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性的认知,范仲淹姓朱,生长在山东,还和河南搭边

 海曲上人 2022-05-24 发布于山东

山东邹平的长山镇有一座范公祠,始建于宋代。是祭祀范仲淹的祠堂,规模宏大。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山东邹平怎么怎么有他的祠堂。原来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河南村(现山东邹平市长山镇范公村)朱文瀚,朱文瀚为当地富户。范仲淹改名朱说。范仲淹幼年勤奋好学,为磨练自己的意志,常去附近的长白山的醴泉寺寄宿,日夕苦读,不借用家中钱粮。所以当时范的生活相当艰苦,范仲淹每日只食一碗粥,凉了之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食用,拌几根咸菜就着吃。吃完后继续读书。后世称之为划粥割齑。在范仲淹祠堂内有这个故事的壁画。范仲淹就是在长山镇长大。后范仲淹知道自身身世后,告别继父和母亲,到应天府书院读书深造,后终成一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可见范仲淹青少年的重要成长时期,竟然是在山东邹平。确实颇有渊源。

如此重要的地方,不管在古建筑方面有无欣赏价值,却也值得一去,瞻仰一下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按照地图介绍范公祠在邹平市长山镇的河南村,在导航上定好路线,直奔河南村。到达河南村后,转了几圈未见范公祠的踪迹,问村民,都说没有范公祠。难道范公祠已经消失不成。顺原路返回,在长山镇有向路人打听,才在长山镇找到范公祠。后来明白,是这本坑嗲的地图介绍,范公祠所在地原来成为淄州长山县河南村,就是现在的长山镇。和现在的长山镇河南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本坑爹的地图。

话不多讲,简单一说,范公祠虽说始建于宋,现有建筑皆为文革后重建,整个祠堂只有门口的一棵古槐,是祠堂的原物。整座祠堂三进院落。一进为影壁环廊,东西两座亭子,环廊内是新建的关于范仲淹的石刻介绍及书法作品。二进是大殿,三进是享殿。东西厢房内东边是当地书法名人宋勉之纪念馆,东厢是邹平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在祠堂西面还有一些精美的石雕作品,据说是邹平解放前富户房屋的构件,石雕雕刻手法娴熟,体现技艺高超,体现当时邹平地区的艺术水平。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