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主要问题

 渐华 2022-05-24 发布于山东
(一)理念之惑: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程度与产业发展不同步
作为校企合作结晶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有着不同主要目标的双主体,学校主体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崇尚公益性,追求“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价值;而企业主体为产业发展谋求的是投入与产出利润率,更愿意投入大量人财物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追求经济价值。产业学院“双主体”这一理念差异,影响了“岗课赛证”融通程度,导致与产业发展不同步。
(二)约束不明:围绕“岗课赛证”融通机理的产业学院责权利统一性不够明晰
“岗课赛证”由四个主体组成,包括企业、学校、赛事主办方和发证方,其中产业学院“岗课”双主体融通程度决定了“赛证”融通的质量效果。同时,“岗课”双主体融通程度又与产业学院责权利的统一性紧密相关。然而,由于目前缺少地位立法、产教融合型企业税收立法、地方政府的财政配套立法等导致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源头缺乏强制约束,出现多方融合的理想变成片面整合的局面。而且,由于“岗课赛证”中的“岗”“课”“赛”“证”每一环节“链”的融通质量,均会影响技术技能人才整体培养水平,因而对上述四个育人环节也应有责权利约束制度,才能确保融通节奏。
(三)治理之争: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对标建设不足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是基于育人价值共享和技能价值互补的治理原则,切实赋予了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岗课赛证”环节融通自主权,但目前“岗课赛证”融通的对标建设仍显不足:一是标准引领不足,导致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跟不上新业态新岗位的变化。课程体系是融通的核心架构,然而目前许多产业学院还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或者仅对少数课程内容进行修订,存在课程设置与企业新岗位能力要求之间、课程标准与新技术技能标准之间、教学实践项目标准与大赛项目标准之间融通性不高等问题。二是课程改革力度不足。校企双方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新型课程、更新教学内容,研发课程教学实训案例等方面还存在与产业技术不同步的问题;产业学院课程在引入企业技能标准的同时,不重视引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标准,未能全方位以能力本位构建“岗、证、赛、创、研”融通的课程模块。三是支撑体系不足。“岗课赛证”融通包含了两大类要素,即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要素,以及教师、经费、教学设备、场域、文化、管理等教学支持要素。产业学院企业合作方在生产任务安排紧张的情况下,难以抽出师傅、设备参与教学活动或即使参与教学活动也会出现“打折扣”的现象,造成实践教学支持要素的脱节。由此可见,只要其中任一要素不足,均会造成整个“岗课赛证”融通支撑体系不完善,进而影响其融通质量。
——教育与职业《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