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耜

 红谷斋主人 2022-05-24 发布于江西

《诗经欣赏》—商颂‧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

(峻岫)

这是二千多年前的一幅农耕生活的华章。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穫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救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诗序》说:《良耜》,秋报社稷也。”意思就是:“周公、成王太平之时,年谷丰稔,以为由社稷之所佑,故于秋物既成,王者乃祭社稷之神。以报生长之功。诗人述其事而作此歌焉。”[《毛诗注疏》]所谓“秋报社”就是秋天到了,祭祀社稷神。

诗人写道: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穫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救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注释】畟畟:形容耒耜的锋刃入土的声音。sì: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chù:开始。:的假借字,初耕一年的土地称作”。“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百谷的种子。: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乃。:同”。“:方筐。jǔ:圆筐。xiǎng:此指所送的饭食。:指用草绳编织而成。bó: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锋利好使。”:拔草。“荼蓼túliǎo:荼和蓼,两种野草名。:腐烂。:语助词。挃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高。:高的城墙。:排列,此言其广度。:梳子。百室:指众多的粮仓。妇子:妇女孩子。rǔn:黄毛黑唇的牛。qíu:形容牛角很长。:通,继续。古之人:指祖先。

诗歌大意:

耒耜犁田真锋利,开始南面去翻地。百谷一一播田长出粮食一粒粒。送饭来地头,挑着方筐和圆筥里面装黍米饭,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先除杂草后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茂密。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处似城墙,就像梳子排排比,装进百家粮仓。各个粮仓都装,妇女儿童都神气。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神气祭祀一年接一年,继承古人礼仪。

这是一幅周代农耕的画卷。诗人描绘了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场面。这是一首长诗,前四句为第一段。先是耕田,“耜”是耕地的农具,“畟畟”,读音cècè,就是耕地,犁头深入土地的摩擦声。俶载南亩。先耕的是南面的土地,因为南面向阳,节侯要早一点,所以先耕。地里播种的是百谷,就是各种谷类。实函斯活。就是播种谷类节气正好,一定会有好收成的。接下来三句为第二段。妇女来送饭,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或来瞻女”就是看见妇女来送饭,她们背着筐子,挑着圆圆地篮子,里面装着,就是馕饼和黍米饭。这是一段欢快的“旋律”,诗人借此装换了场景。第三章,是田间管理。“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此时已是夏季,所以头上戴着手编的斗笠。其镈斯赵”是用锄头除草。“镈是锄类,故赵为刺地也。”[《毛诗注疏》]“薅”是拔草。“荼蓼”是两种野草。杂草都拔出了,变成了肥料,农作物长得很好,非常茂盛。最后一段是丰收的场面。“穫之挃挃,积之栗栗。谷穗沉甸甸的,获得了大丰收。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粮食堆的就像城墙一样高大,一座座谷堆就像梳子一样的整齐地排列着。开百室”就是打开家家户户的粮仓。“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家家户户粮仓装得满满的,有了粮食,女人和孩子都能得到了安宁。然后就是祭祀的场面。杀时犉牡,有救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诗人强调的是,农耕,丰收、祭祀的礼仪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直到永远。

诗歌犹如两千多年前普通农人的生活乐章。生活气息非常浓厚,犁地的声音,犹如优美序曲,是开始的乐章。送饭女到来的喜悦,锄地薅草者的身影,杂草变成了肥料,沉甸甸的谷穗,是舒缓的交响。接下来丰收的场景,妇女孩子满足的样子,祭祀的丰盛,是华彩的篇章。诗人可能就是一个农人,他的描写准确而又生动。这是一幅两千多年前中国农民农耕生活的瑰丽画卷。(署名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