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兰华沙一览(上)-2017中东欧之旅(25)

 西子08 2022-05-24 发布于福建


    华沙老城广场上美人鱼雕像。美人鱼是华沙的城徽,被华沙人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18岁的少女被侵略者追赶而勇敢投河,化身为美人鱼。多年后,当侵略者再次入侵华沙时,美人鱼奋起反抗,在战斗中死去。


    6月7日,旅游第十天。早上8点半离开索哈契夫肖邦酒店前往华沙,大约一个多小时车程,看到正前方飘扬的波兰国旗,华沙到了。

     关于华沙由来有一些传说,其中一个版本是,相传很久以前,齐格蒙特的国王在全国巡游,想找一个理想的地方建都。有一天国王来到维斯瓦河畔,河边住着一户渔民。国王刚要离开,一尾美人鱼从河中跃起为国王唱优美动听的歌。国王立即爱上这里,决定在此建都。国王问河边玩耍的两个渔家小孩,“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孩子说没有名字。国王问孩子的名字,哥哥说“瓦尔斯(wars)”,妹妹叫“沙娃(sawa)”。国王决定将两人名字连在一起,作为这个地方的名称,这就是瓦尔沙娃,中文翻译成“华沙”。


    华沙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手机车拍)

    大巴遇到红灯停下,从车窗看到外面正在等电车的修女,我拿手机偷拍,没想到被她发现,微笑着向我招手(手机车拍)

 街道旁的教堂(手机车拍)

    对波兰、华沙了解不多,知道波兰有世界著名的人物肖邦、居里夫人、哥白尼,还有“华沙条约”(手机车拍)

 

    旅游大巴都是停靠在领事馆区附近的道路上,下车时遇到地接导游安娜女士(因忘了她的姓名,给她取名安娜)。安娜来自云南大理,嫁给波兰老公后到华沙定居。

    安娜指着这门牌18号,大铁门里是中国大使馆

    拉近镜头拍到飘扬的五星红旗,好亲切

   附近只有这个免费的移动厕所,团友轮番等候。有人向安娜建议去中国大使馆方便一下,安娜说大使馆也不是每日对外接待的,想去大使馆方便是不可能的。

     大使馆对面是一个城市公园,有大片的草地和树木成林。安娜介绍,华沙有相当大的绿化面积,共有大大小小70个城市公园,人均占有绿地面积80平米,在全球首都中排名第一,这是最让华沙人引以为傲的。

 开始跟随安娜行走华沙,感受中欧最大的首都华沙的繁荣和古朴

  这座门前有马造型的建筑是特殊图书馆
 特殊图书馆对面的建筑是高等法院

 图书馆前草地上的纪念碑不知代表什么,忘了

 华沙军人教堂,室内墙上有“卡廷惨案”所有遇难者的名字


 来到高等法院一侧的华沙起义纪念碑前,纪念碑是1989年8月纪念反抗纳粹争取解放的华沙起义45周年而建

   纪念碑有两个倾斜的方柱,前面有起义者雕像,有出击者冲出街道准备战斗雕像,还有一组雕像是描绘起义者在牧师掩护下从下水道撤离的场面。

     华沙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地下军反抗德国占领军的战役。起义从1944年8月1日开始,波兰地下军的目的想在苏联红军到达华沙前取得解放,避免受到苏联的控制。五万波兰地下军举行华沙起义,与占领军英勇作战。起义持续63天,付出重大牺牲后终告失败。战前华沙有130万居民,起义开始时有90万华沙人,1945年战争结束时,华沙城内幸存下来仅有1000多人。

    华沙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各种历史名胜古迹在老城区,也是游客集中游览的。华沙半日游是跟着安娜行走华沙老城区

 街边的餐馆还没开始营业





 铁制的店招,剪刀和鞋子,应该是裁缝店、制鞋店

 街边餐馆座位被鲜花环绕



 老城西北,将去外观居里夫人故居



  这座白色建筑是居里夫人故居

      玛丽·居里(1867-1934),出生于波兰的科学家,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若贝尔奖且是唯一获化学奖和物理奖的人。她是波兰最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团友说我穿的服装颜色和波兰国旗相似的颜色


欧洲最常见的石板路



 巴比肯是一个半圆形的防御工事,位于老城和新城之间


 古城的铜制模型

 古代的防御工事“巴比肯”





  二战期间,城体建筑遭受严重破坏,战争结束后,五十年代年政府出资重建,这里现在成为旅游景区


 游览巴比肯古城墙后走回老城区,路口的WC标志是这样的


  老城的店家门口

 小饮品店门口冰激凌招牌


 走进华沙老城集市广场

   广场中央竖立美人鱼青铜雕像,与丹麦哥本哈根小美人鱼娇美的造型完全不同,华沙美人鱼右手拿剑,左手持盾牌,象征一个民族的不屈

    美人鱼雕像旁用手风琴演奏乐曲的难民妈妈和孩子

   坐在广场椅子上听安娜(背面长发者)做介绍

   在广场上遇到不少当地学生

 到此一游留个影

 老城广场四周有不少露天餐饮

  广场上精美的建筑外墙



 广场一侧古老的汲水泵

 老城集市广场周围的建筑都是按照战前模样重建的,甚至每个裂纹都与当年一样

 广场上售卖小纪念品、画作

 继续行走,来到华沙王宫城堡广场

    二战期间,华沙遭受严重破坏,建筑全被炸毁。但是华沙人保存了老城主要建筑的图纸资料。二战后华沙人民用长达五年时间重建古城、重修教堂、宫殿、贸易场所,建立一个新的华沙。

小朋友在拍合影

 可爱的小朋友,各国游客纷纷加入合影队伍

    广场东侧红色外墙的城堡式建筑是旧王宫,建于十三世纪末,曾经是国王的居所。二战期间整座城堡完全被摧毁。1971年波兰重建王宫,在废墟中挖出大量艺术品和原来建筑碎片,直到1984年才建成完工,现在的这里是王宫博物馆。(我们没有安排入内参观)


 天空云层很厚


    每天和我们同桌用餐的团友在广场残留的城墙上留影

 前方是克拉科夫郊区街


 走到王宫南侧的围墙边(相机拍摄模式又自动改变了,拍成这个颜色)

 眺望壮观的王宫城堡


 正前方远处有个圆形建筑

  拉近镜头看,安娜说那是足球欧洲杯华沙赛场

王宫广场中心竖立着一个高22米的纪念柱

   纪念柱顶端是奇格蒙特三世持剑高举十字架的青铜雕像。1596年奇格蒙特决定定都华沙,华沙因此成为波兰政治文化中心。

    发现雕像颈部围着一条红白蓝的围巾,安娜说那是昨晚华沙的一个足球队赢得冠军,球迷把啦啦队标志围到雕像上了。真是厉害,这么高、光溜溜的圆柱人是如何爬上去的。



   又遇到这群可爱活泼的孩子,相当配合游客拍照

 广场上观光小火车



 天空的云层渐渐散去,等候安娜带一些团友去上免费卫生间

小贩出来摆摊了

 天空放晴,告别王宫广场


     沿着克拉科夫郊区大道前行,首先看到这座位于广场附近的圣安娜教堂,门口穿中世纪服装的先生在发教堂音乐会的宣传单。

    圣安南教堂由博莱斯瓦夫三世公爵遗孀安娜于十五世纪末修建哥特式风格。1518-1533年间不断扩建,但瑞典人入侵时被毁,后来又按巴洛克风格重建。

   走入教堂,因为要开始举行音乐会,不让入内参观,只在大门里拍了一张照片

   圣安娜教堂前墙新古典主义风格和旁边绿顶钟楼是后来建造的。据介绍,该教堂是华沙新人举办婚礼的首选之地

     行走在宽阔的、连接王宫广场南北向的克拉科夫郊区大道上,据说大道指向波兰以前的首都克拉科夫而得名。当时这条道路在老城之外,也就是郊外,如今城市扩大,这条大道早已不在郊外了。


 分享团友林如何先生在王宫广场的航拍

   下集继续行走华沙。

(图片由先生拍摄于2017.06.07上午,博文于2017-08-22 11:24:35发布在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