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五脏“最喜欢”的运动,肝最喜欢伸懒腰,脾最喜欢揉肚子,心最喜欢……

  平凡的人 2022-05-24 发布于内蒙古

五脏,即肝、心、脾、肺、肾的合称。《黄帝内经》记载,“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内经》还阐述了“五脏六腑为身体之本,有健康的脏腑才能有健康的身体”的治病养生理念

五脏六腑功能强弱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养护好脏腑,方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根据五脏的经络和穴位不同,每个脏腑的养生动作各有差异。

Image

Image
心——心最喜欢拍打手臂内侧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心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两个经络相连,且都位于上肢内侧。拍打手臂内侧,刺激经络,相当于给心脏一个良性刺激,有助于增加心脏供血功能。    

拍打从胸口位置开始,拍至手指即可。每天一次,每次不超过5分钟为宜,力度以拍打时感到舒适为宜。

Image

Image

心怕寒,除了拍打手臂内侧,还可把手掌搓热后捂在心脏的位置上轻揉按摩,可起到驱寒作用,该动作每天可做2~3次,每次捂1分钟左右。   

Image
肝——肝最喜欢伸懒腰
肝,主疏泄、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肝主情志,以畅达为主。长时间工作或保持一个动作,容易导致肝气郁结。伸个懒腰,人会感到心情舒畅,也能舒展身体,放松身心,达到调节情志、宽胸理气的作用。 

Image

Image

中医认为肝经从两肋经过,所以推搓两肋也有助于肝经的气血运行,能刺激两肋处的期门穴和章门穴,具有健脾理气、舒肝解郁、调和肝胆脾胃等功效。

可双手沿着胁肋(肋骨)向下“搓摩”,每天一次,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Image
脾——脾最喜欢揉肚子
脾,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腹部居于人体中间,肾经、胃经、脾经、肝经均在腹部有循行,肝胆脾胃大小肠等脏器也都位于腹部。腹部就好比交通枢纽,畅通不拥堵,才能保证人体经络四通八达。

Image

Image

 揉腹部可以摩擦刺激腧穴等穴位、增强所属经络功能,调节脏腑功能。

脾为后天之本,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法,餐后半小时,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腹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10~15分钟。长期坚持,可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Image
肺——肺最喜欢叩击背部
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背部肩胛骨区域是肺脏的投影面,有肺腧穴、大椎穴等很多穴位。叩击背部区域,能很好地刺激经络穴位,起到按摩肺脏的效果,有助排痰,使气道更通畅。

Image

Image

可用双手向后扣打,也可用柔软的辅助器械拍打背部。一般从下往上,从肺底部到肺肩部,从外侧往内侧顺序拍打。频率每天一次,每次控制在5~20分钟(不产生疲劳感),力度以舒适无疼痛感为佳。 

此外,也可用热毛巾驱寒。洗澡时用35℃~38℃的温水,先从背部开始,从上往下,再到前胸部肋骨区域,热敷5分钟左右,可以振奋阳气、驱寒。 

Image
肾——肾最喜欢踮脚

肾,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在四时与冬季相应。

脚与人体的肾经关系密切,踮起脚尖可刺激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沿足跟部上行)、疏通足三阴经,使体内的气向上运行,从而温补肾脏、激发中气。

Image

Image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踮脚还可以增强足根部的活力,预防衰老。

每天可以早晚各一次,踮脚频率控制在2~3秒一次每次时间1~2分钟,感觉脚底发热即可。此外,直接按摩心、肝、脾、肺、肾对应的身体部位,也能起到一定的养护的作用。

每个部位每天可以搓摩1~2次,每次5分钟以内,感到发热即可。了解五脏和经络穴位,更有助于提升按摩效果。 

以上的养生动作

也有相关注意事项:

 1、肿瘤患者、皮肤破损患者和重大疾病发作期的人群不宜使用。

 2、所有动作均讲究柔和适度,用力过大,尤其请别人帮忙时,出现疼痛感可能反而伤身。自我按摩时以感到舒适、按摩部位发热为宜。   

 


○ 本文部分摘自《网络》,本公众号小编整理。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