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标准与预设

 心通国学育儿 2022-05-24 发布于湖南

谦仔用137累积法系统读经典第1826天,

本周读经内容:《少年儿童诗词启蒙》121-130,《伤寒论》36,《文学启蒙》之《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

洋洋用137累积法系统读经典第77天,本周读经暂停。

早上起床之后先到顶楼做了100个开合跳和100个深蹲。四周房屋林立,只能看到对面人家杂乱堆积的楼顶。不过,眼前的这点小菜地,也算是能够看到绿色和生机。虽然能闻到邻居家楼顶鸡笼里散发出的淡淡的幽臭味,但并不影响我轻松愉悦的心情。

下楼后陪谦一起读了经典,然后我把周四学校六年级模拟考的英语试卷让谦做了。谦大概花了20分钟做完,做最后一题的时候,我发现他有书写错误,于是跟他说:“我给你10分钟检查。”然后我去楼顶晒好被子,下楼之后给他改了卷子,发现他错误的不止我之前看到的那一处。


作为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考六年级的卷子,93分原本说来是挺不错的。可这个卷子,我高兴不起来,因为有5分是粗心错的。

下楼准备做早餐,谦爸回来了,我们一起做早餐的时候,我跟他提到这个事情。谦爸说:“是啊,所以我前天打了他三板,一个简单的数字计算错误……”

其实前天谦爸在跟我说起这事儿的时候,我还笑着跟他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大概就是这样的。我教的班里的孩子,除了两个特别沉稳扎实的女孩子之外,其他人经常因为粗心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谦爸早餐后去了学校,我上楼发现洋洋还没有醒。在书房安静地坐了两分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模式:一旦我觉得应该达到某个状态而现实没有达到,我就会不高兴。对孩子如此,对自己亦如此。太多预设,太多标准,太多期盼。

想起昨天看李辛老师的《儿童健康讲记》时,本来决定以后每天早上出门上班前和每天下午谦放学回来后都给谦一个拥抱的。结果却因为谦放学回来之后的一个行为不符合我的标准而没了拥抱他的心情……

今天再次品读这些话,内心再次被感动:

只有当一个人内在的生命力,能够没有太多拘束和担心地去说出他想要说的话,做出他想要做的事,然后他才能够和这个自然的过程中去澄清一些东西,而不是停滞在那里,很多东西都不能去澄清。

只要他能够做到他是自然的,他的生命力是自然流动的,那他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是他所希望的,因为他具有自我建设、自我更新和自我接通的能力。

我们不用去想象他具体需要达到什么标准,对个人的生活也不需要设定得太具体,但是可以有个大方向,可以对基本状态有一个想法。

当你想具体的东西的时候,最好可能会达到这个具体的目标,但是可能会破坏一些自然的状态,而且会失去一路上能得到的意外收获。

当我们能够认识到,一切东西都是在流动的,它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坏,即使现在不好,即使我们没有能力马上纠正孩子的问题,也不会出现永远不好的状况。

我们容易紧张是因为我们会把暂时显现的一个现象,当成一个确定不变的东西。这个在医学上也是这样,当人被诊断为高血压或者是血糖有点高,其实它很可能只是暂时起来一下,跟股票或者期货暂时高一下的道理是一样的。它还会变化,不是只会一路坏下去。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些,就会有一些空间,不会逼迫自己和孩子。

当我们做事情或者跟家人交流,觉得“紧”的时候,如果这个状态不改变,下一步可能就会在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爆发情绪,比如小到放盐炒还是放酱油炖之类的问题。它其实已经很紧了,才会有这个结果。

我们所要学习的是,在孩子没有大问题的时候,不要太紧张,去体会自己和孩子以及全家最舒服的状态和节奏,一天能体会几分钟这样的状态,就能对你有很大帮助。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我们学习多少育儿课程懂得多少育儿方法,最关键是我们能够经常感知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如果我们不能觉察自己的状态,再多再好的育儿方法在我们情绪不稳定时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

上午本来是打算让谦在家带弟弟,我自己去书画室练书法。但洋洋不准我去,我顺从了洋洋,并在书法群里向老师们请了假。给洋洋弄了早餐吃完,我提出建议:“要不你跟妈妈一起去练字?”洋洋同意了,我跟他说好在书法室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声说话,他也同意了。

告诉谦爸的时候,谦爸说:“把谦一个人留在家里,他会乖乖写作业?”我答:“写不写作业随他去了。那么点作业,要写完也很快的。”我是真的决定只要谦在品德上不出现什么偏差,其他方面都交给他自己去管理自己了。虽然这个过程会有些难度,但我相信只要我保持清晰稳定的状态,家里的氛围会越来越轻松愉悦的。

感恩一切!与大家共勉,一起用心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