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8年金门炮战,毛主席提出4条妙计,事后叶飞感慨:毛主席真神了

 衆妙之門 2022-05-24 发布于陕西

前言

1958年夏秋时节,又一次台海危机爆发。

这一年5月,“美军驻台协防军援司令部”正式成立,美、台、韩举行了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并且试射了可以携带核弹头深入数百公里打击我国大陆腹地目标的“斗牛士”导弹。

台湾方面,蒋介石召集政府要员召开紧急会议,所有军官兵取消休假进行备战。同时,蒋介石不断命令飞机出动,对福建、广东沿海进行骚扰,并以金门、马祖为基地扩大了对我沿海地区村镇的炮击,使得那里居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严重威胁。

文章图片1

图|蒋介石在金门远眺大陆

在这期间,国际上的形势也骤然紧张了起来。7月1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登陆,干预黎巴嫩的内部事务,两天之后,英军出兵约旦,并且在地中海等地集结军队,配合美军的行动,进行武装干涉。

毛主席钦点叶飞,炮打金门

面对如此时局,身在北京的毛主席酝酿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要坚持外交斗争和政治斗争,也要展开军事斗争,炮轰金门和马祖。

毛主席满怀信心的对周恩来总理说道:“我们在适当的时候炮击金门、马祖,以反击国民党部队对大陆的骚扰,同时也可以实际的行动牵制美国在远东的兵力,使他们不能向中东增援军队,从而减轻中东人民的压力,一举两得。”

周恩来总理也表示赞同,很快炮轰金门一事就拍板定了下来。可是,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应该由谁来指挥呢?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时想到了一员战将——叶飞。

文章图片2

图|叶飞将军

叶飞,新中国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粟裕大将麾下赫赫有名的三大战将之一,虽然是一派儒将风度,但是打起仗来却是勇猛善战,尤其是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总是表现出惊人的沉着和清醒的头脑,粟裕最爱用的战将也正是叶飞。

孟良崮战役的关键时刻,粟裕在明知叶飞刚刚完成一个多月“跑马灯”式的频繁调动,部队非常疲惫的情况下,最后还是把最为艰难的穿插任务交给了叶飞,同时交给叶飞的还有前线5个纵队的统一指挥权,其中就包括有许世友领导的第九纵队。

历史也早就已经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国民党全副美械装备的王牌之师,在孟良崮被全部歼灭,华东战局得到了彻底的扭转,叶飞的第一纵队居功至伟。有人曾赞叹道:一纵在华野中就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只要是粟裕看上的肉,叶飞总有办法把它从敌军的身上分离出来。

文章图片3

图|粟裕(左二)与麾下三大战将叶飞(左一)、王必成(右二)、陶勇(右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叶飞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兼任福建军区司令员,由于毗邻台湾省,叶飞除了带领着福建省人民搞经济建设之外,他的肩上还肩负着建设海上防御的责任,时刻警惕着台海之间的军事斗争。

此时炮轰军门,前线指挥不仅要丰富的作战和指挥经验,还要熟悉福建前线的敌我态势、地理环境等一切情况,毛主席和周总理一下就想到了叶飞,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那一次金门战役失败了,但是毛主席对叶飞还是非常有信心。

毛主席坚定的说:“这个事就这样了,让叶飞和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同志住在一起,也可以说由他们共同指挥炮击吧!”

接受炮击金门的任务之后,叶飞的神情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眼睛里没有丝毫的紧张和沉重的迹象,一如往常地镇定和平静,但是他的胸中,早已汹涌澎湃,好似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一般,那种感觉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到——终于有了一雪前耻的一天。

文章图片4

图|文质彬彬的叶飞上将

军情如火。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员的叶飞,在将手头的工作移交完毕之后,就立即坐上了从福州开往厦门的列车,亲自前往前线进行作战部署。7月的福建风光美不胜收,但是叶飞却无暇领略,他早已陷入到大战前夕紧张的思虑之中。

炮打金门,毛主席给叶飞提了四点办法

抵达厦门之后,叶飞顾不上歇息,立即听取汇报,踏勘地形,专心致志地研究起各种可能的作战方案,夜风习习,叶飞的身影在作战室内踱来踱去,没有丝毫的睡意。这也是每一次大战前,叶飞将军的习惯,而叶飞心细如发的指挥风格,更是在三野颇具盛名。

这一次炮击金门,叶飞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仅是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点了他的将,还因为这一次军事行动,关乎政治和外交的斗争,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文章图片5

图|毛主席

叶飞明白,毛主席和周总理将前线开炮的权利交给了自己,这是对自己的极端信任。正因为这样,叶飞特别的小心谨慎,认真仔细,坚决按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意图,做好军事上的一切准备。

8月初,数百门锃亮的远程大炮,威武雄壮地排列在从镇江角直到围头的30多公里的半圆形包围圈内,像是一排排即将出阵奔腾咆哮的“烈马”。与此同时,海军和空军也已经全部准备完毕,进入临战状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就是毛主席的命令。8月18日,毛主席命令彭德怀:“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8月23日中午12时整,随着一声威严的命令,早已严阵以待的前线官兵对国民党金门防卫部和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展开了准确、狂烈的炮火轰击,数万发炮弹犹如冰雹一般落在了金门岛上,整个小岛立刻就变成了翻滚咆哮的火海。

文章图片6

图|1958年海军驻福建厦门的海军岸炮部队阵地

这一次的炮击,总共打了一个小时,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金门岛上绝大部分的军事设施都被无情摧毁,还毙伤金门防卫部三个中将副司令、少将参谋长以及600余名官兵,并击伤运输舰一艘。

而这一次惩罚性的炮击,直接震撼了白宫,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时之间慌了手脚,不仅从本土、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增派军队前往台湾,同时还把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以及旧金山、日本、菲律宾的军舰和飞机全部调到了台湾海峡。

金门炮击之后,台湾海峡附近集结的美国航空母舰达到了六艘,要知道当时美国拥有的航空母舰数量才不过12艘。多年以后,美国原国务卿杜勒斯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结,过去从来没有在一个地点集结过这么多的兵力。”

文章图片7

图|杜勒斯

一时之间,台湾海峡和沿海地区的局势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全世界的注意力一下子从中东转向了远东,我们只放了几炮,就把艾散豪威尔的重要兵力都调了过来,这种异乎寻常的调动,正是毛主席有力地支援阿拉伯人民的抗美斗争的结果。

第一次炮击之后,毛主席致电叶飞:“对台湾及沿海岛屿的斗争,根据情况的发展可采取一切适当有效的办法,1.继续炮击,不宜进行登陆作战;2.炮击打打停停,看看打打,完全保持主动;3.不得进入公海作战,蒋不轰大陆,我不轰金门,蒋轰大陆,我即轰金门,但不轰台湾;4.不主动攻击美军,若其入我领海领空,我坚决打击之。”

叶飞很快就领会了毛主席的意思,现阶段的斗争策略是打打停停,进退有度。打,也仅限于蒋军在海上运输线的打击,使其从台湾驶来的海上运输船队不能进入港口,从而拦腰斩断其海上运输线。

文章图片8

图|叶飞将军视察部队

蒋介石见此情形,急得像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最终,不得不请求美军为其护航。9月7日,美军无视我国12海里领海宽度的声明,公然派军舰侵入我国领海为国民党军舰护航,美军的公然卷入,顿时令问题复杂了起来。

在得到毛主席“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坚定回复之后,叶飞紧张的心情似乎也缓解了许多,在美蒋联合编队到达金门料罗湾口准备卸货的时候,叶飞“开始炮击”的命令也已经下达。

密集的炮火再一次显出神威,海水和码头燃起一片火光,蒋军运送粮草的舰只被击沉三艘,数艘被击伤,卸在码头上的物资全部化为了灰烬,而美舰早在开炮的时候,就已经迅速往台湾方向逃走了。

叶飞事后才明白了过来:“这一切都是在试探美帝国主义所谓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究竟有多大,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究竟到了什么程度,经过这一番较量,我们就把美帝国主义的底全部摸清楚了。同时,台海斗争也已经不再是我方和蒋方之间两方的斗争,而是我方、蒋方和美方三方的尖锐复杂的斗争,既是军事的,也是政治的,外交的斗争,稍有不慎和失误,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蒋介石千方百计的想拖美帝下水,而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则力求避免和美帝发生直接冲突,美帝也在极力的避免和我方发生直接冲突,这就是当前台湾海峡非常微妙的三方形势。”

文章图片9

图|1958年八二三炮战期间,我炮兵在擦拭炮弹

“绞索政策”

一个月之后,根据毛主席“打打停停,看看打打”的原则,大规模的炮战也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此时的金门一切防御设施都已经被摧毁,蒋军也已经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如果此时实行登陆作战计划,解放金门各岛和马祖岛,真的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然而,下一枚棋子投向哪里?登陆,还是不登陆?前线的指战员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期盼着,而这其中也包括叶飞。

终于,10月5日,叶飞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声音。周恩来总理对叶飞说:“美国现在想劝蒋介石撤离沿海岛屿,用来换取冻结台湾海峡的局势。杜勒斯在9月30日的讲话中也含糊地表示,如果中国方面实行停火,他可以劝蒋介石撤离岛屿。这说明,美国想要从“战争边缘政策”转变成“脱身政策”。针对美国的这一变化,我们也要相应地改变对策,即仍然有“绞索政策”来解决,反对美国以金马换取台湾、冻结台湾海峡的阴谋。”

文章图片10

图|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

在电话中,周总理还说道:“我们本来准备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收复沿海岛屿,第二步是解放台湾。现在美国既然不准备为金门和我们打仗,严格约束它的海空军不侵入我沿海3海里到20海里,并想劝蒋军从金门撤走,不使自己的兵力陷于这个地区,党中央经过讨论,认为:最好让蒋介石继续留在金门、马祖沿海岛屿上。美国想脱身,我们不让美国脱身。我们要求从台湾撤军,继续同美国尖锐对立起来。这样,我们要紧张的时候,打它一下,要缓和的时候,松它一下,主动权操在我们的手中。为此,我们决定由国防部长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从10月6日1点起,停止炮击七天...”

此时的叶飞,也已经完全领悟了毛主席的战略意图,以及周恩来总理讲话的深刻内涵,懂得了“绞索政策”的奥妙所在。解放金门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要纳入到和平解放台湾的一揽子大局之中。

叶飞也明确地意识到,美国人企图把金门和马祖还给我们,使得占领台湾和澎湖合法化,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因而不如让蒋介石在金门和马祖呆一下有利。我们总是要收回金门和马祖的,但是金门和马祖的解放应该与台湾的解放是一致的。

文章图片11

图|1958年八二三炮战我炮兵向金门岛敌阵地工事发射

于是,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叶飞对金门的炮击一直坚持停停打打、打打停停的方针,并逐渐演变成了单日打、双日不打,逢年过节停止炮击三天的传统,一直到1979年,中国大陆和美国建交之后,金门炮战才完全停止下来。

从炮击金门开始一直到完全停止炮击,金门炮战的时间跨度长达20年的时间,据统计总共有100多万枚炮弹落在了金门,甚至,由于炮弹的钢品质非常好,用炮弹刚打造出来的菜刀极其锋利,还很耐用,切割硬物的时候也很难变形,一度让“金门菜刀”声名远扬。

金门炮战的决策人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但是厦门前线的实际指挥员是叶飞将军,他通过观察、了解和分析前方的情况,掌握了金门之敌活动的规律以及所有的防御工事的秘密,这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资料。

文章图片12

图 | 叶飞(右二)

毛主席和周总理虽然身在北京,但是两人都是胸怀坦荡,最能择善而从的人,他们也非常乐于看到,来自前线指战员的许多意见是经过修正和补充之后,就成为可行性方案的。关键还是既要把目光放在海峡两岸,还要放在大洋的边,看到地球的另一半。

在跟随毛主席和周总理作战的数十年时间里,叶飞也逐渐地认识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战略思想和意思,关键就在于每一步棋之前,不只是要从军事上权衡利弊,更多的还是要从整个国际舞台上考量得失。

这一次长时间、发规模的金门炮战就是一次无比英明和正确的证明,也正是通过这一次斗争的时间,叶飞从毛主席和周总理那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特别是大大的提高了国际战略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重大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叶飞将军曾深有体会的说:“金门炮击两个月,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文章图片13

图|邓小平与叶飞握手

后来,叶飞将军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福建前线我军实施对金门大规模炮击的时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睡不着觉了,他摸不清我军此举的意图。从现在已经透露的情况看,艾森豪威尔竟要国务卿杜勒斯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紧急磋商:是否对中国实施原子袭击。还是麦克米伦的头脑比较清醒,认为此举是不明智的。杜勒斯在9月4日发表声明,公然要扩大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把侵入中东的美国第六舰队调到了远东。而另一方面,美国驻波兰的大使却又受命恢复了华沙中美大使级的会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