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人不希望如此,萧奉先便是其中之一,因为晋王是文妃之子,向来和他不睦,一旦晋王继位,将会对他和元妃非常不利。 而秦王和许王是自己的亲外甥,一旦他们两人继位,那他萧奉先一家就可以牢牢地把持住辽国的朝政。 对于萧奉先这种人来说,国家利益远远比不上自身的利益重要,正是由于他们这种人的存在,才加速了辽国灭亡的步伐。 为了让自己的亲外甥秦王成为皇太子,萧奉先又一次在辽国危难时刻挑起了皇室内部的斗争。 萧奉先首先向晋王的母亲文妃下了毒手。 文妃共有姐妹三人,文妃是老二,她姐姐嫁给了耶律挞曷里,她妹妹嫁给了耶律余睹,他们俩人都是耶律延禧的左膀右臂,文妃一家在辽国的地位与元妃一家不相上下。 要想除掉晋王,必须先除掉晋王背后的支持者,文妃家族的势力。 有一次正逢文妃的姐姐和妹妹在军中相见互谈家事,而这件事正好被萧奉先知道了,他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派手下心腹向耶律延禧告发,说是文妃一家包括耶律挞曷里、耶律余睹等人准备勾结驸马萧昱废掉耶律延禧,另立晋王为辽国新皇帝。 耶律延禧似乎被烧坏了脑子,对萧奉先无中生有的谎言百信不疑,于是文妃一家遭受了灭顶之灾,文妃被赐死,耶律挞曷里和驸马萧昱被处死。 但萧奉先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耶律延禧放过了此次“谋反”的主角晋王,而且另一个晋王派的重要人物耶律余睹还没有“归案”。 耶律余睹又名余都姑,是耶律家族的近支,史书记载此人慷慨而有大义,历任辽国副都统,在萧奉先对自己的家人下黑手之际,他正好领兵在外,因此逃过了这一劫难。 但有萧奉先在,他就永远不可能再回辽国了,怀着对耶律延禧和辽国的无比失望,耶律余睹作出了自己人生中的一大重要抉择,投靠阿骨打的金国。 公元1121年五月,耶律余睹率领自己的一千多部下,离开辽国的军营,向金国的领土进发。 但耶律余睹的运气很不好,在去金国的路上,老天不帮忙,下起了大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行军速度。 闻听耶律余睹叛逃金国后,耶律延禧非常生气,于是他派出了五路人马去追击耶律余睹。 第一路奚王府事萧遐买,第二路北宰相萧德恭,第三路太常衮耶律谛里姑,第四路归州观察使萧和尚奴,第五路四军太师萧干。 这五路人马很快便追到了闾山附近,离耶律余睹的部队不到一天的路程。 但叛徒近在眼前,五个人却犹豫不决了,因为谁都知道耶律余睹是被冤枉的,都是萧奉先这个奸臣搞的冤假错案。 如果他们帮助萧奉先抓住了耶律余睹,说不定哪天萧奉先也会对他们下毒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他们岂能不知。 于是这五位辽国的将军统一了意见,到此为止,不再追击,借口是耶律余睹已逃入山中,不见踪影。 耶律余睹因此逃过了辽国军队的追捕,顺利了进入了金国的领土。 就在辽国发生动乱的过程中,金国也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金国的国论勃极烈撒改老先生与世长辞了。 作为金国的一名元老,撒改为阿骨打的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金国建立后,撒改又任劳任怨地为金国治理内政。 而且撒改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什么怨言,也没有什么野心,只知道尽心尽责、埋头苦干。 撒改是阿骨打伯父劾者的儿子,阿骨打的爷爷乌古乃在临死前并没有将接班人的位置传给长子劾者,而是传给了他认为更合适的次子劾里钵。 而且乌古乃还要求劾者及他的子孙后代们要尽心尽力的辅佐劾里钵的后代们治理好女真人的国家。 劾者做到了这一点,并且他将这一优良传统带给了他的长子撒改。 撒改在这方面做的比他父亲还要好,在阿骨打对外征战时,撒改做为国相,尽职尽责的做好国家的后勤工作,为阿骨打的对外征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而如今,这样一个优秀的政治人才去世了,对阿骨打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撒改虽然去世了,却为阿骨打和金国培养了两位优秀的军事人才,一位是他的弟弟翰鲁,另一位则是他的儿子完颜宗翰(粘罕),尤其是后者,将成为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将领。 为了表示对国相撒改家族的尊重,阿骨打任命撒改之子完颜宗翰担任移赉勃极烈,意思是第三副丞相,正式允许完颜宗翰加入到金国的最高军事政治集团中来。 处理完撒改的事情后,阿骨打收到了好消息,辽国的副都统耶律余睹率领部下来投降。 这对于阿骨打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以前虽然也有辽国将领投降金国,但都是些小角色。 而耶律余睹不同,此人非但是辽国皇帝近亲,而且还和辽国文妃有着亲戚关系,可以说是个对辽国政局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阿骨打得到了耶律余睹,就如同得到了一个攻打辽国的好向导,并且对整个辽国也是沉重的打击,因此耶律余睹得到了阿骨打的热情款待。 看到阿骨打对待自己的态度,再和耶律延禧相比,耶律余睹无比感慨,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辽国会输给一个小小的女真国酋长。 他对耶律延禧的辽国已经彻底失望了,于是他决心和阿骨打的金国并肩作战,共同消灭耶律延禧这个昏君。 阿骨打收留了被萧奉先陷害的辽国大将耶律余睹,而耶律余睹为了报答阿骨打的知遇之恩,知无不言,把辽国的所有情况全部告诉了阿骨打。 由此阿骨打对辽国内部的军事政治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再次攻打辽国的时机又一次到来了。 公元1121年十二月,阿骨打任命弟弟完颜斜也(又名完颜杲)为内外诸军都统,侄子完颜蒲家奴、完颜宗翰、长子完颜宗干、次子完颜宗望为副都统,降将耶律余睹为先锋官,率领大军向辽国中京发动进攻。 耶律延禧此时已成了惊弓之鸟,还未等到金国大军兵临城下,便提前开溜,逃到了居庸关。 中京城内群龙无首,辽国将士们不愿再为这个昏庸无道的主人卖命了。 公元1122年一月初,中京城守将献城投降,金国占领了辽国的第三个京城。 耶律余睹为了复仇而来,没有抓到萧奉先等人使他心情很不舒服,得知耶律延禧一行人逃往居庸关后,耶律余睹又自告奋勇带领完颜宗望和完颜娄室继续追击耶律延禧。 好不容易得到了短暂的喘气机会,金国的追兵又来了,那就再跑吧,耶律延禧这一次跑到了一个叫鸳鸯泺的地方,史书记载此地原为辽国皇帝经常狩猎游玩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张北县附近。 对于此地耶律延禧比较熟悉,因为在前几年,他经常到鸳鸯泺来打猎游玩,因此,耶律延禧便在鸳鸯泺安营扎寨,准备休息一阵子。 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大奸臣萧奉先还想干坏事,因为他知道,此次耶律余睹带领金兵前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取自己的性命,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萧奉先又想出了坏主意。 他来到耶律延禧的行宫中,再一次向耶律延禧献“退兵良策”。 这次耶律余睹带兵前来,目的无非是想拥立外甥晋王为辽国新皇帝,如果皇上把晋王给杀了,耶律余睹的出兵就没能意义了,那么他自然就会退兵了,为了国家的利益,请皇上大义灭亲。 借耶律延禧之手杀死掉晋王,而且理由还是如此的冠冕堂皇,这个萧奉先可真的不是一般的坏。 但最不可思议的是耶律延禧居然同意了萧奉先的“良策”,真的不知道耶律延禧是不是被萧奉先实施了魔法。 总之,在辽国命运危在旦夕的时候,耶律延禧一错再错,将整个辽国的命运推向了深渊。 晋王耶律敖鲁斡从小深受辽国大臣们的赏识,其各项综合能力在耶律延禧的几个儿子中间都遥遥领先,如果耶律延禧能及时将皇位传给这个年青人的话,辽国的命运似乎还能挽回。 可惜,耶律延禧非但没有把皇位传给这位最有出息的儿子,相反却听信萧奉先的谗言,无缘无故亲手下令赐死了晋王。 看到耶律延禧越来越昏庸无道,辽国的大臣们都已经绝望了,许多人都因此离开了耶律延禧,史书记载,“自从诸军闻晋王其死,无不流涕,由是人心解体”。 但萧奉先的“良策”没有成功,晋王的死并没有使耶律余睹收手,反而更加激怒了耶律余睹,闻听自己的外甥被无罪处死,耶律余睹更是义愤填膺,率领着金国的大军又追到了鸳鸯泺。 耶律延禧欲哭无泪,为了退兵新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儿子又折兵”。 但晋王的死,也使耶律延禧一向糊涂的脑袋终于清醒过来了,他终于看清了萧奉先的真实面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