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塘字

 每天学习一点 2022-05-24 发布于福建

”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土坑、土坎。,甲骨文庚,继续、连续、传承凵,土坑、土坎),表示可供连续制陶的陶泥池。制陶者将精心采掘的泥土,平整置于泥池之中,利用牛马力畜或人工在泥池踩踏,期间要多次翻动泥土,以便将生土充分而均匀地踩踏成适宜制陶的胶状软泥。利用泥池可一次性加工大量的优质陶泥,这为可持续地、大批量生产相同色泽与质地风格的陶器,提供了原料保障。可以说,作为制陶工艺的重要环节之一,“”的发明,摆脱了零星制泥、零星制陶的原始与低效,将远古时代的陶器推进到利及百姓的规模化生产时代。古人将发明“”的部落首领,称为“陶唐”或“唐尧”,以此纪念其陶艺发明的泽世功绩。有的甲骨文用“囗”(圆形陶泥池)代替“凵”(陶泥池)。有的甲骨文将“庚”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庚”写成。有的金文将“庚”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当“”引申出“淤泥池”后,篆文再加“土”(泥)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名词,利用淤泥种花养鱼的水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唐”写成作为名词时,古籍多以“”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塘,隄也。从土,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塘,池隄。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唐”作声旁。

”的字义引申

我评引申线索: 

    

网友总评: 0分

”的词汇分类

我评词汇分类: 

    

网友总评: 0分

①本义,利用淤泥种花养鱼的水池。  塘岸 塘坳 塘堰  /  池塘 海塘 河塘 水塘    高塘    荷塘 鱼塘 

,隄也。——《说文新附 · 土部》 

,池也。——《广雅 · 释地》  

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下。——《庄子 · 达生》 

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东晋 · 谢灵运《登池上楼》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坳。——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唐 · 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  

②名词:土坑(方言)。  火塘(也写作“”)


石敬塘是后晋的开国皇帝,虽然他在位只有六年时间,也被称为历史上的“儿皇帝”,但他一生却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一、杀马断粟谷丢失案

其中一件事是石敬塘被后唐皇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期间发生的。

石敬塘在治理河东时,地方上很多事情他都要亲自处理。遇到难解决的纠纷,尤其是一些疑难案件,人们都会来找他。

有一次,一个妇人和军队养马的小兵争执不休,来衙门找石敬塘断案。原来妇人是个农家女,因为天气晴朗,就把粟谷摊开在自家门前晾晒,谁知她离开了一会儿回来发现粟谷没有了。她一口咬定是军队的战马吃了她的粟谷。

但是养马的士兵说自己把马看得很严,平时从来不会让马跑出去。所以妇人的粟谷不是战马吃的。

两人争执不下,又都拿不出证据来,难坏了前去调解的衙役。石敬塘听完了事情的始末后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他对众人说,要想断清这个案子,就要把战马杀了看看它的肚子里有没有粟谷。

此言一出众人都很震惊,为了一些粟谷杀掉一匹战马,处理方法有些小题大做了。妇人赶紧说不管粟谷是不是被战马吃了她不再追究,小兵也声称,自己愿意给妇人出些钱,希望石敬塘不要杀马。

但是石敬塘身为将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他又对众人说,杀了马才能解开事实真相,如果马肚子里有粟谷,就把养马的士兵拉去砍头。如果马肚子里没有粟谷,就把告状的妇人拉去砍头。

当战马被杀死剖腹后,马肚子里并没有粟谷。毫不犹豫,石敬塘命人把妇人拉去砍了头。

很多人说石敬塘太过荒谬,为人粗鲁,草菅人命。但是,经过这件事以后,河东地区再也没人敢随便前来告状,衙门里一片清静。

二、兄弟亲情与财产之间的纠纷

石敬塘在处理另一起案件时却很得人心,被称赞不绝。

有兄弟两个,父母去世后二人各自成家分开过了。哥哥家里人口增多,就找弟弟商议,向弟弟买几分田地。

弟弟并没有拒绝,按照市价和哥哥商议买卖。但是哥哥却嫌价格高。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来找弟弟买地,出的价格比给哥哥的还要高,弟弟很高兴,就想把地卖给这个人。

但是当双方交易时,,买家怕兄弟二人在家产上有瓜葛,就让弟弟出一个证明,证明他的哥哥也同意这份买卖。

当弟弟找到哥哥,让他写一个证明材料时,哥哥却生气弟弟把地卖给别人,坚决不写。于是,弟弟就把哥哥告到了衙门。

这个官司既牵扯到了买卖,又牵扯到了亲情,让人无法下定论。石敬塘听到事情经过后,很感慨地说:这件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少了亲情和正气,责任在于他这个当官的,是他没有尽职尽责教育好百姓。

本来弟兄二人,哥哥得到这块好地,弟弟拿到好钱,两个人皆大欢喜才对,但发生了争执,双方都有过错,论起来做哥哥的过错多一些。所以,为了教育哥哥,让人把哥哥拉出去打一顿,弟弟的地就卖给那个出高价的人。

大家一听,这个案子这么结案确实合情合理,都非常佩服他。

同一个人,处理事务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不禁让人疑惑,对石敬塘这个人产生好奇。作为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夫,也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粗鲁。

三、石敬塘征战多年,最后自立为王建立晋朝

石敬塘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因为骁勇善战很得李嗣源的器重。每次遇到危急战况时,石敬塘都冲锋陷阵,多次从危险中救出岳父。

李嗣源登基后,石敬塘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另兼职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地军队蕃汉马步军总管,被赐"竭忠匡运宁国功臣"名号,掌握了河东这块后唐起源地区的军政大权。

李嗣源对石敬塘信任又依赖,在石敬塘离京赴任时李嗣源痛哭流涕。而石敬塘对李嗣源忠心耿耿,李嗣源病逝后,他悲痛不已。这份君臣之义,到了李嗣源儿子登基坐上皇位后渐渐因为猜疑被消蚀了。

李嗣源的两个儿子都对石敬塘的势力忌惮,登上皇位后总害怕石敬塘造反。功高盖主,除了岳父李嗣源对石敬塘完全信任外,其他人对石敬塘都有畏惧。这也逼迫石敬塘为了保命而想出各种办法。

藏拙是他用来打消皇帝对他猜忌的方法之一。为了粟谷杀马杀人,这件事看起来荒唐,而石敬塘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他要让皇帝知道,他是一个鲁莽的武夫,不会对他的皇位产生威胁。

石敬塘为了让皇帝不疑心,让自己的身体憔悴不堪,让他们觉得自己精神不济,不足为惧。

然而即使这样,皇帝还是对他不信任,这就导致了石敬塘后来宁可向契丹皇帝称“儿”,也要灭了后唐。

石敬塘造反后,在和后唐力量直接交锋时明显占了下风。如果他战败,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杀头,甚至被执行酷刑,还要连累家人。

于是他选择了投降契丹皇帝,在契丹的帮助下称帝,建立了后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