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长得漂亮,性格开朗,工作上是女强人,回了家是半边天。 但天妒英才,李阿姨年初得了乳腺癌。正所谓“癌症猛于虎也”,刚一确诊,邻里就觉得李阿姨像换了个人。 原本的李阿姨温柔乐观,现在却经常默默哭泣,还时不时和女儿发起了脾气,谁也摸不透李阿姨到底怎么了?其实,李阿姨的这种情绪变化是非常正常的,癌症在大家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异常凶险、预后不良的不治之症,确诊癌症,对很多人来讲都是晴天霹雳。因此,伴随疾病而来的,不仅有身体上的病痛,还有心理上的打击,这导致患病后的情绪难以自控。《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主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认为,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极其复杂的。有些患者会表现出愤怒、烦躁,而也有些会出现厌世、自杀倾向等极度消极的症状,这些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 短时间内在同一患者身上虽然有一种情绪作为主导,但其他情绪也会轮换着反复出现,随着病情和时间的推移,其主导情绪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在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后认为,这种情绪是有规律出现的,也就是当前比较公认的患者心理变化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期、愤怒焦虑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所以,要想走出癌后的不良情绪,就得先来看看这5个阶段分别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和特点。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情节是,当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最常见的反应都是对医生说,“医生,你看错了吧!我好好的怎么会得癌症呢?”这是很典型的否认期的表现,这种表现代表的是患者刚刚得知自己患病的时候,“接受不了”或者“不接受”的认知,在此时“否认”是最自然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究其深层原因,导致这种情绪的并非患者完全否认这一事实,而正是因为无法否认,才会对疾病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这一阶段,家属经受的是比患者更大的考验,因为家属一方面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要对患者予以很大的耐心和包容,接纳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想法,维护他们的尊严。此时不能急于说明病情,也不要采取强硬的手段要求患者本人积极就医,帮助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消化来接受事实。一方面,患者恐惧于患病事实,会感到惶恐、惧怕,认为自己大限将至,坐卧难安,甚至失眠、做噩梦,惶惶不可终日;另一方面,事实逐渐被接受,患者心里产生“认命”的愤懑,在原有的焦灼情绪上就会更易激怒,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同时心里可能会悔恨,追忆自己以前的生活,将生病归因于过去的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这些情绪虽然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心情,但却也代表着患者已经接受了患病的事实,对于治疗较会更加配合。此时家属、亲友仍要对患者宽容以对,最大程度接纳他们的情绪,予以更多的尊重,让患者能感受到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关心、帮助。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安排与其关系亲密的家人、朋友在晚间进行陪护,在患者最脆弱的时候能及时予以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悔恨心态,要讲究应答策略,尽量避免指责的语气,可以通过改变话题尝试帮助患者多关注今后的生活。在患者身体和治疗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他去山间、海边、野外等大自然中纾解情绪。另外,家属也可以查阅一些与患者疾病相关的文献或病友抗癌成功的事例,在患者情绪稳定的时候传递给他。亦或鼓励患者与病友们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缓解不良情绪。常见的表现有情绪低落、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对过去感兴趣的事情也没有兴致。喜欢独处、静坐或卧床而很少活动,有时还会陷入极度的沮丧和绝望之中。这种表现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者自觉疗效不显著,已经无药可医,而另一种是真的病情危重,无药可医。所以,当患者发生抑郁情绪时,作为家属应该分析患者抑郁的原因。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应该鼓励患者多与病友交流,如实告知当前阶段的治疗情况。对于会上网、会用智能手机的患者,也应鼓励他们多去了解与自己病情相关的前沿信息,树立治疗信心,减轻他们因胡思乱想而造成的心理负担。对于真正生命终末的患者,家属要增加对患者的陪伴时间,可通过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和肢体抚触达到安慰的目的。也可通过陪患者多说话了解他的担忧和未竟的心愿,帮助患者打开心结,完成心愿,不要让他们带着悲伤离去。在经过一段时间内心的挣扎后,情绪也会逐渐趋于平稳,进入“接受期”的心理状态。在这个时期,最常见的是对家人的愧疚感和负罪感,认为自己患病而拖累了家人,治病花费过高在经济上造成家庭的负担而产生负罪感。此时家人要帮助患者扭转观念,可以尝试采用“照顾你是家人应该做的”或者“和你在一起我们感到很开心”这样的话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家属能够提供许多外力上的帮助,但克服负面情绪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我们要怎么做呢?首先,对于身体方面的疼痛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不适感就是病灶所引起的疼痛,身体不舒服时很难能有好心情。在安静、独处的环境下患者非常容易将关注点集中于自己的疾病,从而 胡思乱想引发负面情绪。我们可以听音乐看电视、读小说、种植花草、养鸟养鱼(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养其他宠物),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调节心情。适当的体育活动对于心情的调节有很深远的影响,年纪较大的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年纪较轻或体力好的患者可以在不引起过度劳累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游泳等。在天气晴朗温暖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哪怕只是走出去看看蓝天,听听鸟叫对心情都是很好的疏导。可以主动联系自己信任的人,通过和他们聊天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寻找病友,有共同经历的人更容易互相扶持和开导,并且树立治疗的信心。疾病虽然难过,但也带来了一段宝贵的休息时间,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好好享受每一天!在帮助家人纾解不良情绪方面,您是如何做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