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五代时期的陕西北部、黄河河套平原南部,有两个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的州城,虽然名义上一直受中原王朝管辖,但其实都由当地豪强所控制,属于半独立状态,一个是府州(今陕西省府谷县),一个是麟州(今陕西省神木县)。 府麟地区位于黄河河套地区的东部,而且正好位于契丹、党项、羌等多个少数民族混居区,人口结构十分复杂,北边是契丹国、南边是党项族控制的定难军节度使,西边靠着沙漠,是回鹘、羌等部落,只有东边才是河东,属于中原的一块飞地,而且是典型的不毛之地。 如此复杂的局面,导致府麟地区虽然名义上受中原王朝管辖,但天高皇帝远,又涉及到一大群凶悍的少数民族,所以中原王朝也懒得去管这块不毛之飞地,所以当地的豪强便成了这块地盘的真正主人。 唐朝末年,麟州一带有一位名叫折嗣伦的当地土豪,在当地汉番各族中颇有名望和威望,因此被当时河东的李克用所看重,封折嗣伦为麟州刺史。 折嗣伦去世后,他的儿子折从阮投靠了李存勖,成为李存勖的牙将,李存勖便将麟州府谷镇升级为州城,便是府州,然后任命折从阮为府州副使,负责防备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 李存勖登基称帝后,便正式任命折从阮为府州刺史,折氏家族于是便开始了在府州长达二百年的统治! 后晋时期,石敬瑭曾经将府州一同割让于契丹,但折从阮十分硬气,不愿意受契丹统治,他发动全州百姓,同仇敌忾,多次击退契丹的进攻,保全了府州。 后汉建立后,刘知远升府州为永安军,以折从阮为节度使,折从阮十分感激,宣布向后汉称臣,甚至自己主动入朝。 后汉方面当然也没有亏待折家,随即又封折从阮之子折德扆为府州团练使,继续驻守府州。 郭威称帝后,折从阮历任宣义、保义、静难三镇节度使,而折德扆则被封为静难军节度使,冶所仍在府州。 五代时期折氏家族在府州统治三十余年,虽然名义上曾受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统治,但实际上府州还是折氏家族说了算,中央朝廷也就只是简单遥控指挥而已!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继续承认折氏家族在府州的半独立统治,折氏家族在府州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俨然一方土皇帝。 但折氏家族对宋朝十分忠心,为宋朝守土御敌,从没有过割据自立的野心。 北宋北金国灭亡后,折氏家族的第九代传人折可求投降金国,折氏家族在府州的近两百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虽然府州折家军在五代北宋时期赫赫有名,但要论在民间的知名度,他们远远不能和邻居麟州杨家军相提并论。 五代时期除了折氏家族之外,麟州一带还有一个杨氏家族也十分有名,和折氏家族几乎齐名。 折氏家族统治府州之后,麟州当地杨氏家族也出了一位名叫杨信的豪强。 杨信善骑射,武力超群,以勇武称雄于麟州,是麟州各族百姓的首领级人物。 像麟州这种民族关系十分复杂的不毛飞地,一般的外来官员根本不敢去当官,所以中原朝廷也很识趣,也就直接默认杨信在麟州的统治。 后汉时期,刘知远给了杨信一个正式的名份,麟州刺史! 于是,府州和麟州两个不毛飞地,便同时出现了两大当地豪强家族折氏和杨氏分别占据统治的局面。 折杨两大家族的关系一向十分密切,因为在这种群狼包围、猛虎四顾的地区,稍有不慎便会被四周凶悍的邻居们干掉,折杨两大家族必须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能在夹缝中苦苦生存。 后汉时期,府州的当家人折德扆和麟州的当家人杨信决定搞政治联姻,折德扆将自己的女儿折赛花嫁给杨信的长子杨重贵,双方结为儿女亲家。 折家一向是臣服中原王朝的,后周建立后,折德扆第一时间向郭威表明自己的态度,所以继续当他的府州土皇帝。 但杨家和另一个割据河东的北汉政权关系却十分特殊! 后晋时期,当刘知远任河东节度使时,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开始在河东军中任职,便经常去麟州,因此同杨信开始交往。 刘知远登基称帝后,杨信虽然当上了麟州刺史,但为了杨氏家族的长久利益,觉得应该为杨氏家族多找一条后路,他看中了新任河东节度使刘崇这条船,于是决定把自己的长子杨重贵送到刘崇军中任职。 杨信的算盘其实很精明,如果麟州出问题,那么杨氏至少还有杨重贵这支后裔存在,当然如果杨重贵在河东出问题,那麟州杨家就必须保住。 在后汉时期,少年杨重贵便被父亲杨信送到了河东的刘崇军中任职,此时的杨重贵刚刚成年,同行的还有他的新婚妻子折赛花。 杨重贵到了河东之后,同样受到了刘崇的重用,任保卫指挥使。 至于麟州方面,杨信在北汉建立的当年因病去世,继任麟州刺史的是杨信的次子杨重训。 由于父亲杨信和刘崇关系较好,兄长杨重贵又在北汉担任武将,杨重训于是决定向北汉依附称臣,进贡纳款,把北汉当成麟州的政治靠山,但后来杨重训又归附后周,和兄长杨重贵成为对手。 顺便提一下,杨重贵后来改名为杨业,他和他夫人折赛花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将远远超越同时代的折家军,因为后来的民间百姓和文人们把杨业和他的家族成员们塑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武将世家,号称杨家将。 明朝时期,是中国演义小说的兴盛和鼎盛时期,各类小说层出不穷,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嘉靖年间,有一位名叫熊大木的文人,曾经写过一部描写北宋初期的演义小说,名叫《北宋志传》。 明朝中叶,明朝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频繁发生战争,而嘉靖皇帝又常年不理朝政,导致朝堂之上以严嵩为首的奸臣当道,英雄传奇人物小说的诞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熊大木于是选择了杨家将这个题材,他根据宋元时期杨家将的民间流传故事再以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北宋志传》一书。 《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主要讲述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子孙四代为北宋朝廷忠心报国、抵抗辽国和西夏入侵的故事,讴歌了以杨家将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同时也塑造了以穆桂英、王兰英为代表的一批女英雄形象,《杨家将》和《薛家将》和《呼家将》并称中国通俗小说史上的三大家将小说。 而杨家将的创始人便是杨业,又称杨老令公,而《杨家将》故事中的佘太君的原型便是折德扆之女折赛花。 《杨家将》故事中的内容其实一半以上圴为虚构,杨宗保、穆桂英、王兰英史书上均查无此人,杨延昭却有其人,但他的老婆并不是什么柴郡主,杨家也没有居住在天波府中,但杨业却是货真价实的民族英雄,三十多年后兵败陈家谷,被辽国俘虏,不屈绝食而亡! 当然此时的杨重贵还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会如此的精彩,也不知道在一千多年后,他和他的子孙后代们会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式英雄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