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缆行业国产测径仪开始迈上新台阶

 线缆行业朋友圈 2022-05-24 发布于广东

我国电线测径仪行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家之多的内资品牌生产商,产品线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了。在这表面“繁荣”的背后,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众多品牌还都是集中在中低端的应用领域竞争,且产品大同小异,同质化程度非常高;而高端领域仍然被国外品牌把控,没有竞争力。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局面。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绝大部分厂家还停留在“仿制”的阶段,以满足“能用”的最低标准为目的,而缺乏技术创新。

国产测径仪厂商开始在行动

东莞市长杰电子有限公司于2018年启动新一代测径仪的研发,以业界顶级品牌日本基恩士为标杆,结合线缆行业的特点,致力于打造简便实用、质量可靠、技术先进且又价格便宜的创新产品。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相继于2020年推出IM-3000系列、2022年推出IM-5000系列(以下统称IM系列),实现了这个目标。一直以来,测径仪行业存在着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传统的激光扫描方式,另一条是基于CCD/CMOS传感器成像的方式。前者是机械扫描,好比蒸汽机车,后者是电子扫描,相当于电气化机车。IM系列采用CCD成像方式,并首创性地使用红色LED作光源,原创性地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因而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已经达到或接近于业界先进水平。下表是与日本基恩士上一代产品LS-7030外径/尺寸测量仪的对比:

重复性精度是测径仪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静态测量)的极限,IM-5025做到了±0.1μm的顶级水平,这得益于优化的图像边缘处理算法、高锐度光学镜头设计和合理的电路设计这三个方面的成绩。特别是图像处理算法方面,在沿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的创造。测量精度则取决于光学镜头的质量,优秀的设计是前提,同时与光学冷加工、机械加工以及装配的精度密不可分,而加工的精密等级又会影响到成本,因此需要全面权衡、综合考量。

PID控制是测径仪的一项拓展功能,随着线缆行业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使用。IM系列配备的IMC-3201控制器,在PID控制算法上亦有创新。基于挤出生产线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通过设置合理的变量和控制规则,从而形成一套独特的PID控制算法。该算法经过广泛的实用检验,表现出色,不但控制效果明显、稳定,而且免于调试,对于各种各样的挤出生产线均普遍适用。

IM系列产品的问世,标志着国产测径仪通过技术创新,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走上了一条赶超世界先进品牌的道路。当然这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多方面、多行业的系统的过程,并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办到的。目前核心部件包括CCD传感器、AD芯片、FPGA和高性能单片机还依赖于进口,我国虽有相关技术储备,但是要么离商业化尚有距离,要么性能上还有差距,因此总体上还做不到完全自主,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产品咨询和技术交流请扫码添加企业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