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一旦转移,最容易转移到哪里?

 海心健康 2022-05-24 发布于浙江

“这不是病,这是命,我的命找我来了,我只能从命。”

电影《非诚勿扰2》中的李香山在得知自己患有恶性黑素瘤之后只能百般无奈的认命。但事实上,研究显示,局限性、无转移的黑素瘤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98%,只有当发生转移后生存率才会陡降至23%。由此可见,是否转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寿命


一颗小小的癌细胞像种子一样在身体这片大地上寻找能生长的地方,并最终在新的领地生根发芽,这个就是转移。相比起温室的花朵,癌细胞有着卓绝的生命力,突变的基因给了他们三种能力,能让他们成功转移阵地:

  • 无限增殖能力;
  • 肿瘤细胞间的粘着性减弱;
  • 免疫逃逸。

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和寿命有限,比如肠细胞2-3天就会更新一次,皮肤细胞14-28天就会变成全新的,红细胞最长也就能活120天,在这个过程中不停的有细胞的分裂和基因的复制,复制的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

如果在某一次复制中,控制细胞正常生长、死亡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细胞就会像一匹脱缰野马,再也不受人类的控制,开始自由的生长,也就形成了它独有的无限增殖能力,癌症随之而来。


既然癌细胞能无限制的分裂和增殖,那它岂不是会越长越大,到最后比人体还大了?
不会的。

这是因为癌细胞的生长也需要土壤和肥料,一个肿块周围能带来营养的血管就那么多,全都占领了也不够所有癌细胞吃,所以,癌细胞才不会在一个地方死磕。这边搜刮完了,就会派出一批与自身粘着性低的“海盗部队”,漂“血管”过“淋巴”,到身体的其他组织继续掠夺养分。

癌细胞沿着肿瘤总部给出的四条大路开始迁徙,这四条大路分别是
  • 直接蔓延;
  • 血行转移;
  • 淋巴转移;
  • 种植转移。

这个过程中不免会遭到免疫细胞的攻击,但是“勇士”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中狡猾的进化出了免疫逃逸机制,一些细胞丢掉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蛋白肽从而逃过一劫,一些细胞进化出了如IL-10、PD-L1等免疫抑制分子等等,总之逃过免疫系统杀伤的癌细胞凭借自己的本事,扎根在了新的“土壤”上。


你猜,哪块“土壤”最得癌细胞的青睐吗?换句话说,癌细胞最喜欢转移到哪里?

在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报告中可见:
  • 肺癌,最常转移至脑和骨组织,其次喜欢肾上腺、肝脏、胰腺、胃肠道、肾脏、淋巴结等;
  • 胃癌,以淋巴结转移为主,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腹膜等。
  • 结直肠癌,最常转移至周围骶骨,也可转移至淋巴结、肝脏、肺部、腹膜等。
  • 肝癌,易发生肝内转移,也可转移至肺部及骨等。
  • 乳腺癌,肺部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其次是胸膜、骨、脑组织、肝脏及肺部等。
  • 甲状腺癌,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其次是骨、肝脏及肺部等。

由这个统计数据我们能发现,每个癌种似乎在基因的作用下都有各自的偏好,但即便如此,科学家仍在其中窥伺到了一丝规律,也就是著名的癌症转移“种子-土壤”学说。其直观理解就是癌细胞作为种子,要有适合的土壤才能生长。


大多数的癌细胞非常喜欢营养丰富的地方,也就是血流丰富的位置,例如肝脏。但其实人体中脾脏、肌肉血流也非常丰富,却较少见到转移,这就与“土壤”环境有关,也就是近些年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肿瘤微环境。

转移位置中的纤维细胞、趋化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粘性因子,以及是否缺乏免疫监控等都是“种子”降落要考虑的微环境。

举个例子,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经常需要进行预防性的骨保护,这是因为,在三阴性乳腺癌生长过程中,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蛋白将通过强化PI3K-Akt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来上调趋化因子CXCL12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促进细胞生长,而在骨中,这些因子本身就比其他部分多,因此,癌细胞到了这里长的更快,也就是说,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骨就是他们适合生长的土壤。


和乳腺癌一样,每种癌细胞的远处转移都有不同的原因,但癌细胞是如何知道靶器官是不是适合生存还一直是个迷,因此,在远处转移发生前想办法去拦截也非常困难。我们能做的最简单提高生存率的办法就是严格的完成治疗计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复查。

通过完成科学的治疗周期将转移的可以将转移的可能杀死在摇篮里;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的可能;最后,按时复查,及早发现并尽早解决掉转移灶。

癌症难以治愈,但癌症可控可防,抗癌之路漫长,海心与你一起努力。

-End-
封面及内文图片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