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心脏衰竭的简称,一般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严重的话有可能会引起死亡的发生。生活中很多因素都有可能会引起心衰的发生。所以了解心衰的早期症状,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延缓心脏的恶化速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心衰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 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心衰早期比较常见的症状,患者在晚上平躺睡觉或者活动之后会出现明显的胸闷、憋气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的话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且还会伴随着口唇发紫、肝大以及上腹压痛的症状出现。 2、头昏头晕:心衰患者还会出现头晕目眩或者头昏等症状,且还会伴随着晕车感以及恶心的症状出现。除此之外,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心律不齐以及心悸的症状,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是关键。 3、心跳加快:得了心衰这种疾病,患者会出现心跳加快、脉搏加快等症状,稍微活动还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另外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脚踝肿胀的症状,让患者朋友痛苦不已。 4、食欲不振:得了心衰这种疾病,患者还会出现腹胀不适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且右上腹还会伴随着疼痛、体重逐渐增加以及尿量减少的症状出现,手足的皮肤还会出现紧绷感。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出现,有可能是心衰的表现。 心力衰竭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会引起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且还有可能会引起头昏头晕的症状,从而给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而且还有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带来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对于心衰这种疾病,积极治疗是关键。 ![]() 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温阳法、益气法、利水法。温阳法以温振元阳为治疗目的,所用中药主要为附子,辅以应用干姜、肉桂、桂枝;益气法则以补充元气为主,所用中药主要为人参、黄芪;利水法分为:通阳利水、温阳利水、泄水逐饮,适宜中药药方为:伏苓桂术甘汤加减、已椒苈黄丸。 心衰会影响到患者心脏正常功能,导致心脏功能衰竭,而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危害性较大,一经发现要及时治疗。治疗心衰主要以西医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为主,而长期应用西医药物治疗,会对药物产生过度依赖症。而中医治疗可以避免药物依赖症等副作用的问题。那么,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 1、温阳 心衰可以采取中医温阳法改善,其治疗目的为温振元阳,并非单纯性温肺、温脾脏,所以一些温热性中药并不适合应用。患者应选择以附子作为主药,同时辅以应用干姜、肉桂、桂枝等其他中药,用水煎服饮用即可。 2、益气 中医益气法,主要以补充元气为主,其首选中药材为人参、黄芪。这两味中草药具有补肺气。升阳气、益正气等作用与功效,可以改善心衰在急性发作期间,肾气不足等症状。 3、利水 利水法也是中医治疗心衰常用的治疗手段。利水可分为通阳利水、温阳利水、泄水逐饮等。前两者属于温和类利水方法,后者强度较高。该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适合于合并有局部或全身性水肿的患者。中医认为合并有水肿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阳气虚衰不能利水所致。可服用五苓散加减,而在病情主俞渝缓和后,可以跟选伏苓桂术甘汤加减。而泻水逐饮法则适合于水肿较为严重者应用,为急性治疗方法,其主要中药药方为已椒苈黄丸。 ![]() 限水 一般推荐每天液体摄入小于2L,这里的液体不仅仅是直接饮用的水,还包括饭菜等食物中的水分。慢性心衰的患者一旦饮水过多或输液量过大而尿量较少时,很可能会引起心衰发作。 重度心衰患者的饮水限制更加严格,每天摄入的水分不超过1.5L。 限盐 除了心衰发作,一般不需要严格限制食盐,只要每天4~6克常规食盐控制即可。 合理运动 慢性心衰,尤其是中重度心衰患者,应注意休息。 轻微活动即有气急的患者应该多卧床休息,卧床时对患者的下肢做被动运动以避免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 但心衰症状稳定后,应该循序渐进地慢慢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症状、不感到疲惫为宜;情况进一步好转后,可以根据自身耐受情况坚持一定的运动锻炼,但一定要量力而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助于预防发病,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锻炼,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及时释放压力,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预防永远比救治更容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