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 名闻上海滩的“盛七小姐”,“官二代”兼“富二代”的第一人,她是旧上海的一个传奇! 1 1900年,盛爱颐出生,此时盛父已56岁。 父亲盛宣怀是晚清重臣,早年追随李鸿章,是李鸿章的得力助手。 他靠创办洋务实业起家,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 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 近代 大学北洋大学堂( 天津 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被后人誉为 “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 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基础,同时也为盛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 盛宣怀 盛爱颐的母亲庄夫人是常州大户人家的千金,自从嫁到盛家后,就住在上海的盛公馆中,接触多了新鲜事物,加上人又机灵明事理,在盛家当主事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庄夫人到底多厉害,从两件事事情可以可体现:
盛爱颐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白富美”,自幼聪明伶俐、见多识广,是盛宣怀最为宠爱的女儿,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尤其擅长书法、刺绣和绘画。 (座椅上的女子,为年轻时的盛爱颐) 父亲去世的时候,刚刚十六岁的她,就帮助母亲打理家务,处理外政,赢得家族内上上下下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名流的认可,成为享誉上海滩的“盛七小姐”。 2 1917年,这一年,她到了一个影响她一生的男人——宋子文。 那时宋子文不是财政部长,也不是央行行长,而是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由大姐宋霭龄引荐,给盛宣怀汉冶萍公司驻上海总办事处,盛七的四哥盛恩颐当英文秘书。 △ 宋子文 宋子文是个好下属,盛老四可不是好老板。 宋霭龄曾经当过盛家五小姐盛关颐的家庭教师,23岁的宋子文虽无权势,但也可以经常出入盛家。 宋子文长得一表人才,举止谈吐十分儒雅得体,办事干脆利落,很受盛家喜欢。 他每天习惯早上准时到盛家跟老板汇报工作,佣人管家都笑他,大家都知道盛恩颐经常都要睡到中午才起床,宋子文只好在客厅等候。有时候也回到花园逛逛,就这样遇到了生命中的女神——盛七小姐。 此后,宋子文借故频频出入盛府,希望能够引起“女神”的注意。 “第一次见到她,如见仙女下凡!” 宋子文在日记中,这样描写1917年第一次见到的盛爱颐。 就在这时,盛爱颐想要学习英文,宋子文又恰曾留学国外,有着一口流利英文,两人自然而然就此成为了“师生”。 上英文课的时候,他不光给盛七讲解英文知识,还经常向她介绍异国风光及风土人情,这些都是盛七从未见过也未听说过的新鲜事。 很快这位博学的英语教师便赢得了七小姐的倾心。 两人的恋情很快就被盛家知道了。原本就对宋子文的印象很不错的,所以暗中派人去调查宋子文。 几天后,被派去探查情况的大管家李朴臣就回来了:“宋家是广东人,信奉基督教,宋子文父亲现在经商,此前曾是教堂里拉琴的。” 两人的爱情遭到了盛家的反对,借口把他调到武汉去,无奈之下求助宋庆龄。 此时的孙中山在广州重建了革命政权,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宋庆龄就让弟弟宋子文能来辅助孙中山实现革命理想。 3 宋子文的爱情在被盛家拒绝后,再加上孙中山这边催促,不得已,想出了和盛七小姐私奔的想法,对她说: “爱颐,你知道我放不下你!革命一定会成功的,我们一起到广州闯天下吧?” 但懂事的盛爱颐始终不愿意让母亲伤心,临走前,只送了他一把金箔制作的叶子。(那个时候,上流社会订婚,都是用金叶子作为彩礼。) “这个就当做我送你的礼物。” 她微笑着说,“还是你自己去吧,我等你回来。” 宋子文万念俱灰,盛爱颐的拒绝和决绝态度,让他彻底失望了,他握着金叶子说: “这些钱,就算我跟你借的。我以后一定还回来。” 那句“我等你回来”,许下了自己的诺言。不同的是盛爱颐将诺言放在心上,苦苦等候,从少女成了三十多岁的“大龄剩女”;而宋子文却只得诺言挂在嘴上。 宋子文在日记里把这次分别看作“失恋”! 此后,宋子文在广州顺利步入政坛,他协助孙中山筹办中央银行,并出任行长。后来又担任了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 广东省财政厅 厅长,中央党部商业部长。宋家也一举成为民国时期最厉害的四大家族之一。 而这位上海滩第一名门的盛七小姐拒绝了所有前来求情的名门才子,一心一意的守着盛家大宅门,从23岁到32岁,苦等9年,硬生生把自己等成了大龄剩女。 4 1927年9月庄夫人因病去世,盛家的三位公子 盛恩颐 、盛重颐、盛升颐将义庄的财产归自己所有,把尚在闺阁里的七小姐八小姐排除在外。 盛爱颐向哥哥提出要10万元做出国的费用,但是,盛恩颐不同意。 一怒之下的她,向法院递交了诉状,状告她的三个哥哥和两个侄子私吞家产。 按照中国传统的遗产分配,女子确实没有继承权,但七小姐是个现代女性,她依据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法律,未出嫁的女子也有继承权,拥有和男子同等权利的法律条款提起公诉。 “号外,号外,盛七小姐状告兄长要求平分遗产”这是民国以来第一例女权案序幕揭开了。这只是日历表上普通的一天,却也是中国女性史上最为特殊的一天。 开庭之日果真盛况空前,不仅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还引起了法律界的高度重视,因而到庭旁听的人极多。 起初,多数人指责和批判她,骂她不守妇道,见钱眼开,败坏门楣,但也有少数人支持她,赞叹她的非凡勇气和胆识。盛家七小姐的维权官司得到了致力于妇女解放和新生活运动的宋蔼龄、宋庆龄的鼎力支持,社会舆论和道义已经倾斜到了盛爱颐的一边。终于打赢了这场轰动一时的争取遗产的官司。不仅获得50万大洋的遗产(八小姐同样取得其中一份50万两),还在社会层面上提高了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用实际案例维护了女子的遗产继承权。 盛七小姐为中国女性的财产继承权开辟了先河,树立了榜样。 5 四年后的1927年北伐胜利,宋子文返回上海。当时二人的“障碍”盛母已经过世,他原本可以跟七小姐叙叙旧的,但大概是对盛家曾轻看他、对盛爱颐不肯跟随他去广州一直耿耿于怀,他大概也不再想与七小姐再续前缘。由于政治因素,他最终未等到与盛爱颐见面就匆匆离开了。 后来宋子文娶了江西商人之女张乐怡为妻,并育有子女。 △ 宋子文与妻子张乐怡 可是七小姐却在上海苦苦等了很多年,对于宋子文成婚的消息并不知情,也拒绝身边很多爱慕她的男子,一直把自己等成了大龄剩女。 又过了几年,宋子文名利双收,回到了上海,带着妻子出入各种社交场合。 盛爱颐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这十年的等待仿佛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即便婚后的宋子文不断的向盛爱颐抛出爱慕之情,但都被盛爱颐果断拒绝了。 此后,盛爱颐便大病了一场,病好后,再也不提宋子文。 32岁那年嫁给了自己母亲的内侄庄铸九,丈夫虽然没有什么经世之才,但却忠厚老实,待她也是不错的。 就这这一年, 盛爱颐从获得的遗产中拿出60万两与商人顾联承投资,在上海建造了广为人知的百乐门舞厅,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乐府”。 百乐门舞厅是上海最负盛名的豪华娱乐会所,也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娱乐场所,汇聚了宋美龄、张学良、徐志摩陆小曼夫妇、卓别林夫妇、杜月笙、黄金荣等各界人士,见证了民国时期上海滩十里洋场灯火酒绿的繁华景象。 当时一位外国人描述: “白色的大理石旋转楼梯通向大舞厅,阳台上另有一个舞池,玻璃地板,下方有脚灯,让人感到像在鸡蛋上跳舞。表演合唱的是俄国女子,她们穿戴很少:帽子、浅帮鞋和非常细的腰布” 盛七小姐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 6 盛爱颐是宋子文最爱,宋子文老婆名叫张乐怡,怡和颐同音,宋子文三个女儿名叫宋琼颐,宋曼颐,宋瑞颐,三个女儿大名都带有前女友盛爱颐的颐字,充分说明宋的最爱是盛爱颐。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 这是盛爱颐在《当爱已成往事》中写下的句子。 抗战胜利后,宋子文再度返回上海,为了与盛爱颐重修旧好,企图再续前缘,时任民国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再次找到盛爱颐。而这一次,宋子文又一次遭到了盛爱颐的拒绝,盛爱颐端着架子冷若冰霜地说: “不行,我丈夫在家里等我。” 说完,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盛爱颐的侄子因为曾经在汪伪政府和日本领事馆做过事,抗战胜利后,被投进了监狱。 在全家央求和嫂子的长跪之下,盛爱颐同意电话宋子文帮忙。 电话打通后,盛爱颐依然端着架子,倒是宋子文接到电话后兴奋不已,满口答应。 七小姐心想此事不能含糊其辞,光听你空口说说不行,必须讲好具体时间,于是苛刻地提出: “我想明天中午跟我侄子吃饭。” “OK!”,我一定让您明天中午跟毓度一起吃饭。” 第二天中午,盛毓度果真被放出来了。 盛爱颐心里百感交集:终究,宋子文心里有她! 7 新中国以后,因社会改革,他们的资产被充公,只能按季度拿到定息,盛爱颐坦然接受。 靠着利息,她住在上海市的淮海中路常熟路路口附近的愉园小区8号,便是当时盛七小姐的花园别墅。穿着优雅的旗袍,膝下儿女双全,平时喜欢抽抽雪茄,写写字。这样的平淡的日子,似乎正是她一生最想要的。 可惜,文革来袭!盛爱颐安稳、幸福的生活被颠覆。、 丈夫被打成反革命送到乡下劳改,不久就病逝了;儿子也被 庄元端被打成右派,送安徽农村劳动改造。女儿庄元贞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因家庭出身不好,被分配到福建省教书…… 造反派们占据了他们的房屋,屋内的各种设施被打砸一空,古董、名画被砸坏,一些值钱的东西也莫名消失。更过分的是,他们被赶出自己的家门,被赶到五原路上一栋房子的汽车车库里居住。这个汽车间恰是在化粪池口,每隔几天便有一根长长的管子伸进她家“突突突”地往外抽粪水。马路对面还有一个马路菜场,买菜的、卖菜的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即便白天接受批斗、跪乒乓球台、做工刷马桶,她也可以坦然地面对一切。 每当又有雪茄烟抽的时候,盛爱颐就拖一只小椅子,姿态优雅地坐到门口来,透过层层烟雾,观看五原路上的芸芸众生。 有位并不认识她的人从她门口走过,从她手持雪茄烟的坐姿和那芳郁的雪茄香味判断,这定是哪个豪门望族的小姐。当一位朋友告知他,这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盛七小姐啊,那人恍然大悟:“怪不得!” 1983年,83岁的盛七小姐去世。 临终时,她依旧穿着干干净净,脸上是看不出经历过动荡的平静从容。 她的儿女把她安葬在苏州郊区的一座山上,那里可以看到著名的古典园林——留园。 留园是她祖父生前的私家豪华别墅,盛家祠堂也修在那里,也算是叶落归根了。 |
|
来自: 冬不拉拉 > 《国民党人物、历史》