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以挞赖和完颜宗磐为首的“非阿骨打派”来说,这也并非是一个坏结果,吴乞买在任命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的时候,顺便把自己的儿子宗磐安插进了勃极烈的行列,并且地位仅在完颜亶之下,为国论忽鲁勃极烈,事实上为宗磐留足了后路。 至少皇室继承人没有落到宗干、宗辅等一帮猛人手里,他们应该还有翻身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吴乞买会最终同意将皇位归还给自己的大哥阿骨打的后代们呢? 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其一,吴乞买毕竟是在女真部落中长大的,从小和大哥阿骨打的感情非常深厚,阿骨打作为女真人的头号英雄,创立了强大的金国,并且使金国成为北方的强国,这些功绩是无法抹灭的。 但阿骨打在临终前将至高无上的皇位无私的让给吴乞买的这种精神也使的吴乞买大受感动。 既然自己的皇位都是大哥给的,那么自己也要学习大哥的奉献精神,将皇位归还给大哥阿骨打的后代们。 这极可能就是当时吴乞买的真实想法,也就促使他下决心册封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 第二个原因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因为吴乞买目前的境况和中原北宋王朝赵光义的处境几乎相同。 赵老二的皇位也是由自己的大哥无私给予的,但赵老二接下来的做法则有点非常过分,非但没有将皇位归还赵匡胤的后代们,相反还乘机迫害赵匡胤的几位儿子。 不过最终赵光义的后代们终于得到了报应,赵佶和赵桓遭受了中原历代王朝所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 吴乞买从赵光义的身似乎吸取到了教训,他决定不再走赵光义的老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积点阴德、留条后路。 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的猜想,至于吴乞买是否有过如此想法,谁也无法得知。 吴乞买在称帝后的第十个年头里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影响着金国未来的命运,同时也影响着吴乞买和他的子孙后代的命运。 因为吴乞买万万没想到,仅仅二十多年后,他的这一决定竟使自己的子孙后代们遭受了灭顶之灾,而一手策划这一惨剧的则是阿骨打的另一位孙子,完颜亮。 公元1132年注定是金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个年头,吴乞买在这一年中决定了一件对金国的未来前途有重大影响的一件大事。 同时在这一年内,金国除了在对南宋的战争中处处受挫外,就连吴乞买的干儿子刘豫也被南宋打的满地找牙,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更令吴乞买震惊的是已经灭国七年多的辽国残余势力似乎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 当然这一切不可能是由辽国的末代老大耶律延禧来导演,因为耶律延禧先生早在四年前就一命呜呼了。 这出大戏的总导演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辽国头号猛男耶律大石先生。 耶律大石在辽国灭亡前夕,率领手下的二百骑兵脱离耶律延禧的领导,向西北寻求自力更生的道路。 这群辽国的最后精英分子一路来到了西北草原的可敦城(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可敦城由于地处西荒漠,并未受到金国势力的影响,局势相对稳定。 所以作为辽国的代言人耶律大石受到了当地部落人民的热烈欢迎,可敦城附近的十八部落一致拥戴耶律大石为辽国新的代表,准备重振旗鼓,收复失地。 但耶律大石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就凭自己手里的这点人马根本无法同强大的金国抗衡,于是,他提出了西进的军事方针,躲开强大的金国,向西部的中亚地区发展。 金国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耶律大石率领自己的臣民向更西部的叶州迁移,最后来到了伊塞克湖边上的虎思翰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人把耶律大石建立的这个辽国称为西辽。 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耶律大石决定实行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复国大计,于是他率领七万辽国铁骑誓师东征。 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的种种举动引起了吴乞买的不安,早在耶律大石出走叶州境内时,吴乞买就曾派兵深入西北去追踪耶律大石。 不过吴乞买喜欢采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对付南宋如此,对付辽国也照旧,这次他派出的是辽国的降将耶律余睹。 耶律余睹是辽国贵族中的军事人才,由于在辽国受到奸臣萧奉先的迫害,被逼投降了阿骨打,并且为金国的灭辽立下了汗马功劳。 辽国灭亡后,耶律余睹一度还受到了吴乞买的重用,在第一次进攻北宋的战斗中,他被任命为元帅右都监,跟随粘罕一起进攻太原。 但这是耶律余睹最后的辉煌,自从北宋灭亡后,耶律余睹似乎被吴乞买遗忘了,长时间消失在大家的视觉范围内。 吴乞买关键时候又想起了这位仁兄,把追踪耶律大石这个苦差事丢给了他。 耶律余睹对于吴乞买的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相当不满,好不容易有事干了,却是件相当棘手的任务。 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耶律余睹率兵深入漠北草原,但他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漠北沿途的各个部落非常地不配合耶律余睹,要人不给、要钱没有,搞得耶律余睹是寸步难行。 为了防止耶律大石逃入西夏境内,耶律余睹曾派人质问西夏国的李乾顺,要求西夏国派兵捉拿耶律大石。 但李乾顺也是个厉害角色,他的解释是叶州和西夏国并不接壤,耶律大石跑到哪里去自己也不知道,有本事你到叶州去要人。 耶律余睹也不敢轻易招惹李乾顺。只得率领部队无功而返。 虽然,耶律大石的这次东征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连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便以失败告终,但耶律余睹还是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吴乞买的训斥。 升官晋爵是不可能了,是否能保住自己的小命还是问题,由于这几年经常受到金国高层的责难,耶律余睹的心情已经非常郁闷。 于是,这位仁兄决定发动自己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叛乱。 天会十年(公元1132年)九月,耶律余睹以狩猎为名,率领自己的部下发动叛乱,但耶律余睹的运气很差,他叛乱的消息被同是辽国降将的耶律奴哥告发。 因此,耶律余睹只能选择向西夏国投靠,但李乾顺可不是好忽悠的,西夏国和金国是签署过和平协议的,李乾顺没必要为了个耶律余睹去得罪吴乞买。 于是,耶律余睹只能选择向北方草原逃窜,希望能和耶律大石一样发展一批草原上的部落作为自己的叛乱资本。 但耶律余睹不是耶律大石,没有大石的能力和威望,草原上的部落首领们也没人理会他。 不过没人理会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有一个叫土苦厮的部落首领竟然乘耶律余睹不备,把耶律余睹和他的儿子们全部杀死,把首级直接献给了吴乞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