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第一部(吴乞买篇10)

 东吴春秋 2022-05-24 发布于江苏

但不管宗望兄对赵构的身份有多么怀疑,谈判还得继续进行下去,赵构虽然比他的大哥赵桓能力强,但毕竟赵桓才是皇帝,谈判还得按赵桓的思路进行下去。

于是,赵构没有任何办法,只得非常郁闷的答应了完颜宗望提出的各种不平等条件。

完颜宗望没打胜仗,却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包括金钱、土地和人质,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大陷饼,他从内心真心“感谢”赵桓。

虽然如此,康王赵构和张邦昌却还不能回去,因为在完颜宗望没有摆脱宋朝的军事威胁前,康王这张牌对于完颜宗望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但随即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却差点儿要了康王赵构的性命。

事情的起因还在于宋朝这一方,就在康王的使者团离开汴京城还不到一周,赵桓和李纲期盼已久的勤王大军终于来到了汴京城下。

这无疑于给赵桓和李纲同志注射了一注强心剂,一直战战兢兢过日子的赵桓终于可以抬起头做人了。

而且此次勤王大军都是战斗力相当强劲的军队,头号明星便是西北种家的名将种师道。

我们前面提到过这位仁兄,在三年前攻打辽国燕京时,由于受到童公公的排挤,种师道倒霉透顶,非但作战失利,还被童公公等人诬陷,成了宋朝战败的头号罪人,被降职留用。

金兵南下后,种师道被重新任命为静难军节度使,奉命勤王。

此时的种师道已经七十五岁,而且重病在身,但为了国家的危亡,种师道决定拼了自己的性命也要去挽救已经病入膏肓的赵宋王朝。

一接到赵佶的勤王命令,种师道便率领一万五千名西北将士日夜兼程向汴京城进发,终于及时赶到了汴京城下。

另一位勤王的知名人物也是来自西北地区,此人名叫姚平仲,乃是西北名将姚古的养子,姚家与当时陕西一带的种家齐名,而姚平仲作为姚古的养子也是一员猛将,多次在与西夏国的作战中立下战功。

赵桓也曾闻听姚平仲的威名,因此这位姚将军也被召回汴京担任勤王的重任。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一月二十四,宋朝的各地勤王大军共计二十万聚集于汴京城下,宋朝军队从人数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完颜宗望的军队,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宋朝这一方倾斜。

看到这样一片大好的形势,赵桓有点后悔自己答应完颜宗望的条件了。

于是,赵桓召集了所有的文武重臣召开军事会议,商谈如何应付目前的局势。

参加会议的人有宰相李邦彦、侍郎吴敏、李纲、种师道、姚平仲等重量级人物。

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皇帝赵桓不想答应金国的和谈条件了,他想乘着目前兵强马壮一举击败城外的六万金兵,挽回宋朝的败局。

从赵佶到赵桓,宋朝的两代统治者们都在重复做着同一个恶性循环的事情。

和谈——签约——违反合约——出兵惹事——投降——再和谈——再签约——再违反合约。

这类事情赵佶干了几次,现在赵也准备这么干。

至于金营中康王赵构的生死就管不了了,赵桓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关键时候牺牲个亲弟弟根本算不了什么!

首先发言的还是李纲,自从在汴京城下击退了完颜宗望后,李纲对于击败金兵信心十足。

他提出目前只需重兵坚守,等待完颜宗望的军队粮草基本耗尽时,金兵必然会撤兵,到时从后面追杀,肯定能大获全胜,而且追杀的最好时机应该是金兵北渡黄河的时候。

李纲的这个计划几乎无懈可击,得到了种师道、姚平仲等人的一致同意,因此与会的所有人员一致同意了这个计划,并商定于二月初六出兵。

历史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宋朝和金国的历史就都得改写。

一个偶然的因素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同为勤王大将的姚平仲虽然和种师道一起被赵桓委以重任,但在赵桓的眼里似乎更倚重于种师道,因为毕竟种家的知名度要比姚家高一些。

这就引起了姚平仲的不满,为了在新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争取能让姚家的风头盖过种家,姚平仲便突发奇想,向赵桓提出来了新的作战计划。

在二月初一那天,派自己手下的一万多西北精锐之师连夜偷袭完颜宗望的大营,争取活抓完颜宗望。

我们无法得知当时姚平仲内心的真实想法,为何要突然提前发动对金兵的攻击,他的计划也只不过比李纲的计划提前了五天,但就是这五天改变了整个战局的形势。

李纲和种师道虽然对姚平仲的计划持有怀疑态度,但赵桓却非常支持这个大胆的偷袭计划,夜长梦多,他太想赢得这场胜利了。

于是,作战计划又被再次修改,改在二月初一发动对完颜宗望的偷袭,偷袭的主将当然由姚平仲担任,李纲同志担任接应任务。

二月初一的夜晚,姚平仲率领手下的一万多名敢死队员向完颜宗望的金兵大营杀去。

姚平仲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在向他招手,他即将立下自己一生中不朽的功绩。

但当姚平仲的大军快要接近金兵大营时,他突然发现了很奇怪的一幕,金兵大营居然是空的,很快他的四周出现了大量的金兵。

姚平仲的第一反应是他的偷袭计划被完颜宗望提前知道了,然后这位身经百战的西北名将第二反应是扭头就跑,展开了一场马拉松式的骑马长跑比赛。

我们不知道姚平仲为何会选择逃跑,因为当时他所率领的敢死队员有一万多人,即使被金兵包围,如果鼓起勇气决一死战的话,胜负还是很难预料的。

但姚大将军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逃跑。

他完全不顾手下一万多人的死活,一个人策马狂奔,向南方逃去。

第二天早上,这位姚将军居然一口气跑到了邓州,也就是说他一个晚上跑了七百公里。

他在邓州稍微休息了一会,考虑了一下自己的下一步打算,然后做出了一人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逃亡隐居,从此世间已无姚平仲。

其实姚平仲虽然偷袭失败,但元气并未受到损伤,也就是牺牲了几千号敢死队员,对于整个战局不会有大的影响,他大可重整人马,回到汴京,继续抗金。

但此时的姚平仲已经完全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以往的那种豪言壮志早就丢到九宵云外去了。

于是,这位大将军继续长跑,从武关到西安华山再到四川青城山,从此以后,世间真的再无姚平仲这号人,他从此彻底离开了硝烟迷漫的宋金战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