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后,为了表彰和怀念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那帮文臣武将们,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令刑部侍郎、将作少监阎立本将与他一同打天下的二十四位文武功臣的画像绘制在凌烟阁内,称之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基本上都是货真价实的唐朝开国功臣,大家都十分熟悉,其中有秦琼、程咬金、徐茂公、长孙无忌、魏征等名人。 六百年后的南宋,宋理宗赵昀在权臣史弥远死后开始亲政,他模仿当年的唐太宗,决定从公元960年宋朝开国至当下的二百多年时间内,挑选二十四位宋朝的文武功臣,也组建个宋朝的功臣功勋表彰榜单。宋理宗经过多番考虑,终于挑选了二十四位有功于宋朝的文武大臣,然后命画师将他们的画像画下来,放在昭勋阁中,后人称之为宋朝“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包拯 宋朝的名人很多,无论文臣还是武将,其数量并不比唐朝少,质量也不比唐朝差,但宋理宗所精心挑选的这二十四人名单,说实话,根本无法真正代表北宋至南宋二百多年间的国家功臣。 我们来看下宋理宗这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 北宋时期16人:赵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载、潘美、李沆、王旦、李继隆、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 南宋时期8人: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陈康伯、史浩、葛邲、赵汝愚。 这份名单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一眼的感觉可能非常陌生,甚至可能有一半的人,你还不认识,除了赵普、曹彬、潘美、司马光、韩世忠之外,其他人的姓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真的很陌生! 在大家习惯传统的历史记忆硬盘中,宋朝的文臣武将数量很多,对国家有过贡献的也有很多,如武将杨继业、狄青、岳飞、吴玠吴磷等,如文臣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轼、王安石等等,居然一个都不在这份昭勋阁功臣名单之中。 让人不禁怀疑宋理宗选择国家功臣的标准是否存在严重的偏差? 武将方面,宋朝一向重文轻武,所以二十四功臣中只有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及韩世忠五位真正意义上的武将,而南宋只有韩世忠一人。 宋理宗时期,朝廷早已帮岳飞平反,其实宋理宗完全可以把岳飞放在昭勋阁功臣之中,但事实上宋理宗仍然把岳飞排除在外,其中的缘故不得而知。 文臣方面,论对国家朝廷的贡献、范仲淹、包拯、王安石绝对要超越名单上的大部分人,但宋理宗居然对这些人视而不见! 也许是某些其他原因误导了宋理宗,让宋理宗在挑选国家功臣时,产生了偏差,导致选择出现了严重的不科学和不合理现象。 也许宋理宗的选择标准更多是从政治官职方面考虑,而对国家的功绩方面考虑的并不多,所以便出现了上面那份奇葩功臣名单。 南宋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至今仍然为史学界所诟病,很多人认为这份名单名不符实,根本不能真正代表宋朝的国家功臣!也许只是宋理宗的个人偏爱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