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第1724期】【上海】颜悦民丨觉

 智泉流韵原创 2022-05-24 发布于河南


 
作者/颜悦民
 
 
很长时间,我都异常执着于文字的练达与优美,近乎病态地享受着平平仄仄的韵味。在这种道路上走得久了,也就渐渐地迷失在形式的繁花中,忘却了最初动笔时的那种悸动,忘却了“我写我心”的初衷。
我尤记得小学二三年级某个蛙鸣的夏夜,躺在硌得肩胛骨生疼的木板床上,思绪翻飞。具体想了些什么,我早已记不清了,能记得的只是那种被灵感击中、像是触电般的战栗感,以及一股“我必须写点什么”“我必须做点什么”的难以抑制的冲动。这种澎湃的情绪,迫使我猛地从床上弹起,迅速打开电灯,行云流水地将情感倾泻于纸上。具体写了些什么,我也早已记不清了,能记清的,便是幼年的自己看着满纸的涂鸦,旁若无人地笑了。这应该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自发、自觉、自愿并充满召唤感和使命感地写作。那一刻,我感到灵魂前所未有的安宁,感到了心血哺育的巨大成就。就这样,我把第一次的拙作夹进书本,就着清晨的鸡鸣,进入了梦乡。
于我而言,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文字始终充当着有用、有趣和陪伴的角色。我常想,那些不时在我脑海中跃动文字,究竟是耗了多大的力气,才能穿过重重的时空之壁,义无反顾地来到我身旁。无数个日夜,是它带我遨游万千世界:领略山川锦绣、体验人生百态,尝遍忧惧苦乐,感悟本我非我,使我能从古今先贤的智慧中汲取生活的养分,从而让理想照进现实,指导实践。


最重要的,文字带给我的,亦是让我充满热爱并愿终生保有激情的奥义,便是充盈的成就感和价值感。究其根本,成就感和价值感实是人堂堂正正立于天地,并且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如果剥离这两种情感,剩下的只能是一具行尸走肉。这种活着像是死去的日子,其实,我曾体验过,那是回忆中一段陷入自我怀疑,丧失人生方向,充满溺水感的灰色片段。
那时的我刚步入社会,充满激情,期待创就一番事业。但现实却狠狠地给了我一记耳光。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就陷入了渐渐被边缘化,不断自我否定又不断自愈的人格撕裂的泥淖。
“人生就这样了吗?”
“仅仅止步于此了吗?”
“只能屈服于现状及所谓的命运了吗?
一遍一遍,我反反复复地自问。
可是这么多年读过的书,这么多次辗转的沉思,这么多摧毁又重建的顿悟,又算什么呢?我不甘心呀!
于是,从一片嘈杂中,我听见了那声嘶哑铿锵的呐喊:
“不!——我不要!——这不是我想过的生活!”
这声不屈,就像长鸣的警钟,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便为我划破黑暗,带来黎明。
所幸,时至今日,我也能时常惊喜于工作上的进步,从而收获快乐与成就。这种温暖的正能量紧紧包裹住我,让我学会收敛内心不完美的自己,从而感到切肤的存在感、感到自我的意义与价值。
小时候,我总在想“人为什么要向死而生呢?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呢?”
想着想着,就这样恍然度过了诸多年岁。现如今,我二十又七。对于儿时的问题,做出了一些思考,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关于人生这个课题,或许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每个人就已经行走在探索各自答案的道路上。
这不禁令我想起武汉归元寺那幅佛家楹联: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夜半随思,仅与诸君共勉。
 
 
                                  壬寅夏月于上海
 


作者介绍

颜悦民,笔名言悦,95年生,江西玉山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一个喜欢用文字切片生活的金融从业者,一名刚踏上文学道路的小学生,希望同大家一起探索文字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


特此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
平顶山市诗词楹联学会;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王海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