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二十年代,明朝已经进入晚期,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难境地。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明朝四路大军,十三万精锐之师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女真族首领努尔合赤各个击破,损兵折将无数。 萨尔浒之战后,女真族迅速强势崛起,连续击败明朝军队,夺取沈阳、辽阳、锦州等地,整个辽东几乎全部落入女真之手,辽东局势一片糜烂! 同一时期明朝内部党争不断、内讧频繁、政治极度腐烂,社会各阶级矛盾激化、官员贪污腐化、百姓极端贫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万历皇帝在萨尔浒之战的第二年因病去世,继位的是他的长子朱常洛,但朱常洛仅仅当了一个月皇帝也一命呜呼,随即由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继位,其间又生发生红丸案、移宫案,朝堂之中东林党、浙党、齐党,后宫的太监、妃子、保姆们都参与其中,斗得不可开交、热闹非凡! 以明朝的这种非正常奇葩重病状态,估计是很快就要亡国的!不是死于内忧就是亡于外患! 在这个特殊时期,来自西欧的殖民者们也不远万里跑到东亚来凑热闹,打算从明朝这个重症患者身上捞取点油水和好处! 15世纪至17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各国的远洋船队开始探索整个世界,出现在各大洲的海洋之上,很快新大陆、南北美洲、非洲等地成为欧洲各国的殖民地。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者,他们在全世界各地疯狂地抢占殖民地和海外资源,成为当时的海上帝国,甚至连英、法等传统强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荷兰原本受西班牙统治,公元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赢得国家独立,独立后的荷兰急于像西班牙和葡萄牙那样,迅速发展自己的航海事业,掠夺海外资源,抢占海外殖民地。 但西班牙对独立的荷兰十分仇视,甚至关闭西班牙的所有港口不准荷兰船只停泊。 荷兰人没有办法,新大陆已经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非洲是英、法等国的盘中餐,荷兰没有实力同那些强国抗衡,只能寻找通过亚洲的新航线。 荷兰的舰队来到了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在爪洼和马六甲两次击败葡萄牙舰队后,荷兰人终于占据了整个马来群岛,垄断了整个马来群岛的贸易,成为马来群岛(主要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的殖民者。 此时的荷兰海军实力迅猛增涨,大有超越老东家西班牙的趋势,在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公元1602年,荷兰成立了联合东印度公司,专门负责荷兰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和贸易活动。 东印度公司并不是普通的贸易公司,有荷兰政府的后台和背景,可以有自己的雇佣军,可以发型货币,可以代表荷兰政府与其他国家订立条约,并有对该地实施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虽然占据了马来群岛,但荷兰殖民者对富庶的东亚各国尤其是明朝垂涎三尺,他们想在东亚地区同东亚各国展开大规模的贸易,所以必须要在东亚一带寻找合适的商业贸易基地! 但明朝长时期一直实施海禁,根本不可能对荷兰开放贸易港口,荷兰人经过多次探索,发现在福建和台湾岛之间有一处列岛非常适合做贸易基地,名叫澎湖列岛。 澎湖列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澎湖乃漳、泉之门户,台湾和澎湖唇齿关系,失台湾,则唇亡齿寒,失澎湖,则漳、泉忧! 由于明朝并不重视海防,澎湖和台湾岛上均没能驻扎军队,荷兰人当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公元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司令韦麻郎一声令下,率领两艘战船北上,迅速率兵占据了澎湖! 那么此时的明朝政府在干什么呢? 明朝军队刚刚在朝鲜击败了丰臣秀吉的日本倭寇,展示出了明朝军队的实力,但万历皇帝和朝中大臣为了太子人选,搞起了国本之争,所以干脆采取躲避朝会的办法,长时间不上朝。 要说明朝的部分官员们还是比较尽心尽责的,皇帝不管事,我们自己管。 澎湖和台湾历来都是明朝的领土,虽然大家都不太愿意出海去岛上定居,但并不代表明朝就会放弃这些领土! 福建巡抚徐学聚看到有外人不打招呼占据了自己的管辖区域,立即派遣具有丰富水战经验的名将沈有容到澎湖和荷兰人交涉。 沈有容受命后,立即率领50艘战船、2000余士兵,来到澎湖,会见韦麻郎,要求韦麻郎立即撤出澎湖。 韦麻朗向沈有容提出建立海上贸易的请求,但遭到沈有容的断然拒绝,韦麻郎想用武力解决问题,但看到沈有容身后的50艘战船后,立即服软了,灰溜溜的逃离了澎湖! 此次对抗事件结束后,明朝政府立“沈有容谕退红毛夷麻郎碑”以示纪念,此碑现存于澎湖马公镇。 第一次和明朝接触失败后,荷兰人认为,要想打开明朝的贸易通道,必须通过武力来解决。 但荷兰后来忙于对付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明朝的进攻又延缓了十几年。 随着东印度公司实力的不断壮大,荷兰人又开始把目光盯住了明朝。 明朝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4月,荷兰们集结了15艘战船,包括当时装载前后巨炮的超级战船,包括2艘英国战船,士兵1000余人,由雷约兹率领,浩浩浩荡荡向明朝的澎湖进军。 在当时的大海之上,这是一支名符其实的超级联合舰队,其实力足以使对手闻风而降! 七月,荷兰人再度占据澎湖。 明朝军队在第一次驱赶荷兰人后,仍然没有在澎湖驻扎军队,那么这时候的明朝皇帝又在干什么呢? 此时的明朝皇帝是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朱由校同志的最大爱好是做木匠,一切朝政事务统统交由他的好伙伴大太监魏忠贤处理,魏忠贤实际控制了明朝的朝堂,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一片混乱! 魏公公忙着贪污受贿,残害政敌,根本没功夫搭理小岛上的荷兰人,荷兰人便开始在澎湖一带附近海域展示他们海上马车夫的强悍实力。 十月,荷兰出动8艘战船攻击厦门港,面对高大坚厚、火炮迅猛的荷兰舰队,明朝地方守军一筹莫展,毫无办法! 二十年前击败日本倭寇的明朝水军的战斗力已经日薄西山,不负当年之勇,明朝的战船根本无法同荷兰战船抗衡,荷兰人击沉明朝商船七八十艘,而自身伤亡仅数十人。 初战胜利的荷兰人迅速在澎湖修筑堡垒、加强军备,并再度派遣三艘战船来到澎湖,荷兰舰队的战船数量达到18艘。 荷兰人随即以战船封锁漳州港,以武力威胁明朝答应如下条件: 第一,允许荷兰人在中国沿海互市; 第二,割让澎湖给荷兰人; 第三,禁止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二国进行贸易。 这个情形和二百年多后,清朝同英国的鸦片战争局势颇为相似! 以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澎湖将成为荷兰人新的殖民地,明朝将再度丧失领土! 这时,新任福建巡抚南居益来到了福建! 南居益,字思受,陕西渭南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天启年间任右副都御史,负责巡抚福建。 刚到福建上任的南居益,便遇到了荷兰人侵占澎湖,生性刚烈的南居益自然不会容忍荷兰在明朝上的领土上烧杀抢掠! 而此时那位木匠皇帝朱由校也难得发话了,要求南居益尽快把可恶的荷兰人驱逐出境。 但问题是,南居益只是位文官,根本没有多少带兵作战的经验,更不要谈海上作战,如果陆军作战的话,此时的明朝方面还能找出很多沙场名将,但如果在海上作战,明朝方面基本一片浆糊,全国找不出几位海战将领,估计还不如那些常年在海上掠夺为生的海盗。 南居益虽然是个书生,却不是头脑一根筋的书呆子,自幼骑马击剑,爱好兵法,他亲自来到前线视察,亲眼看到了可怕的荷兰超级巨炮战船,然后,他得出了结论,以此时明朝水军的战船规模,正面交锋,断无取胜的可能! 虽然困难重重,但南居益却并不打算退缩让步! 既然正面交战无胜算,那就只有动用计谋了,南居益不愧为读书人,经过一番生思熟虑,南居益决定搞一次鸿门宴,阴一把荷兰人!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11月,一位名叫薛伯泉的中国商人代表来到了澎湖面见荷兰人,希望做为中间人在明朝政府和荷兰人之中进行斡旋谈判,解决目前的僵局! 荷兰人并不傻,知道其中可能有阴谋,但架不住商人们的反复劝说,外加他们也不想这样长时间和明朝僵持,于是派遣司令弗朗斯率领2艘单桅战船前往厦门同明朝政府谈判! 11月15日,荷兰人来到厦门,但弗朗斯等人十分狡猾,把谈判地点放在战船之上,但南居益也十分狡猾,对此早有准备,在谈判达成初步协议后,南居益提议荷兰人登陆到厦门衙门府邸进行正式的签约,为了打消荷兰人的疑虑,南居益甚至还把三名明朝官员放在船上当人质。 荷兰人又经过一番协商,决定派遣三十余人的代表团上岸! 上岸之后的荷兰人受到了明朝厦门官员的热情款待,大家好酒好菜招待远方来的客人,荷兰人禁不住这样的糖衣炮弹攻击,纷纷喝的伶仃大醉,有些人甚至还酒精中毒、腹泻拉稀! 南居益当然不会真的热情款待荷兰强盗,他早已在酒菜中下了泻药和蒙汗药,当然不是真的要毒死荷兰人,只是让荷兰人多睡一会。 搞定了上岸的荷兰代表后,南居益又乘着深夜,命五十余艘小船,装满火箭,猛烈攻击荷兰人停在厦门港的两艘战船。 荷兰人猝不及防,一艘战船被烧毁沉没,一艘受伤逃离厦门! 被忽悠戏耍的荷兰人恼羞成怒,对明朝方面恨之入骨! 南居益通过不怎么光彩的手段,获取了小小的胜利 ,但南居益并没有安枕无忧,他知道荷兰人早晚会采取报复手段,所以必须先下手为强。 明朝同荷兰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1月,南居益亲自乘船到金门督战,下令明军船队渡海武力收复澎湖,明朝这次攻打澎湖,共集结兵船200余艘,士兵1万余人。 福建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亲自率领兵船跨越台湾海峡来到澎湖,登陆白沙岛,首先与荷兰军队交锋,但荷兰军队依仗坚固的工事与巨炮战舰顽抗,澎湖久攻不下。 荷兰人修筑的堡垒异常坚固、装备了精良的火器,而且巨炮战船在澎湖四周不断巡航,威胁着登陆的明朝军队。 反观明朝这边,将领们几乎没有任何海岛登陆战经验,出征将士几乎清一色的陆军,战船皆为小型运兵船,根本没法和荷兰的巨炮战船相对抗。 尽管明朝在人数方面占有10:1 的优势,但在武器装备和战船方面,明朝和荷兰相差甚远,所以战局陷入僵局! 但明朝军队并不气馁,大家用装满沙石的战车抵抗火炮,缓慢推进,慢慢完成对荷兰军队的合围,同时还封锁海道,断绝荷兰人的外援。 即使如此,明朝军队依然没法攻克荷兰人固守的堡垒。 战争持续到七月仍然没有进展,南居益心急如焚,明朝虽然是主场作战,但澎湖远离大陆,海上运输粮草十分困难,如果粮草耗尽,明朝军队便将遭受失败的命运。 南居益于是紧急从福建调集火铳部队增援澎湖,火铳毕竟是热兵器,有了火铳,明朝军队战斗力猛增,很快将荷兰人的外围堡垒全部拔除,最后只剩荷兰人的据点风柜仔的红毛城! 八月,明朝在澎湖已增兵至1万余人,达到明朝此次出征的人数极限,但红毛城还没攻克。 南居益关键时刻,向前线将士发出最后通牒“不克澎湖,军法从事”! 领导发火动真格了,必须玩命了,明朝将士顿时士气大振,兵分三路,疯狂猛攻红毛城。 坚守了八个月的荷兰人终于撑不下去了,荷兰新任司令官孙克认为,战争再持续下去,荷兰人将全军覆灭,最后他做出了投降撤退的决定! 8月16日,荷兰人宣布向明朝投降,残部逃亡台湾南部,澎湖之战结束! 澎湖之战,明朝军队以10:1 的人数优势,三度增兵,采取长期围困战术,最终驱逐荷兰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尽管明朝方面只能算是惨胜,但这是十七世纪初期,没落的明王朝同新兴的荷兰殖民者的第一次交锋,明朝依靠人数优势、南居益的计谋和坚韧、将士们的勇猛和顽强,最终获得了胜利! 战争结束后,南居益将俘虏的荷兰守将高文律等十二名荷兰战俘送到北京,献俘于皇帝朱由校,朱由校将高文律等人全部斩首,传首九边,以儆效尤! 荷兰侵略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所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