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世为将,道家所忌,为何将门世家的第三代大多不能善终

 东吴春秋 2022-05-24 发布于江苏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将也不过三代”。

古代的将领之中,虎父无犬子的案例有很多,但虎父要同时有虎子、虎孙的案例却并不多,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古代封建社会王朝中,如果将门三代均为名将,则会功高盖主,引起统治者的猜忌,所以三世为将的案例就显得十分稀少。

二、要想三世为将,王朝必须长时间处于对外频繁的战争状态,才能保证武将三代都取得显赫战功,这种机率其实并不高。

三、一般名将之后的生活物质条件均十分优越,很难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战场博命,即使儿子能够继承父亲的英雄基因,但孙子就很难保证了!

所以能够做到三世为将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稀少,而且均为声名显赫的名将世家

虽然三世为将的家族多为声名显赫的名将世家,但将三代大多以悲剧而告终,正所谓,三世为将,道家之所忌。

自己的父亲和爷爷,都为征战沙场的名将,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的地位和荣誉都是用无数别人的鲜血堆砌而成,做为孙子辈,如果还在征战沙场,继续用他人的鲜血堆砌自己的地位和荣誉,那就必须为自己祖父辈的血腥杀戮买单,这就是因果报应!

下面就简单举几个案例!

 

案例一:秦朝的王翦、王贲、王离三代。

王翦是秦国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嬴政时期,王翦受命出征讨伐其他六国,先后攻占赵国邯郸,攻破燕国、消灭楚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头号功臣。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贲是王翦的儿子,跟随父亲王翦参加讨伐六国的战争,水淹魏国大梁、夺取辽东、消灭赵国残余势力,灭亡齐国,战功显赫。

但王翦和王贲父子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均急流勇退,善终而亡。

王贲的儿子王离,封武城侯、拜上将军,也是秦朝的名将,秦朝统一六国后,王离跟随蒙恬抗击匈奴,率兵戍守边疆。

陈胜、吴广起兵后,秦朝各地纷纷起兵反抗秦朝的统治,秦二世命王离和章邯率兵攻打赵国的邯郸。

但项羽率兵救援邯郸,在巨鹿大战中,击溃秦朝的四十万大军,并俘虏王离,王离后不知所踪!

 

案例二:吴国、西晋的陆逊、陆抗、陆机+陆云

陆逊是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儒将,他本为孙策的女婿,之前在东吴集团毫不起眼,蜀国对东吴发动夷陵之战时,陆逊临危受命,任东吴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大败蜀军,巩固了东吴在江南的统治地位。

随后不久,陆逊又在石亭之战击败魏国,成为东吴的丞相。

但陆逊晚年,卷入了孙权后宫的太子之争,愤懑而亡。

陆逊的儿子陆抗并没有被父亲所牵连,在陆逊死后,继续得到孙权的重用,任建武校尉,拜奋威将军。

孙权死后,陆抗在东吴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东吴的中流砥柱,重量级名将,并在西陵之战中,围城打援,击败晋军,夺回西陵。

陆抗一度成为东吴最后的名将,使的晋国数十年不敢攻打东吴,陆逊死后不久,西晋大举进攻东吴,东吴灭亡!

陆抗之子陆机和陆云虽然出生名将世家,却从小爱好文学,是当时东吴著名的文学家。

东吴灭亡后,陆氏兄弟北上洛阳发展,陆云甚至进入朝堂,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等重要职务。

但兄长陆机后来被迫卷入八王之乱,但后来因战败被人诬陷,惨遭灭门,弟弟陆云因牵连而被杀。

案例三:西汉的李广、李敢、李陵

李广是西汉著名的飞将军,善骑射,号称百步穿杨,但李广在面对匈奴的战争时,功劳很多,却小而杂,并没有太多显赫的战功,所以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说。

李广晚年,西汉同匈奴爆发大规模战争,李广虽然再度出征,却并无战功,因名将卫青因观念不同发生冲突,郁闷自杀。

李广的三子李敢曾跟随李广多次出征,屡立战功。

李广死后,李敢曾以校尉身份跟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因夺左贤王鼓旗,且斩首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

后来李敢听说父亲之死和卫青有关,便打伤了卫青,卫生的外甥霍去病因此便射死了李敢。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李当户的儿子,李陵年青时善骑射,有其祖父李广之风范,深的汉武帝信任,多次出征匈奴。

公元前99年,李陵率五千精兵深入漠北,攻击匈奴,但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

经过数十日激战,汉军伤亡殆尽,李陵突围失利,被迫投降!

李陵投降匈奴后,汉武帝大怒,下令将李陵满门抄斩,司马迁因为帮李陵说了几句话,也被处以蚕刑,成为阉人!

 

案例四:北宋和家军,种世衡、种谔、种师道

北宋年间,陕西一带有个赫赫有名的种家军,常年活跃在抗击西夏的第一线,成为北宋著名的名将世家。

种世衡是种家军的创始人,第一代种家军,种世衡曾修筑青涧城,并招抚羌人对抗西夏军队。

当然种世衡最大的功绩是曾使用反间计,让西夏皇帝李元昊除掉了西夏重臣野利兄弟。

种谔是种世衡诸子之中最知名的一位,受父恩掌管青涧城,曾用计迫降西夏将领嵬名山,俘虏数万之众。

在宋神宗年间的对西夏的五路大军进攻中,种谔击败8万西夏援军,威名传遍整个西北地区。

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公便是指种谔。

种谔之子种师道,是水浒传中的小种经略公,种道师原本从文,后投笔从戎,抵抗西夏屡立战功,成为北宋一代名将。

北宋末年,种师道参加了讨伐北辽的战争,因战败而致仕退休,但随后金国进攻北宋时,种师道再度出山,负责抵抗金军。

金国第二次进攻汴梁时,宋钦宗专心议和,不搞战备,种师道忧心重重,悲愤交加而病亡。

 

案例五:金国仆散忠义、仆散揆、仆散安贞。

仆散忠义,金朝初期名将,少年时代便参军,出征陕西,后跟随金朝名将完颜富宗弼攻打淮南。

金世宗大定年间,仆散忠义率兵镇压契丹农牧民起兵,后又率兵攻打南宋的淮南地区,促成了金朝同南宋之间的停战和谈。

仆散揆,仆散忠义之子,金朝中期名将,泰和年间,南宋韩侂胄发动北伐,仆散揆任左副元帅,率兵反击,并夺取失地,连克南宋数十州县,促使南宋停止了对金朝的进攻。

仆散安贞,仆散揆之子,金国晚期名将。

仆散安贞以镇压山东红袄军起家,多次击败山东红袄军,一度成为红袄军的克星。

兴定年间,仆散安贞率兵讨伐南宋,两度深入南宋境内,兵临长江岸边。

但在第二次进攻南宋时,仆散安贞俘虏宋朝皇室送到金国,被金国皇帝完颜珣所猜忌,最终被完颜珣冤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