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国春秋--吴越篇34

 东吴春秋 2022-05-24 发布于江苏

尽管面临着灭顶之灾,但危仔倡似乎仍然不愿放弃自己在信州的地盘,所以他决定采取缓兵之计,积极主动地向淮南集团表示道歉和投降,最好希望淮南方面能够允许他继续保留信州的地盘。

投降,早干吗去了,徐温可不是好忽悠的,投降没问题,请交出信州的地盘,来扬州广陵和你兄长危全讽团圆聚会吧。至于信州城,徐温早有安排,左先锋指挥使张景思被任命为新的信州刺史,而且已经率五千精兵赶赴信州。

面对淮南集团的大军压境,危仔倡终于明白,忽悠是行不通了,放弃信州是必然的选择,问题是如果像兄长危全讽那般被带到扬州广陵,估计被杨隆演和徐温干掉的可能性极大。

所以危仔倡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同样放弃信州,但选择投奔自己昔日的盟友钱镠的吴越公司。

开运三年(公元909年)七月,危仔倡率家属心腹将领逃离信州,一路来到了钱镠的吴越国。

对于危仔倡临危时的主动投奔,钱镠表示出了极大的欢迎,以贵宾的礼仪进行接待,危仔倡随即被任命为淮南军副节度使,危氏的这一支家族成员从此开始在吴越杭州一带定居繁衍,但钱镠始终觉得危这个姓氏不太好听,所以帮助危仔倡家族改姓为元。

加入吴越国后的危仔倡不久便因病去世了,没能再为盟友钱镠贡献能量,但他的儿子元德昭后来却成为了吴越国的丞相。

当然开运三年的吴越国有喜也有忧,苏州城大败淮南军、信州危仔倡势力主动投奔自然是喜事,忧事则是吴越国头号幕僚罗隐的去世以及湖州的再度叛乱。

先说说罗隐的相关故事吧!

在唐朝末年五代初期的诗词文学界,罗隐无庸置疑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几位诗词达人之一,唐朝原本是诗词达人层出不穷的时期,但随着战乱的频发和藩镇割据的日益猖狂,优秀的诗词达人们也失去了大量生存的环境和市场,像罗隐这样极富文学才华的哥们居然无人问津,要不是同乡钱镠慧眼识英雄,罗隐估计就得碌碌无为一生了。

乱世之中,讲得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大家拼得是军事实力,吟诗作词的文弱书生自然派不上什么大用场。

但是钱镠对文人罗隐的态度却使唐朝末年的那帮诗词文学达人们惊喜地发现,看似粗鲁武夫的钱镠,其实也开始学会了重用尊重文臣。

钱镠以武夫起家,虽然在频繁不断的战乱之中,主要依靠自己手下那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来打拼两浙吴越的地盘,但他也明白一个道理,打拼天下要靠武将,而治理天下必须依靠文人,否则只能如黄巢那般昙花一现、随风飘落。

在钱镠礼遇第一位文人罗隐之后,相继有沈崧、林鼎、皮光业等著名文人相继来到两浙吴越一带,选择加入了钱镠的吴越公司。

沈崧,字吉甫,福建闽县人,祖沈辂、父沈超均为唐朝官员,称得上是官宦世家。

当然,伴随着沈崧的出生,还是习惯性的有些奇闻怪状的,诸如沈崧出生时,有大蛇坠落于床前,沈崧出生七日沐浴时,突降暴雨震坏浴盆等。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沈崧高中进士,正式成为了唐朝正式官员。

但在唐朝的那段混沌战乱时期,当个小小的政府官员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庆幸之事,当沈崧回归福建家乡路过杭州时,被钱镠挽留,最终选择加入了钱镠的吴越集团。

来到吴越后的沈崧同样得到了钱镠的重用,被封为镇海军掌书记,凡钱镠吴越国的书、檄、表、奏等文书的起草均出自沈崧之手。

林鼎,字涣文,福建侯官人,父亲林无隐,曾是福建一带有名的诗人,因明州刺史黄晟礼贤下士、招纳人才,而迁居明州,投奔黄晟。

林鼎出生于明州大隐村,成年后,能文善书的林鼎同样获得了钱镠的垂青,被任命为观察押牙,不久之后,又进入钱传瓘的府邸,成为钱传瓘的重要幕僚。

皮光业,字文通,祖籍湖北,出生于苏州,但论起历史知名度,皮光业甚至还不如他那位知名甚高的父亲。

生活在唐朝末年(时间以经历过黄巢起义为标准)的优秀诗词达人虽然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和唐朝初期、中期相提并论,但至少还是有那么几位厉害人物,以罗隐、皮日休、陆龟蒙、韦庄为代表,皮光业的父亲皮日休赫然在列!

皮日休,字袭美,湖北天门人,晚唐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号鹿门子。

咸通(公元867年),皮日休高中进士,历任苏州军事判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等职务,而皮光业便是出生于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期间。

但随后皮日休的经历则颇为精彩和传奇。

第一种说法:

当黄巢大军攻略江南时,皮日休被黄巢所擒获,后来选择加入了黄巢盐帮军队,跟随黄巢大军攻克长安,官至翰林学士。

黄巢兵败后,皮日休不知所终,有说他因写诗讥讽黄巢而被黄巢所杀,也有说他在黄巢兵败后被唐朝政府所杀。

第二种说法:

皮日休压根没有参加黄巢的盐帮军队,只不过是厌倦官场,而选择了在吴越一带过起了隐居生活,终老于吴越。

当然,第一种说法的证据似乎比较确凿,从而被多数史书所认可。

年轻的皮光业虽然继承了父亲优秀的文学基因,但正是受累于父亲那段“身陷贼军”的不光彩经历,从而处处受阻,难有作为。

但钱镠却发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完全不去考虑皮光业父亲的历史问题,毅然将皮光业收入府内,充当幕僚官。

文有罗隐、沈崧、林鼎、皮光业等著名的文学诗词达人,武有顾全武、杜稜、马绰、成及、杜建徽、曹圭等能征善战的勇将,无论从哪方面考量,占据两浙吴越钱镠的综合实力都不逊色于另外几路貌似强大的诸侯藩镇。

淮南杨行密集团看似实力强悍,还曾击败过中原的老大朱温,但钱镠在和淮南集团的多番较量过程中,虽然有胜有败,却始终没有处于下风,甚至还略占上风。

所以,在唐朝政府正式宣告死亡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之时,面对篡唐夺位的梁朝皇帝朱温派遣的使者,面对头号幕僚罗隐慷慨陈词般的劝诫,钱镠并不是没有动过称王称帝之野心和欲望。

但最终冷静和理智战胜了野心和欲望,钱镠并没有跨出那足以改变他和吴越集团命运的关键一步,但对于直言敢谏的罗隐的那番慷慨陈词,钱镠内心深处还是有几分赞同的。

对外而言,钱镠表示完全臣服于朱温的梁朝,表示心甘情愿地充当朱温的小弟兼马仔,该进贡的就进贡,该送礼的就送礼,该下跪的就下跪,该嗑头的就嗑头,一幅极度温顺绵羊的姿态!

但对内而言,钱镠可就有些自行其事、毫无顾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