,防风1两,山楂1两,枳壳1两,苍术1两,神曲1两,谷芽1两,陈皮1两,川乌1两。 【功能主治】头痛发烧,胸痞闷,气结不舒,脾胃不和,饮食停滞,霍乱吐泻,以及四时不正之气:并疟疾,红白痢疾,暑热伤食等。 【用法用量】柴胡改前胡亦可。 【摘录】《易简方便医书》卷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